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属地化管理
来源:数码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4
   去年在抗非典斗争中,上海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属地化管理举措,全面实施了“零报告”、“紧急报告”制度,从而构造了一个完善、快速、灵敏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确保了及时、准确地掌握与非典疫情有关的信息。上海市委、市政府“属地化管理”的这一举措,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高度评价,为上海夺取抗非典斗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反而思之,如果这个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不是建立在属地化管理的基础上,而是由“条条”负责汇总和报告,情况又将如何呢?显而易见的是:严重的疏报、漏报将不可避免;而且,由于“条条”各自制定的疫情报告的格式、内容、标准不同将给市一级疫情信息的汇总造成极大的困难,有可能因此延误对抗非典的“战机”。

    电子政务建设遭遇“条条专政”

    由“属地化管理”这一重大举措使人联想到长久以来困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老大难问题。今年3月,在北京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会议上,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的代表在发言中指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条条专政”已经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对企业信息化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原因是企业的每一个“上级主管部门”,如税务、工商管理、银行等都自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即“条条”),每个部门都要求企业购买他们的软件,甚至专用的硬件设备,上报他们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否则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便无法与“上级”的系统连接。这些部门的专用软件互不兼容,企业不仅需要为每一个“上级部门”设计系统专用的接口,而且要不断地为不同的“上级部门”重复输入许多相同的数据。此外,为了购买这些“上级部门”的专用软件,企业不得不贡献一笔额外的支出,否则,“上级部门”将以保密为由,不告诉企业与其系统“接口”的密码,使企业无法上报数据,因而将“后果自负”。迄今为止,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已经为13个“上级部门”设计了专用接口,但是,还没有完。我国的企业数以百万计,如果每个企业都必需为电子政务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社会资源的浪费将十分惊人,而且,“电子政务”也背离了它原先的宗旨,变成了“扰民政务”。
    前年,国家已经确定“二网四库十二金”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程。对于每一个数据库、每一个金字号工程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构成一个“条条”。这些“条条”都要向地方、向企业、甚至向居民要数据、要信息。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有效的管理,这些国家级重点电子政务工程的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有可能成为全社会的一场乱仗、一场灾难。数据和信息的重复采集,以及同名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姑且不论,各种巧立名目、乱摊派现象亦将不可避免。因此,我国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建设绝对不能形成“条条专政”,强有力的跨部门、跨系统的协调和管理对我国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属地化管理为电子政务建设创造条件

    因为上述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实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属地化管理。电子政务属地化管理的核心是政务数据和信息的属地化管理。事实上,就每一个“条条”而言,其所需要的是实现行业管理必需的数据或信息。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及时、准确地获得这些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或信息由谁采集,或者来自何处,都不重要。因此,有可能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每一个层级上,即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直至社区,由当地政府信息化的管理部门对政务数据和信息实行统一的属地化管理。这种管理包括:(1)汇总、分析和整理各个“条条”实现行业管理必需的数据和信息;(2)识别其中每一项政府部门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应该在什么地方采集和由谁采集。应该坚持,每一项政府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都应在业务流发生的信息源采集,而且,只采集一次;(3)明确所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应该由业务活动所发生的部门拥有,并进行维护、更新和确保其安全;(4)明确哪些政府部门经过授权,可以共享哪些数据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务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体系并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创造条件。

    结语:电子政务建设亟需属地化管理

    可能有人担心,电子政务的属地化管理将增加地方的负担,并且有可能影响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工程的质量。事实上,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而且,属地化管理的结果恰恰与此相反;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工程的质量将大大提高,而必需的投放将大大减少。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国地方各级政府虽然数量十分庞大,但在结构上、工作流程上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每个地方政府都去搞一套自己的电子政务规划,形成自己的政务数据规范和标准,展开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国家可以选择几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地区或省、市进行电子政务的试点,在试点成功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这些电子政务系统从数据采集的分类和标准,业务流的规范,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信息共享的内容和范畴,直到各种应用软件系统“捆绑”在一起,向全国各级、各个地方政府推广。各地只需根据本地的情况稍作修改即可投入使用。在我国信息化专业人才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各地在电子政务建设上的盲目性,节约了地方政府各自开发所需投入的巨大资源,而且,全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都有了保证,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企业可以得到规模经济的效益,我国的信息产业也有了发展的空间。因此,电子政务的属地化管理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战略性举措,对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