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军:开展政务流程再造 促进电子政务深入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迎接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掀起了一场被称为“政府再造运动”的公共管理革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就是对政府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规范、优化。“政府再造运动”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社会历史形态的根本变化决定了政府形态的根本变化;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要求一个脱胎换骨的新政府;三是信息技术革命为打造新的政府模式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技术手段;四是政府职能膨胀引起的财政危机为“政府再造运动”提供了直接的动因。

    戴维·奥斯本在《摒弃官僚制度》中指出,政府再造就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这是从一定的高度来剖析政府再造的内涵,即寻求能够引起组织变革的基本杠杆——政府再造的关键战略。实际上,政府再造是指涉及任何有关政府文化、任务、结构、程序、运作等层面有意识和有目的变革(change)、重组(reorganize)、重构(reconstruct)、改革(reform)与创新(reinvent)。

    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政府再造”之风席卷世界,而政府再造的目标是重建政府的治理模式。美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利用新科技改造政府的目标。1995年,加拿大在改造政府的蓝图中,对信息技术亦是情有独钟,将其看作是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大规模削减相关费用的良方。在综合考虑了政府服务变化和政府费用等因素后,英国政府也下定决心,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同其他国家一样,英国政府改革的目的在于“除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外,还应通过降低政府行政费用使所有纳税人受益”。

    政务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对现有政府形态的改造并不是简单地将政府职能移到网上实现,必须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改造,对政府机构进行兼并重组,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之下简化政府与企业、与公众的互动,创建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从而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商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为政务流程再造(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GPR)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由于商务流程再造和政务流程再造都是对业务流程的再造,因此业务流程的优化原则、优化方法、优化手段是相通的,业务流程分析思路也是大同小异,商务流程再造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可以为政务流程再造所借鉴。

    1993年,MIT的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在《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认为商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根据流程范围和重组特征,可以将商务流程再造分为企业部门内部的商务流程再造、企业部门之间的商务流程再造和企业之间的商务流程再造3类。企业部门内部的商务流程再造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尽量取消各个职能机构的中间层;企业部门之间的商务流程再造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跨越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等;企业之间的商务流程再造是指发生在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如通用汽车公司与SATURN轿车配件供应商之间的购销协作关系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传统的政务流程是建立在传统的组织结构基础上的。传统的政府机构条块分割,职能包罗万象,政府机构的业务一般被分解为由基层工作中采集业务资料、进行汇总、逐级分析决策、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最后再反馈到基层采取行动措施等几个流程阶段。由于以前的技术不能实现整个业务条块的联网,整个业务数据流程不得不按地理位置和人力分配被分割在多个部门,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增加了交接环节和复杂程度;在传统的业务流程中,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门都要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管理,这其中存在很多重复性的劳动,很多单位甚至建立专门的部门,收集和处理其他部门产生的信息。所以,传统的政务流程复杂且分散。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工作首推的重大工程,同时也是政府业务流程的一场深刻变革。电子政务涉及到政府对公众、政府对企业、政府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内部4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当每个部分的关键业务都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并且都进行了政务流程再造以后,才算真正实现了电子政务。也就是说,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全面革新。目前实施的电子政务已经全面介入政府部门的主流业务,如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海关部门的电子报关等,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变。

    如何实现由“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很大的问题。电子政务的建设应该以政务流程再造为主线,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对政府业务流程的影响,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造,从而有效推进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可以按照政府部门迫切程度优先顺序依次进行政务流程再造,那些在政务流程再造以后没有任何作用的业务就是要转变的政府职能;而那些在政务流程再造以后取消了的部门就是要调整的政府机构。

    政务流程再造通常要遵循3项原则:(1)把政府部门决策、管理和日常事务工作分开。政府部门要专注政府决策和管理的功能,把日常事务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去做;(2)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清理、整合,废除原来工作流程中那些对满足社会要求没有贡献的非增值环节,并对清理后的流程通过合并等方法予以简化,同时使某些流程并行进行;(3)使政务流程柔性化,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

    政务流程再造是在一定政治环境中发生的,与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政务流程再造带来的将是政府结构的变化和权力的转移,传统政府的运转模式和电子政府的运转模式会出现相互冲突。目前,虽然不少政府部门已经开展了“网上纳税”、“网上报关”等电子政务高级形式,但大多停留在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IT企业的任务是用技术手段满足政府部门的需求,对于政务流程再造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另一方面,对政府业务有比较多的了解和感悟的IT企业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值得指出的是,政务流程再造会引起部门利益的重新分配,部门利益之争会成为进行政务流程再造的强大阻力。因此,各级政府官员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进行政务流程再造。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力促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进行政务流程再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外,政务流程再造还要与公众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公众类型包括政府服务或产品的接受者,在公共部门为社会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与公共部门合作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其他组织。利益相关者包括对服务或产品产生重大影响的集团和个人,他们在公共政策方面很有发言权。

    电子政务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割,通过政务流程再造确定每个政务流程应该采集的信息,并通过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在整个流程上的共享使用。政务流程再造鼓励充分授予办事人员以权限,发挥每个人在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再造后的业务流程简化了中间管理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同时加大事后监督的力度,强化管理责任。通过网络技术将业务流程的串联模式变为并联模式,按流程的自然顺序,不同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大大提高工作的速度。政务流程再造必将导致政府管理的变革,在变革中不断整合政府管理功能,从而不断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政务流程再造还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提高政府绩效的方法,那些政府绩效与企业或公众要求相差很大的政府部门要首先开展政务流程再造。根据国外实际经验,实施政务流程再造之后,政府部门的绩效水平可以提高40%~60%。

    一个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流程影响的典型例子是美国印第安纳玻利斯市个人防盗报警系统的安装许可申请案例。美国印第安纳玻利斯市原来准备把安装个人防盗报警系统的安装许可申请流程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去,但在该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和认证过程中,有的专家指出这套申请程序本身存在低效、耗时等问题,建议由负责安装的公司向市政府注册。经过这样修改,整个个人防盗报警系统的安装许可申请流程环节减少了很多,公众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方面,我国一些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地方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佛山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此为契机,依托行政服务中心,与市机构编制办公室一起研究利用电子政务的手段对政府现有的一些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可以预见,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政务流程再造的事例会越来越多,政务流程再造理念会越来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