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株洲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竞相发展中抢抓机遇,在国家重大部署中抢抓机遇,增强进位意识,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增强节能降耗意识,突出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突出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集中精力抓落实,全力以赴促发展,一季度县域经济实现“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处于五县市先进行列,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一、七大亮点彰显渌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一、二、三产业全面增长。株洲县完成生产总值(GDP)96600万元,同比增长12。8%,增幅位居五县(市)第二,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5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43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8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11。8%、17。1%。
2、规模工业快速增长,园区工业不断壮大。规模工业快速增长。一季度株洲县工业增加值完成27233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173。4万元,增幅位居全市五县(市)第一,同比增长28。3%;完成工业产值22598。9万元,同比增长44。96%。工业园区骨干企业龙头作用明显。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10。01万元,同比增长83。64%。
3、投资总量继续攀升,对株洲县经济发展贡献突出。一季度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完成115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2。89%,增幅位居全市五县(市)第一。据估算投资对株洲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6%,拉动GDP增速9。5个百分点,对株洲县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已成为渌湘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4、工业投资创新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近年来,株洲县强力推进“工业主导,园区兴工,项目拉动”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促进了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一季度,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渌口工业园完成投资2718。77万元,同比增长33。5%,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685万元,同比增长23。8%。大成轮胎、振湘实业、东亚工具、乐泰公司等扩建项目都实现竣工投产。
5、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株洲县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季度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61万元,同比增长3。2%。其中水利投资1400万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79。5%。二是公路建设亮点纷呈。株洲县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万790万元,建成农村公路51。5公里,同比增长11。8%。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60万元,同比增长6。3%。
6、房地产开发热度不减。一季度,株洲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3。5%。其中住宅和商业营业用房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点,分别完成投资3149万元和233万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的59。66%和4。41%。株洲县购置土地面积5。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土地成交价款2766万元,同比增长1。2%。株洲县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16万平方米,比上年上升2。5%,其中,住宅9。36万平方米,增长2。3%。商品房销售旺盛,销售金额增长快于施工面积增长。一季度,株洲县共销售商品房屋面积为3。31万平方米,增长3。6%;销售额为3292万元,比上年上升3。4%。
7、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据对农村100户、城镇50户居民的抽样调查,一季度株洲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76。02元,比上年增加220。78元,增长15。2%;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761。11元,比上年增加49。01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6元,同比增长22。1%,是近几年来收入增长较快的一个时期;消费性支出1822。39元,同比增长21。68%。
二、四个问题影响县域经济发展进程
一季度,株洲县经济延续了2006年以来较快的增长势头,继续在较高的平台运行,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株洲县GDP在五县(市)中略高于茶陵、炎陵和天元区,在九县市区位列第六。产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办法不多,以“粮猪型”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没有明显突破,农业综合效益低。工业经济增速不快,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高新技术和出口创汇产品比重低。株洲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多,占全部工业经济比重仍然很低,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骨干和龙头企业,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缓慢,导致总的税源不足,部分税源不稳定,地方可用财力有限。
2、项目储备不足。2007年,株洲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中有一部分是上年结转的项目,新开工项目数虽多,但投资规模小,株洲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开工项目建设时间长、速度缓慢,这势必会对经济增长后劲产生一定影响。
3、规模工业依然偏小,工业技术改造比重小。规模工业因制造业规模较小、档次不高、数量不多,主导作用不强,支柱产业支撑乏力。这充分说明了规模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规模工业兴,则县域兴,规模工业强,则县域强。一季度株洲县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875万元,增长44%,今年增速高是在低基数上的增长,占城镇投资比重仅16。24%。为加快渌湘经济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应加快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投资比重。
4、农民增收势头减缓。据100户住户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民持续增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劳动力的“低文化”、“女性化”和“高龄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保护机制不完善,农村的社会发展投入相对不足等均对农民增收产生负面影响。
三、六大建议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地位
投资的快速增长,为渌湘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2007年,继续紧抓项目投资工作不放松,仍将是确保株洲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此株洲县上下要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产业集聚和产业优化升级两个基本点,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以工业投资增长为重点,推动渌湘经济健康高效运行。
1、科学把握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抓好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土地、信贷、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加以调控。因此除限制性的投资项目外,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要积极支持和扶持,以项目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计划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筹划和储备一批前期工作项目;围绕渌湘经济大发展,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培育及跟踪监测项目,争取有更多的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在渌湘落户。
2、依托园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产业集群,促进同类企业向园区集中。坚持所有项目包括乡镇引来的项目都可以按照“产值分计、税收分享”的办法,集中向工业园区摆放。遵循经济规律,构建独特优势,充分释放园区对各种要素的聚合能量。一要夯实载体促项目“落地”。对株洲县而言,就是要举株洲县之力建设渌口经济开发区、洲南工业园和四个工业小区。全力打造“园区速度”。加快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项目引进开发并重的转变。坚持边建边引,组织研究设立“进园项目奖”,鼓励各方充分利用人缘、业缘、地缘优势,引进项目入驻园区,掀起园区招商的新高潮;坚持边引边建,广泛吸纳各类资金参与开发建设,督促所有落户企业加紧开工上马。迅速构筑“园区形象”。在进一步完善园区分区功能布局的前提下,抓好空间环境、硬件设施、视觉标识等载体的绿化、亮化、美化、优化,抓紧公共政策、公关活动、管理水平等载体的策划、宣传、推介,树立园区良好的整体形象。二要形成富有特色的招商格局。项目选择要突出“专”字。凡符合产业要求的项目,要想方设法引进来、留下来;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坚决不要,使园区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队伍建设要突出“能”字。将那些熟悉主导产业、善于攻关谈判的人士推上招商引资第一线,让专业人士从事专业招商,增强投资者认同度,提高项目成功率。项目个体要突出“大”字。明确规定项目进园的投入总量起点,以及单位土地面积最低投资额;要尽可能引进一批中间产品项目入园,为产业的前后延伸留下充足空间,加快形成龙型产业群体。三要形成配套完善的外部支撑系统。要按照定位明确、特色明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要求,同步建设生产区块、技术开发区块和生活区块,加强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形成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区域。
3、扬长县域特色,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一要瞄准特色,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二要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优化。构建初、深、精加工配套的协作体系,尤其对资源开发型产业,要突破一般化加工、近似卖原料的路子,尽可能向后延伸,向深度加工要效益。构建前、中、后环节配套的生产体系。在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引导其对生产链上的专业环节进行细分,实现效益最大化。构建产、加、销成龙配套的经营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市场与产业的有效互动。三要做精特色产业。把培植规模企业作为做精产业的重要支点,对具备一定规模、扩张前景较好的企业,帮助引导其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股、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实现裂变式、突变式发展,成为产业的“航母”或“旗舰”。因此,加强政府对产业集群科学引导和扶持,实现现有企业产业优化升级。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援助。立足提供政策援助、产业优惠、企业优惠,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有产业带动优势或配套协作功能强的项目进入集群区域。立足提供人才援助,成立行业发展专家咨询系统,为县域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提供外部智力支撑;主动和各大高校接洽,以吸引就业、联合培养等形式,增加重点产业中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利用现有的职业中学等教育资源,大规模、专业化地培养一批高级技术工人。优化服务,营造一流的发展氛围。实行审批代理制和全程服务制,除前置审批条件之外,县级行政审批的门槛一律取消。建立共享型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收集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动向、价格及供求情况等重要资料,供企业决策借鉴;对县域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建议性意见。积极帮助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企业间的自律行为、依法维权和整体协调提供服务;整治社会法制环境和企业周边环境,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打响园区品牌,精心塑造产业的群体形象。一方面要全力推出品牌。区域产业品牌具有共享性特征,一旦打响,其威力远胜于单个企业的品牌。另一方面维护整体形象。要在优化升级企业推广ISO系列质量体系认证,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增强产业肌体的“免疫力”。要建立失信企业和劣质产品的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对欺行霸市、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4、力破融资瓶颈,加大项目推动力度。促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又一关键,要从全局出发,加强协调,立足构建融资平台,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实际,组织银企见面会,架起金融部门和企业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贷款贴息,力破融资瓶颈。重点是加强与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信用社系统的沟通与协调,真正做到金融安全区与征信区合二为一。同时要制定多目标多层次满足市场需求的培训规划,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使劳动者有一技之长。
5、统筹合理使用土地,努力提高投资强度。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投资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建设用地也相对紧张起来。要在严格控制不合理用地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对那些符合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要优先满足用地需求。坚决控制技术含量低、明显超出市场需求、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特别是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高耗能、高耗水、高物耗、污染严重的项目,防止出现滥占土地现象。要进一步提高供地门槛,提高投资强度,确保所供土地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6、加大对“三农”投资力度。一是要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继续实施惠及农业灌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综合能源利用、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三是要增加对农村卫生、基础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稿源:株洲县统计局
作者: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