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个村庄的“数字化生活”
来源:广西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广西日报讯  10月9日上午9时,一辆装满梅菜的6吨货车,缓缓驶出北流市北流镇六地坡村鸭儿组村口。

    “我的这车梅菜是运往海南省海口市的。”鸭儿组农民周科宏对记者说,“今年头9个月,销往广东、海南省的梅菜已经达到250吨。”前一天,44岁的周科宏从网上接到海口的订单,第二天,他便把货发出去了。

    电脑、电视、电话进入六地坡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新鲜的是六地坡村村委会利用拥有“三点合一”的优势,办起村电子信息站,建立蔬菜协会,发挥数字农户的优势,利用网上获得的有用信息,开辟农副产品基地,广开增收致富门路,培养了一批新型的致富农民。

    素有种菜习惯的六地坡村由于信息不灵,“好菜不得价”的情况常有发生,农民的积极性经常受挫。2004年,六地坡村成立了村蔬菜协会,利用“三点合一”的优势,在每个村民小组中建立中心户,接入IPTV系统,农民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可以得到远程网络技术培训,掌握了技术本领。蔬菜协会还引进蔬菜新品种给农民种植,用于制作梅菜原料的新研2号火筒菜换上新品种大青茂火筒菜后,产量由原来的亩产4000公斤,增产到6000公斤。

    种植上去后,关键是如何把蔬菜销售出去。“我们通过村里的电子信息站发布信息,实行网上订单,网上销售,深受农户好评。”村蔬菜协会会长黄惠全高兴地说。

    周科宏家是最早接入IPTV系统,安装电脑的村民之一,他是数字农户的最大受益者。“以前没有网络利用,我要跑到广东、海南去谈生意,既浪费时间,又花销路费;现在鼠标一点,就可成交,省了不必要的花销,菜农得价,我也得价呀。”周科宏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们的梅菜既脆口,又够味,广东、海南市场90%以上的梅菜是我们村生产的;今年的销售势头特别好,估计村里梅菜的销售量会达到950吨。”

    六地坡村鸭儿组的刘美佑指着她家新盖的两层楼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里30多户人家,靠种梅菜,户户都建起了‘梅菜楼’,造价最高的有几十万元呢!我家种了两亩地的火筒菜,一年收入就有8000多元。平时种菜,闲时到梅菜加工厂上班,家里有电脑、电视、电话、手机,与城里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

    “我村建立了千亩蔬菜连片生产基地,978户农户中绝大多数种植蔬菜,目前已有320户的电脑接入了互联网,9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88%的农户安装了数字电视。村里通过互联网引进的村办企业18家,大部分村民在企业里上班,年产值达3700万元,而今年的蔬菜总产值将会达到800万元,人均纯收入可达3800多元。”六地坡村支书周兴荣自豪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