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强军:为了让人民奔小康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 柳建云、田小平、刘彦广、徐锋、严利、谢绮珊、赵琳琳 

 
张伊宁
 
杨毅
 
江英
 

  当前我们面对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打贸易战、金融战,好战情绪仍存在,甚至有人提出动用核武器;另一种倾向,无论军队内部还是社会上,有人认为军事是阻碍和平发展,甚至讳言军事。我们党和政府不是这样考虑问题,既要搞清楚现阶段的特征,又要关注潜在危机。

  高端视角

  今年的党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以重要篇幅阐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并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回顾十六大以来,中国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新成就,主要集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军历史使命的确立,军队光荣传统的总结、军事变革的重要进展及军民关系发展等五个方面,这也是目前中国军队建设的热点话题。

  在十七大期间,本报特派报道组与多位军事专家就十七大报告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热点问题进行解析。

  记者:十六大提出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建设发展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七大则强调“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于经济与国防的关系,前后的提法分别用了“协调”和“统筹”,有何区别?

  张伊宁:关于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毛泽东1950年讲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1956年谈“十大关系”时强调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协调发展的思想。十七大明确提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既贯彻了协调发展的思想,又强调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杨毅: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台海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传统安全受到各种威胁,而中国军事的发展由于经历了忍耐期,显然不能适应新局势的需要,正是为适应新局势的需要,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协调才被重新提出。而十七大以“统筹”表达二者关系,则是从更高层、更深刻阐明二者的相互关系。

  富国强军要服从全面建小康战略全局

  记者:十七大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此前学术界曾有“富国”与“强军”先后之争,而十七大报告则以“统一”来界定二者的关系,是否意味着两者没有了先后之分?

  张伊宁: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十七大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在党和军队有关文件中,可以说是第一次出现的提法。实际上明确纠正了曾经出现过的“先后论”,又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强调“协调”和“统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实际上是强调一切要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尤其是“富国”和“强军”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战略全局。

  杨毅:富国强军作为全新概念提出,表明中国有权利富国,也有权利强军。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如今复兴的中国已合理占据富国强军的道义高地。此外,中国发展对国际安全本身也是一种贡献。

  记者:总书记在谈到对外关系时,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怎么看待“富国强军”与中国“永不称霸”的承诺之间的关系?

  张伊宁:新中国历来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郑重地声明中国永远不称霸,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说话算话的战略选择。至于提出“富国强军”,那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希冀,也是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关键要看中国发展的目的、富国强军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富国是为了称霸,强军是为了扩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那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和平发展。如果富国是为了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小康幸福生活,强军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为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和稳定,就是为了和平发展,当然自己也就不称霸。

  台湾问题

  反对台独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记者:十七大提出 “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针对当前台湾问题,如何理解军队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中的作用?

  杨毅:中国最高领导人对此是明确的,对军队的要求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国的战略意图是透明的,甚至是世界第一透明的,就是防御型军事战略。反分裂国家法明确指出只在三种情况下采取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江英:台湾问题是目前敏感而广受关注的问题,对于台湾,我们仍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是底线很清楚。因为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所以必须坚决反对台独。中国军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在符合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利益条件下和平统一。如果台湾搞独立,那么必打。但是要控制住这个局面,无论如何我们通过各个方面遏制台独。我们说希望和平解决,但并没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过去强调军事实力,现在更看重国际关系的运筹。我们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要与其他国家协调,防止其他国家插手介入。

  和平使命

  中国若无武力支撑

  清末历史可能重演

  记者:在和平时期,怎么看待军队发展的意义?

  张伊宁:当前我们面对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打贸易战、金融战,好战情绪仍存在,甚至有人提出动用核武器;另一种倾向,无论军队内部还是社会上,有人认为军事是阻碍和平发展,甚至讳言军事。我们党和政府不是这样考虑问题,既要搞清楚现阶段的特征,又要关注潜在危机,突出的就是台海问题,海洋权益争端和地区热点问题,如果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诉诸武力,复兴中的大国如果没有武力支撑,那么清朝末年的历史可能重演。

  江英:新时期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就是“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这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在新时期的使命。其中的三个“提供”就能回答人民军队在当前和平时期存在的价值。第一,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保证。第二,为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安全保障。第三,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提供有效有力的战略支撑。目前传统国家安全范围已由一般意义上的领海、领土、领空拓展为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海上贸易、海底资源等,随着利益的拓展,维护国家的安全就不仅仅局限于国土之内。比如在南海地区,目前诸国参与了开采海洋权益,这对我们利益的损伤比较大,而且也影响到海上通道的问题。

  军队建设

  陆军继续精兵 海空二炮加强

  记者:十七大提到在新历史条件下“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多年来,中国军队体制编制有怎样的变化?

  江英:从2003年开始,裁减军队员额20万,现军队规模保持在230万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占全军总员额的比例提高,陆军部队的比例下降。人员的减少,但是部队更精干了,精兵政策从本质上使体制编制上更适合现代作战要求。

  在军兵种上,继续加强空军、海军,突出第二炮兵发展。陆军方面,进一步实行精兵政策,其特点是进一步合成,原来陆军都是分开的,现在改为集团军,比如在集团军中就有机械化步兵师或摩托化步兵师,高炮部队、地炮部队、装甲部队,包括陆军航空兵。这种合成在师、团等每一层编制都可以得到体现。空军方面,由原来的国土防空转为攻防兼备。海军方面,由近海防御向远海拓展,由浅蓝向深蓝发展;第二炮兵作为导弹部队,主要任务是打赢战争、遏制战争,所以必须核(核武器)常(常规武器)兼备,既要有威慑力量,也要有实战力量。

  记者:从十六大提出“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到十七大“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中国军队正走着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张伊宁:世界军事正在经历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已经显现。世界主要国家都是机械化完成后走向信息化,但是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以往工业基础薄弱,面临新军事变革,中国机械化还处于初级水平,海空军是机械化了,陆军还是半机械化,中国军队必然面临双重使命,实行复合发展。


  我国近几年

  国防预算一览

  2004年2117.01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7.7%;

  2005年2446.50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7.3%;

  2006年2838.29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7.4%;

  2007年3509.21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7.5%。

  (数据来源:国新)


  潜在危机突出的就是台海问题、海洋权益争端和地区热点问题,如果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诉诸武力,复兴中的大国如果没有武力支撑,那么清朝末年的历史可能重演。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少将,现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军队课题首席专家。主编的《邓小平军事理论》、《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等著作在军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最高领导人明确对军队的要求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国的战略意图是透明的,甚至是世界第一透明的,就是防御型军事战略。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曾任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1995-2000年)。2006年5月,作为军方唯一代表陪同胡锦涛主席访美。

  中国军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在符合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利益条件下和平统一。如果台湾搞独立,那么必打。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为中央政治局第24次集体学习授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