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你在工作中是怎样性格的人?
近年,电脑病毒呈爆炸式增长,数量庞大、名目繁多的电脑病毒中最为猖獗的当属间谍软件,它们不仅侵蚀着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安全,而且给各国的国防信息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际互联网从上世纪70年代正式兴起。由于它操作方便,储存量大,很快就被众多领域广泛使用。到了1994年,国际互联网已成为网民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一块重要阵地。
2000年,一种专门用来刺探、窃取别人秘密的间谍软件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互联网上。这种软件的应用开始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后来被世界一些军事利益集团利用,间谍软件遂成为世界军事大国用来猎取别国国防安全信息机密的一个重要工具。
像间谍潜入目标内部一样,间谍软件的潜入往往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软件捆绑是最常见也是最隐蔽的方式之一,它通常和某实用软件放在一起,当用户在安装这款实用软件时,间谍软件便悄悄进行自动安装。有些软件打着反间谍软件的名义,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间谍软件。
间谍软件往往具有双重软件特性,表面上具备实用的、具有吸引力的基本功能,比如mp3播放、BT下载,或者是一个小游戏等,但实际上其中隐藏了一个隐秘的组件。虽然那些被安装了间谍软件的电脑使用起来和正常电脑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用户的隐私数据和重要信息都会被间谍软件所捕获。这些信息将被发送给互联网另一端的操纵者,并且这些有“后门”的电脑都将成为黑客和病毒攻击的重要目标和潜在目标。
2006年11月,美国海军学院电脑系统因遭间谍软件攻击而全面瘫痪,最终迫使该学院切断互联网服务数周之久。美军称,本次病毒入侵的目的是窃取美海军演习的秘密资料。有关方面认为,这所学院电脑系统没有安装最新防护软件,因此被病毒感染。这仅仅是美国军方电脑系统遭到间谍软件攻击的“冰山一角”。
白宫和五角大楼认为,全球有100多个国家都在积极开展“信息战”研究,以保证国防安全。从2005年8月开始,美国国防部专门成立了代号为“暴雨”的反病毒行动小组。一些美军官员当时宣称,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美国可能遭遇“网络9·11袭击”。
间谍软件不仅能够刺探、窃取别人电脑中的各种密码、账号、文件等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植入间谍软件的电脑操纵自如。世界一些国家发现间谍软件有如此“妙用”,纷纷招兵买马,培养间谍软件设计高手,用于国防安全需要。
间谍软件真正用于战争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了植入间谍软件的芯片。在战略空袭前,又用遥控手段激活了该间谍软件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系统的C3I系统失灵。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间谍软件作用愈加突出。南联盟使用多种间谍软件实施网络攻击,使北约军队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一度瘫痪。随后,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战,将大量反间谍软件注入南军计算机网络系统,致使南军防空系统瘫痪。
2002年夏天,在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中,一个名为“G力量”的巴基斯坦黑客组织侵入了印度国防部网站,并篡改了印度国防部网站部分内容,假称印度国防部支持克什米尔地区独立,而且在国防部网站上设立色情链接。
事件发生以后,印度国防部网络管理员用了8个小时才破解了巴基斯坦黑客离开印度国防部网站服务器时更改的密码。这就像一个小偷潜入居民房屋,临走却又换了锁,主人反倒进不了自家屋门。
2003年元旦,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黑客又以间谍软件为武器展开激烈的网上“厮杀”,结果殃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台电脑。
据美国2006年发表的一项报告称,美国国防部计算机系统上年度遭到黑客袭击的次数总和达21124次,平均每次抵御攻击耗资150万美元。为对付间谍软件攻击,美国国防部每年要付出300多亿美元的代价,比当年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花费还要多。
间谍软件已成为危害国防信息安全的头号“杀手”。
国防大学的张召忠少将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事实上导致了社会对网络的依赖,国防领域也不例外。相应地,网络技术客观上已成为一种新的军事作战手段。利用间谍软件窥视对方的国防机密,破坏对方的网络,一旦奏效就会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全面崩溃。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88年11月2日那天晚上,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23岁的研究生莫里斯以互联网为途径,操纵计算机程序侵入美国国防部战略C4I系统的计算机主控中心和各级指挥中心,导致共约8500台军用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中6000台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美元。这起恶性事件向人们展示了网络战的基本方式和巨大威力。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发布了第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组建美军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简称JFCCNW)。该部队已于今年2月正式编入美军作战序列。
这支部队由世界顶级电脑专家和“黑客”组成,其人员组成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其他部门的专家,甚至还可能包括盟国的顶级电脑天才,所有成员的平均智商都在140分以上,因此也被一些媒体戏称为“140部队”。
2005年3月,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中,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天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五大空间。2006年7月,美国空军在路易斯安娜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成立了第一支网络战大队——第67网络战大队。今年5月,美国空军组建的第一个网络战司令部已经形成战斗力。其中一个重要的作战手段就是利用间谍软件对别国网络系统进行控制。
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都赋予了网络战极高的地位,并征召“黑客”入伍,组建了计算机应急分队,专门从事网络系统的攻防和种植间谍软件。
美国著名军事预测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其所著的《下一场世界战争》中曾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处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计算机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
实际上,这个由不停运动着的0和1组成的庞大数字河流,如今已经成了军队纵横驰骋的又一块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