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
来源:鹤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中共鹤岗市委关于贯彻《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2007年9月7日市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

  鹤岗10月11日电 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做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是黑龙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

  鹤岗作为以煤炭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创新转型、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然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对俄口岸、生态环境和土地、水电、人力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以及高新产业的后发优势,围绕抢先建成东部煤电化基地、率先建成三江平原优质绿色食品基地重点突破,构建煤炭、煤电、煤焦、煤化、食品、医药、木材、建材、石墨等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走出一条高效发展、快速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惠民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我省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实施“以工业立市为主导战略、以资源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主体措施、以环境人才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力保障”的发展思路,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高起点起步、高科技支撑、捷径赶超;坚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推进;坚持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为依托,以“两大基地、六大产业”为基本框架,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鹤岗城市创新转型、人民富裕幸福的战略目标。

  二、目标任务

  到2010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比2005年翻一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力争突破150亿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25%以上,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到2015年,抢先建成东部煤电化工业基地,率先建成三江平原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六大产业的支柱地位更加突出。实现由现有煤炭资源的短期规模开发向发展煤炭后备资源和控制长期开发转型;由以煤炭采掘为主产业向以煤炭深加工为主产业转型;由煤炭产业为主向非煤产业转型;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由单一主体产业向发展循环经济转型;由一次性资源开发向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转型;由资源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由注重利用市内国内资源、市场向开发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市场转型。

  (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挥科技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作用,支持企业组建研发机构,积极引进世界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到2015年实施高新技术项目90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8.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重点发展:

  1、以能源工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依托,开发引进煤基多联产、煤炭液化、超超临界发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太阳能热声发电、生物能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着力发展高效煤电、燃料甲醇、太阳能光热利用等新型能源,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2、以现有科技企业和鹤岗市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为依托,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IT企业,着力发展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动漫技术以及精密电子仪器等高科技产品,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链。

  3、以省中医药大学与宝泉药业合作成立的双篮星制药公司和现有医药企业为依托,加强原料药和中间体研发及生物创新性药物的引进与研究,着力发展抗血栓、抗癌、抗艾滋病、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多肽等新药、新剂型产品,搞好创新型天然药、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打造生物制药产业链。

  4、以石墨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高纯石墨、氟化石墨、氟化碳高能电池材料、石墨乳等高端产品,打造石墨精深加工产业链。

  5、以吸收引进新材料技术为依托,着力发展玻璃纤维、高强中空型材、高性能结构陶瓷、保温自洁低辐射多功能玻璃、低VOC环保型抗菌型房屋建筑材料及复合多功能墙体材料等产品,打造新材料产业链。

  6、以腐殖酸等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腐殖酸黑肥、新型农药、饲料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等系列产品,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链。

  7、以农牧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维生素、L-乳酸、β-胡萝卜素、赖氨酸、氨基酸、谷维素、植物甾醇、大蒜精油、骨胶原、凝血酶、玉米塑料、南瓜深加工等高科技含量产品,打造精细粮食化工及生物化工产业链。

  8、以绿色化学制造工艺技术为依托,着力发展新型高效催化剂、植物秸秆化工原料、生物降解材料等产品,打造绿色化学制造产业链。

  9、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契机,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企业,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集中与协同、数字化与智能化等领先科技,着力发展矿山配套、在线智能检测、智能控制及新型传感器等产品,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

  (二)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全力以赴新上一批立市大企业、大项目,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整合,构筑产业集群,把我市建成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煤电化能源工业基地和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到2015年,建成亿元以上项目15个,煤电化工业和绿色食品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在煤电化能源工业基地建设上,重点发展:

  1、以华能鹤电公司为龙头,着力发展电厂三期超超临界机组、矸石电厂等项目,打造煤—电—高载能产业链。

  2、以鹤矿集团及现有企业为龙头,着力发展焦炭及其下游产品,打造煤—焦—化产业链。

  3、以百万吨化肥、240万吨甲醇项目为龙头,着力发展尿素、合成氨、燃料甲醇、二甲醚、烯烃、煤炭液化、甲醇蛋白及其下游产品,打造煤—气—化产业链。

  在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建设上,重点发展:

  1、以鹤鸣米业、泰丰米业、三江平原米业为龙头,整合区域大米加工企业和绿色优质大米品牌,着力发展优质大米及大米蛋白、米糠油等系列产品,打造大米精深加工产业链。

  2、以年加工百万吨玉米的兴汇粮食加工公司为龙头,着力发展玉米酒精、优质白酒、冰醋酸及其系列产品,打造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

  3、以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宝泉岭肉业为龙头,着力发展冷鲜肉、肉鸡、肉牛及其系列下游产品,打造肉类精深加工产业链。

  4、以年加工60万吨大豆的九三油脂为龙头,着力发展高档食用油、卵磷脂、大豆分离蛋白等系列产品,打造大豆精深加工产业链。

  5、以日处理600吨鲜奶的圣元乳业为龙头,着力发展配方奶粉、高温灭菌奶、酸奶等乳制品,打造乳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6、以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为依托,着力发展变性淀粉、薯条等系列产品,打造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链。

  (三)深度开发利用境内外资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依托林木、矿产、劳动力等境内外资源,新建一批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培育新兴优势产业。到2015年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利税年均增长30%。重点发展:

  1、以林木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高档家具、装饰板、纸浆、木纤维、木塑复合材料等加工型企业,打造林木深加工产业链。

  2、以俄罗斯锰矿、磷钾矿、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俄罗斯资源开采加工型企业,打造境外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

  3、以硅石、菱镁、大理岩等矿产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硅铁、多晶硅、电容镁砂、聚氯乙稀等加工型企业,打造非金属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链。

  4、以黑龙江丰富的水力资源为依托,与俄罗斯合作,着力发展太平沟180万千瓦水电站项目,打造水力发电产业链。

  5、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纺织、服装加工、皮革加工、编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打造轻纺产业链。

  (四)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盘活存量资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进、吸收先进技术、装备、工艺,调整提升产品结构档次。重点发展:

  1、以鹤矿集团为重点,着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矿井、鸟山优质焦煤生产矿井,推行地方煤矿标准化生产,扩大洗选加工规模,打造优质高效煤炭采选产业链。

  2、以哈啤、龙江酒业为重点,着力发展优质名牌啤酒、白酒、饮料等产品,打造饮品产业链。

  3、以斯达水泵为重点,着力发展电缆、电动滚筒、排沙泵等高档机电产品,打造机械制造产业链。

  4、以华隆玻璃、宇城空心砖为重点,着力发展陶粒混凝土隔墙板、免烧石灰粉、粉煤灰砌块等新型建筑材料,彻底取消粘土实心砖,打造新型建材产业链。

  5、以鹤鸣油脂、远达油脂等粮油企业为重点,着力发展高品质大米、高档食用油等产品,打造粮油加工产业链。

  6、以禾友农药异地改造为重点,着力发展高效低毒新型系列农药产品,打造农药化工产业链。

  (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按照转线性发展为环形发展,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努力变废为宝,实现“吃干榨净”。到2015年,循环经济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重点发展:

  1、以矸石等生产伴生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矸石粉煤灰制砖制水泥、凝石、瓦斯发电、煤层气综合利用等产业,打造生产伴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

  2、以生产、生活废弃物为依托,采用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着力发展垃圾无害化处理、矿井水净化等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打造环保产业链。

  3、以秸秆、稻壳等非粮生物质为依托,着力发展秸秆发电、生物有机肥、木糖醇、枝丫木浆造纸、食用菌山野菜加工,打造非粮生物质循环利用产业链。

  4、以风力、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为依托,着力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利用,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六)坚持打牢基础、拓宽领域、配套服务,全面发展新型工业化相关产业

  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使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努力构建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体化的工业生产服务体系。重点发展:

  1、强化原料基地建设。围绕绿色优质食品基地建设,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定单农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养殖业配套技术的开发、引进与应用,调整农作物产品结构,提高产量与品质,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好第一车间。围绕煤电化能源基地建设,稳定控制煤炭产量,并加强后备资源勘探和精查,建设百年煤田,为煤电化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基地。加强矿产资源的调控,提高资源开发利用准入门槛,加强资源储备,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基地。

  2、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整合物流资源,提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引进培育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和大型商务集团,支持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合作,开展原材料集中采购、统一配送。

  3、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鹤名铁路、绥滨松花江大桥、黑龙江大桥等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名山口岸建设,加快发展江海联运。以小鹤立河水库扩容改造、关门嘴子水库建设、元宝山水库建设等项目为重点,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加强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工业企业用电、通讯需求。

  4、大力发展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按照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拓宽领域、扩大规模、规范服务的要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促进企业的技术集中与应用。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等商务服务业。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5、积极发展旅游业。突出黑龙江和北大荒的特色,加快建设黑龙江自然史馆、龙江三峡国家森林公园等特色旅游项目,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经贸旅游节会,打造连通鹤岗—伊春—嘉荫的高等级山水黄金旅游线路,形成生态旅游、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综合发展的格局,把鹤岗建成黑龙江东部特色旅游胜地。

  三、战略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强大合力。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加强领导力量,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市新型工业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各县区都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协调。政府相关各单位各部门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互相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提高对抓工业、上项目的调控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等部门要跑省进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土地、环保、规划、金融、工商、劳动等部门要加大服务力度,扶持支持企业发展;政法部门要积极主动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组织、人事、科信等部门及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要积极为工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有计划地从全市重点企业和市直有关部门选拔一批懂经济、熟悉工业的中青年优秀干部充实到经济工作主干线,增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领导力量。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工业化建设。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的作用,为新型工业化建设建言献策。支持各界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专题调研、科技攻关等活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科联等群众组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全民创业,支持有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大中专毕业生等创办或领办企业,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企业工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充分发掘区域各大经济单元的资源、技术、装备、人才优势携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大产业、大品牌战略,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支持大企业做优做强。全力支持鹤矿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转制,剥离企业办社会,使他们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扶持东华水泥、华隆玻璃等地方大型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产品层次,扩大规模,使他们做大做强;帮助兴泽集团、东兴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向高精尖领域拓展,提升管理水平,做精做强。抓好大项目建设。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百万吨化肥、甲醇、华能鹤电三期、兴汇粮食深加工等大项目的推进,力争早日建成投产。依托我市资源和产业优势谋划一批大的项目,加强项目库建设,搞好项目的研发、储备、推介、指导,为企业家创业搭建平台。同时,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寻求新的合作,着力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组建大集团。整合现有的粮食、石墨、木材加工等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同类中小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股、收购、渗透等形式兼并其它企业,拓展经营领域;鼓励企业攀高结贵、挂大靠强,加盟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企业航母,组建联合舰队,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建立健全名牌产品企业的培育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名牌产品及生产企业的扶持鼓励力度,全面提高企业创名牌的意识,争创驰名商标,让小商标变成大品牌,保护、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培育大产业。通过新上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组建大集团,争创大品牌,依靠规模横向集聚和产业纵向延伸,把我市的煤电化、优质绿色食品加工、石墨精深加工等产业做成控制资源、占有市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以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兴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早日把我市建成全国知名的煤电化能源基地和优质绿色食品基地。

  (三)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园区的载体功能。切实做好园区统筹规划。发挥好园区管委会作用,健全园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整合现有园区,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各级各类园区,搞好产业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做好园区的中长期规划,搞好规划衔接和产业对接,促进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服务。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加大园区投入,加快供水、供电、供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全力推进新华煤电化工业园区、鹤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宝泉岭食品龙头企业园区和各县、区产业基地建设。同时积极采取集中管理沉陷区土地、回收未开发建设的已变更用途的工业用地和土地置换等措施,整合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为完善现有园区的建设和新园区的开发提供充足的土地。发挥好园区的聚集功能。依托园区内规划实施中的一批大项目,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发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吸引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企业、优势项目进入园区发展,同步做强做大,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提高园区的产出水平。依据区域和产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单位土地最低投资强度和产出标准,确保园区在增加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煤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石墨系列产品、制药等专业园区。

  (四)加强区域共建,全力构筑联合发展新型工业化格局。发挥好区域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及成员的作用,强化区域协调协作办公室的职能,定期组织召开域内各大单元协调协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制约发展的各类问题,做到统一发展战略,统一向上争取,统一市场招商,积极联系龙煤、农垦、森工、华能等各大企业,最大限度地争取资金、项目向鹤岗地区集中,实现集约集群发展,构建联合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格局。要搞好市局场县共建。依托我市区域内宝泉岭农垦分局及其下属农场,扩大跨区作业,建设原料基地,进一步密切与域内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关系,形成稳固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合力推进优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搞好市矿共建。依托鹤矿集团携手共建项目,积极发展“吃配”经济,针对鹤矿集团外购物资、外委工程,大力发展机械设备、矿山配件等生产加工配套产业和机械、机电设备维修行业。要搞好市企共建。要发挥华能集团优势加速发展煤电项目;发挥鹤北林业局林木资源的优势,合作开发森林旅游项目、林下经济和木材深加工产业。

  (五)重视科技、人才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大力推广高新技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有技术、有潜力的各类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倡导废物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全市产业技术和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项目研发合作,在建成煤化工工程技术中心、腐殖酸工程技术中心、石墨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把研发基地、实验基地建在鹤岗。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研究开发新产品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对获得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的予以重奖。引进和培养工业人才。坚持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方向,营造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引进培养人才的有关规定,针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引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管理人才。积极为企业引进、培养人才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对企业急需引进的特殊人才要特事特办,打破行业、企业界限,加大人才的交流力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供舞台。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利用我市大中专院校及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采取委培、代培、定向培养等方式,为煤化工、粮食深加工、医药等主导优势产业储备充足的后备人才。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向上争取,创办我市技师学院,加强技能教育,提高职教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健全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以及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办法,对核心技术领域的高级人才实行特殊待遇。充分发挥特殊拔尖人才奖励资金的作用,向工业生产科研一线倾斜,重点奖励在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上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坚持领导包企、包项目等工作机制。政府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研究出台全市统一的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各相关部门要依据《实施意见》,尽快制定详尽可行的专项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细化考核机制。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纳入到对各级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将工业增加值、引进工业项目、企业上缴税金、节能环保和安置就业等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严格考核,并作为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健全完善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人民办事中心的作用,为项目从立项审批、融资贷款、开工建设、投产运行、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组织主管部门管理人员、企业家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我市专题辅导。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产权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特别是战略规划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积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抗御风险能力,逐步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对民营经济的政策资金支持、服务,扩大民营经济总量。进一步引导现有民营企业利用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宽松环境、优惠政策,积极在市场上创业发展、创业致富;依据我市的发展规划,投资资源精深加工、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集团。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特禽、特色水产品、特色林产品、特色野生畜产品等养殖加工,大力发展酱菜、速冻水饺等具有大市场的小食品产业,用小商品占领大市场。引导民营企业规范管理,帮助新企业建立先进的科学管理制度,培植壮大民营企业,引领全市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七)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在抓好赴俄房地产开发、养殖、瓷砖生产合作项目的基础上,突出搞好石油天然气开采、金矿、锰矿、磷钾矿开发等一批赴俄资源型、能源型大项目,推动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领域,重点在俄、日、韩等国家寻求更广泛的合作,支持外向型企业扩大对俄、日、韩等国的粮食、木制品出口,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主体企业。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产业、区域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配套招商和区域经济捆绑式招商。进一步提高招商质量和层次,着力引进资源精深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大项目,吸引实力雄厚的中直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来鹤岗投资,做大产业链龙头。积极引进配套加工、配套服务项目。加强对重大引进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促其尽快落地开工,投产达效。积极与国内发达地区联系。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密切同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地区各市县及东部煤城的合作,积极发展与友好市区的联系,充分发挥鹤岗籍在外名人的效应和各类人才的作用,努力扩大与发达地区的交往,不断拓宽渠道,广泛交流,更大程度地融入我省东部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分工合作,进而在资源开发、产业整合、科研教育等方面实现互动互补,共同发展。

  (八)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重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培训,依法对严重污染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在污染密集型行业强制推行清洁生产,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争取研发和推广一批成熟有效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培植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严格执行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加大对矿产资源、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整体技术水平。支持鼓励水污染治理、空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控制、环保监测、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环保市场,尽快培育一批适应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需求、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优质产品。加大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在现有专项资金中尽量向节能减排资金倾斜。支持重点节能工程、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强化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九)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良好氛围。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人民办事中心的作用,坚持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的公开联合办公制度,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凡职能部门不依法办事,导致影响工程进度,造成重大项目流失的,严厉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负责人和有关经办人的责任。严格执行“三执人员”专项纪律管理办法,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行执罚分离、执收分离的办法,大力整治乱收费、乱罚款。坚持行风和部门述职评议制度,对涉企部门定期召开企业代表座谈和民主测评会,对群众意见较多的职能部门公开曝光、通报批评,并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应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以地阻工、以地霸工、强行参工参运等阻碍项目工程建设,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完善提升服务。整合政府职能资源,强化部门前置服务,全面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严格执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大政策支持。在用好用足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扶持本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依据投资规模、产品科技含量确定统一的土地、资金、税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标准,为投资者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建立鹤岗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规模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采取财政贴息、资金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项目、工业园区建设和科技创新活动。各县区也要建立专项资金。国家和省支持的重大项目前期费和配套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节能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各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型工业化项目研发建设。加大金融支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合理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支持信贷产品创新,引导银行机构扩大对工业企业的贷款规模;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议和银企洽淡会,积极推动银企合作;按照“政府引导、多元融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扩大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有条件的县区也要积极创办担保机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或以发行企业债券、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融资。强化舆论宣传。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宣传,大力宣传表彰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每年组织一次全市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由市委市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全市重视工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崇尚干事、学会干事、真心干事、褒奖干事的风气,支持保护激励干事、干大事、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的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先进的发展文化和干事创业文化,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