杨冰之: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更新时间:2012-04-14

      我国自200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以来,众多各级政府机构投入了巨资,项目建设轰轰烈烈。但是电子政务的绩效如何,以及如何有效评估电子政务的绩效?这不仅是电子政务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在建设与实践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实践问题。做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对提高电子政务效益,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整个政府绩效都十分相关。本文试图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探索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一些思路与做法,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客观认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与存在问题
    在当前,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必要的    作为任何一项工程和政治举措,必须要有明确的效果与目的,否则就会失去其可行性基础,难以保持工程的最终完成。


    二是必须的    当然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崭新事物,绩效评估对指导、改进、完善和激励电子政务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是可行的    电子政务绩效作为政府绩效的范畴,按照目前的政府绩效理论,以及工程项目的评估理论等理论的结合,应该是可以评估的。

    当然还必须看到: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绩效评估本身是电子政务工程的一个环节,也深化电子政务认识的重要手段;作为对电子政务工程与系统的评价,绩效评价与标准化一样,是整个电子政务中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多少都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缺乏和不当有关,而且许多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者也在日常的工作中感觉到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有效的绩效评估来考核与指导其工作。

    但是也应该看到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存在的困难,例如认识不足,经验不够,价值观念冲突,操作难度较大,系统过于复杂,目标多样性等等。胡小明(2004)认为,造成当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困难的两个外部原因是:一是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应用类电子政务就如同与发展农业,促进环保、推进市场机制等类似的“生态形”工程。电子政务的目标是要建立更有效益的政务服务业务。二是各方主管人员对电子政务工作的困难过于轻视。人们只看到冰山露出水面的计算机技术、设备,却没有看到隐藏在水下的巨大工作:业务改造、人员培训、利益协调、机制建立等等。人们对于其应用环境改造困难的轻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很多IT公司不负责任的宣传造成的。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笔者分析:我国当前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缺”:也就是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缺少绩效评价,或者说许多项目根本就没有进行绩效评价,不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工作。在实际中,多数电子政务虽然也有绩效评估这一项工作,但往往是走过场而已。同时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重视程度也不够,例如在有关电子政务的文章、新闻和研究中,涉及这方面内容的非常少。不过目前对此开始逐渐重视。


    二是“乱”:也就是说,即使有绩效评估,绝大多数也不规范、不科学,缺乏一套严格的标准体系。目前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从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以及到对工作的指导,各方面都不一致,缺乏权威的、公信力高的指标体系、评估机构与操作方法。


    三是“差”:评价效果差,结论指导性不够。即使勉强作了一些评估工作,但是评估的结果也差强人意,对本项目的改进、促进作用较少,同时缺乏对其他项目的借鉴作用。


    四是“弱”:对绩效评价的研究薄弱。在中国,有关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方法、工具、适应领域,以及哪些难点重点问题需要突破,以及如何突破,现在都还有待深入研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组织、人才等方面更是薄弱。


    例如在评价方式上,究竟如何评价电子政务绩效,有的是自己内部评价,有的是领导认可(也是评价一种),有的是上级部门评价(如发各种证书),有的是约请有关专家进行第三方评价,也有少部分是接受网民(或当地公众)评价。在评价手段上多采用问卷、网上调查、测评表、鉴定书(会)、功能测试等方式;另外目前评价范畴很难照顾到其全面性,通常只是注重其过程性:局部、某一层面,某一阶段;也很少注意评价的连续性、整体性、过程性和引导性。评价方式上缺乏系统性,缺乏规范的评价模式。在规划、设计、建设、应用(运营)、完善等环节都缺少绩效评价,不能把评价贯穿到整个过程。整体来说,缺乏一整套科学、统一、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造成当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种种问题的原因在哪里?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目的的多样性。这主要在于当前政府和各个部门建立电子政务的意图多种多样,工程多种多样,系统也多种多样。例如建立政府网站,有不少政府是出于宣传自己,有些政府则立足为公众服务,有些政府兼有服务与宣传,甚至还有不少政府只是应付外部的检查,或者跟风而已。

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范畴与改进建议
    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范畴
    笔者认为,要真正有效评价我国电子政务的绩效,首先必须确定其合理的评价范畴。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技术层面、工程层面、运行效果和总体效果这四个层面。它们之间应该是一个依次被包含的关系,见图1:   
    图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四个范畴:



   在这四个评价范畴中,技术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评价的,例如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网络数据是否安全,软件系统质量如何,能否24×7(全天候)进行工作,有无备份系统等等。它更多关注设备质量状况与集成问题,基本上不涉及投资,也不关注流程问题;工程层面通常从效益与效能、投资与产出层面来评估电子政务,更多是从项目层面来评价,通常包括其投资收益情况、进度、应用新系统的效能情况等,但不考虑实际的运行情况,更关注作为工程系统的问题,通常是交付使用前的评价;运行效果则更多是从实际应用状况来评价,例如这套系统对实际政务的改进情况,对政府总体行政效率的提升情况,对政府业务流程的改善情况等等。而总体效果则评价的范围更广泛,包括电子政务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对政府自身改革与再造的推动等方面。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方式的思路
   笔者认为,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要建立以“效果为导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科学的、整体的、综合的评价观。任何电子政务项目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彻底摆脱当前一些地方、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随意性和不注重结果的倾向,也应增强上级和主管部门对电子政务的指导性。

   电子政务的绩效还应该包括成本节省、人员的精简、机构流程的改善、办事效率的提高、服务的扩展、办事更加透明、公正和接受群众监督等内容。建立一套适应整个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库,以供各地区、部门和评价者参考使用。

   作为一项巨大的、持续改进的带有组织性、革命性的工程,如何有效评价,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而且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现实需求。特别在中国,行政体制本身处于转型过程中,如何评价电子政务的绩效?笔者认为,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首先要清楚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的方向,电子政务应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其次还应考虑到在电子政务绩效中包括政府改革方向,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主体、客体、内容、方式)。

   如前表所示,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范畴应该分为多个层面。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方面:技术与工程层面,应用与服务层面,以及促进改革层面。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各自不同,而且差异很大。考虑到我们实际情况的极端复杂性,对不同地区、部门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评估方式,要做到事前、事中与事后的评估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还可以包括流程、组成部分、最终效果、其他关键指标(如安全)等内容。

   笔者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总要求:有利于政务信息越来越透明,有利于政府服务的高效和有利于政务流程的改造。而评价的主要考虑点应该包括:目标、内容、方式、组织、效果、基于的理论基础、环节、过程等。这里可以“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三维思考模型”作为参考。

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三维思考模型:


                                             
    这里的“方式”主要是指评价方式,阶段是指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进行评价,特征是指对电子政务的具体内容和专门领域进行评价。例如对电子政务中的政府门户站点进行评价,就需要考虑到适合的方法,以及对该站点发展阶段的判断。


    对评价的实施操作的初步建议
鉴于目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比较复杂,牵涉方面多,而且层面多。笔者建议:
           尽快出台国家推荐考评体系;
中央可以向各地各个机关推荐相关的评价指标;
在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营中必须有明确的、可考评的目标;
所有的项目必须有技术绩效考评,而在运营上和总体效益上可用推荐考评指标;
建议将比较成熟的项目和完善的评估方案作为考评推荐书;

   评价思路在于简单和可操作,指标和方法具有开放性,可持续完善,透明度测验,能够具有针对性。在评价的主体上应该包括自身、上级、第三方、客户等角色参与。 在这方面还需要大量吸取国外已有的、相对成熟的经验。

    作为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方法,笔者认为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规范性:应包含“组织、程序、方法、结论”等内容;
    评价目的性:应该符合“明确、可测量、可检验”的要求;
    评价的独立性:应是第三方的、独立的和面向公众的;
    符合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促进当前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需要。
适当体现当前政府的行政与政治重点:如当前政策性非常强的内容如在电子政务中的体现,如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与群众观等。

    胡小明(2004)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树立正确的绩效价值观,做好清晰的任务目标描述,设计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的统计与调查,做好IT企业的信用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