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数字奥运建设专项规划
来源:北京市市发改委 更新时间:2012-04-14

 

  "数字奥运"是"科技奥运"的时代特征,是"人文奥运"的弘扬手段,是"绿色奥运"的重要支撑。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结合北京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标与策略
  
  (一)目标
  "数字奥运"的总体目标是:保障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出色举办,建立以人为本、个性化、符合国际惯例、体现中国特色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速"数字北京"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展示中国信息化水平和成就。
  "数字奥运"的形象目标是:基本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多语言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二)策略
  国际化策略:以国际一流水平为目标,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国际人才、国际水平"。力求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采用先进成熟技术策略:采用先进、成熟、稳定、可靠的技术,保障奥运会期间的各项工作万无一失。
  以人为本策略:充分考虑每一个奥运参与者的需求,满足个性化的需要。
  条块结合策略:坚持中央地方结合,联合共建,资源共享。带动产业策略:利用"数字奥运"机遇,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策略:"数字奥运"建设的各项设施不仅要在奥运会期间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奥运会后仍然要继续长期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奥运"的主要任务
  
  (一)通信服务
  
  在北京现有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加快建设各类先进的通信设施,最终提供一个高可靠、高度灵活、可扩展、可重新利用、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宽带数字化通信系统,高质量地满足奥运会的需求。重点建设好奥运会传输网、奥运综合电信局,大力发展北京市固定电话网、2G、2.5G和积极应用3G技术的移动通信网、海底光缆、卫星通信系统、数字集群网、无线接入网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提供与世界各国通信水平相适应的服务能力。
  
  (二)广播电视服务
  
  建设奥运广播电视专网及其配套基础设施,为奥运会的广播电视转播和信号传输构筑可靠的支撑平台,让世界人民欣赏到精彩纷呈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实现广播电视系统从模拟向数字的技术转变,建立城市数字有线电视网、数字卫星直播电视系统、数字地面电视系统、数字广播系统,并大力拓展服务业务,为奥运会提供丰富的数字广播电视及其增值服务。
  
  (三)赛事信息系统
  
  协助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指定的技术合作伙伴充分合作,建设符合国际奥委会要求的、世界领先的奥运会和残奥会信息系统。
  
  (四)数字奥运标志性建筑
  
  建设以多功能综合应用为目标的奥运综合信息枢纽,为各类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指挥决策提供支持和保障。奥运会后,可作为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活动的指挥中心和"数字北京"的信息化管理中心等继续使用。
  
  (五)奥运基础通信综合管道
  
  统一规划和建设奥运基础通信管线共用管道,合理利用传输通道空间资源,统一提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铺设,避免重复建设。管道资源增量统一规划、存量优化使用,公平服务。
  
  (六)公众综合信息服务
  
  建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符合国际惯例、体现中国特色的公众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特别考虑残障人的信息服务需求。
  整合住宿、娱乐、交通等各类社会信息资源,建立公众信息服务数据库,利用数字电视、数字广播、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设备、电话等多种方式,基本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多语言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完善各类客户服务中心,积极推动社会联动系统建设。重点建设便民信息亭、卫星定位系统、公共场所大屏幕系统、短期精细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和虚拟奥林匹克博物馆等。
  
  (七)面向奥运的电子商务平台
  
  建设和完善电子商务支撑环境,构建为奥运会服务所需的电子商务的安全认证、支付配送等与国际接轨的支撑体系,大力发展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面向奥运的电子商务服务。建立高效、快捷、安全、准确、网络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八)智能卡应用
  
  利用智能卡技术,为奥运相关人员在奥运会注册、安全识别、支付、服务等多种个性化信息服务过程中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统一的智能工具。
  推进城市交通卡、银行卡等各类卡基应用,制定相关政策,建设遍布全市的、符合国际水准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卡基支付网络、各种终端和相关信息应用系统,构建良好的卡基支付环境,为2008年奥运会所需的各种支付和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九)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
  
  利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努力解决奥运会的语言障碍,基本实现奥运相关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任何设备的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帮助人们实现相互沟通,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更好地实现"人文奥运"的目标。
  
  (十)信息安全与综合安全保障
  
  构建奥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奥运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障各类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防范黑客攻击、病毒破坏等犯罪行为。
  为奥运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有效实施智能监控。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综合安全信息系统,为处理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防范恐怖活动、保障公共安全等提供支持。
  
  (十一)无线电管理
  
  加强无线电频率的统筹规划,为奥运会做好频率准备,充分满足北京和其他五个奥运比赛城市为奥运会提供服务所需的频率。加强频率使用的兼容分析和测试,避免干扰。
  加快构筑北京市无线电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提高频谱管理、无线电信号监测、干扰分析和无线电设备检测能力。综合治理和净化电磁环境,确保各类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可靠运转和使用。
  
  (十二)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奥运项目的管理水平,加强项目的统一协同监管。随时掌握、收集、处理项目的进度、质量、费用及突发事件的信息,并提供决策支持手段。
  实施体制创新,推动项目管理体制向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十三)场馆建设与运行支持信息系统
  
  根据奥运场馆设施的使用需求,针对性地制定场馆设施智能化标准和规范。提高场馆智能化水平,统一规划场馆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建设场馆综合监视系统,对场馆内关键设施进行集中、可视化的协同监管。
  重点推进场馆三维仿真信息系统建设,为领导指挥决策、各部门协同工作、全民参与提供服务。
  
  (十四)指挥决策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北京奥运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协调指挥全市奥运工程建设。联接北京市规划、建设、环保、市政、通信、气象、信息等与奥运建设相关的政府部门,管理、监督奥运各项工程进展情况,保证奥运建设的协调性、整体性、高效性,并为领导监督和决策提供依据。
  依托数字奥运标志性建筑,将数字集群等各类用于奥运会的信息基础设施综合集成使用,建设综合指挥决策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类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十五)城市信息化支撑环境
  
  完备的城市信息化支撑环境是"数字奥运"成功的根本支撑和保障。根据成功举办奥运会的要求,适当调整首都信息化"十五"规划,加速"数字北京"建设,优先推进与奥运会关联度较高的综合类(如电子政务、宽带接入网工程等)、资源环境类、规划建设类、人文经济类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为"数字奥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环境。
  
  (十六)关键技术及信息产业
  
  发挥"数字奥运"对"数字北京"的推动作用,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综合水平。重点开展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体育管理与竞赛信息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提升智能卡及其相关设备、信息化终端设备、数字媒体设备、体育数字设备等制造业的产业化水平,带动软件、数据库、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游戏、信息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为实现"数字奥运"的规划目标和任务,保障行动规划的落实和完成,必须建立健全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调和组织保障
  
  建立"数字奥运"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构建能够确保"数字奥运"行动规划顺利实施的组织体系。由市政府主管市长挂帅,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牵头,会同市相关部门成立"数字奥运"协调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立"数字奥运"工作办公室,与奥组委技术部紧密配合,推进"数字奥运"各项工程建设。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按照时间进度进行统筹规划,引进专业人才,组织志愿者,加强人才培训,构建多层次的人力资源配备体系,充分保证奥运建设和服务所需的各种人才的及时到位。
  
  (三)强化运作创新,多渠道筹措资金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项目建设的运作机制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争取利用少量的启动性资金带动社会投资,发挥资金利用效益。协调好市政府、组委会和企业社会的投资关系,广泛运用现代国际通行的运作机制,吸收引进外资,筹集社会资金,有效管理,合理应用。
  
  (四)积极推动"数字奥运"向纵深发展
  
  加强"数字奥运"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全社会智慧,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规划方案,推进"数字奥运"向纵深发展。兼容并蓄,学习其他奥运举办城市的经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争取分别在2003年和2006年举办"数字奥运"国际信息技术论坛和装备展,增进国际交流,促进国内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