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小萍
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对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法和途经、传播与发展先进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传播;先进文化;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广义的文化含义为“人们对自然界的开拓”之意和“人类在复杂迷离的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之意。在我国,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先进性应包括两种含义:一是与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反映、体现和代表事物发展及其规律的根本要求和总体趋势。二是历史主体推动社会历史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然性。
先进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核心,它代表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发展方向,是推动社会持久发展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先进文化的目的就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先进文化的发展途径就是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既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肩负着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神圣职责。
1 图书馆的实体就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
人类文化的积累必须有文化的储存作保证,文化储存就是对文化收藏、保存,以维持文化生产的连续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创造的文化所以能延续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储存的作用。文化储存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料的收藏来实现的。图书馆就是文献收藏这一社会需要的产物,几千年来,图书馆通过文献的收藏对人类文化的保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使今天,图书馆仍然是文化储存的中心。但是现代图书馆的特点是藏用结合,以用为主,所以从实用到建筑上都是开放式的模式。现代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与过去完全不同,大都融进了现代建筑的特色,同时又兼顾图书馆的实用性。诸如宽大的书库,明亮的阅览室,尤其现在又要注重许多新增服务的建筑和设备要求,如多媒体或网络微机室、音像视听室等等,从建筑到配套设备,都有其特殊的要求。由此看来图书馆的实体上就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
2 图书馆是传承先进文化和发挥教育职能的阵地
图书馆的馆藏,既是传统文化的集结地,又是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窗口,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通过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流通和传播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服务机构,它既收藏着丰富的原始文献和情报源,又蕴藏着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当今世界,知识更新迅速,其中既有精华产生,也有沉渣泛起,要发展先进文化,对于图书馆来说,在建设馆藏时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文化资源进入图书馆,确保图书馆成为先进文化的集结地。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高新科技发展的趋势,利用最新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有目的地、全面系统地收藏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多种信息资源,尽可能满足本校多种专业、多种学科的读者需要,努力形成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中,大学生不受时间、空间和专业的限制,充分地吮吸着人类文化的精华,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学知识、学文化、学专业、学做人,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是高校中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
3 图书馆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图书馆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基地,图书馆的首要职能是文献收藏。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包含人类认识发展的新成果:最新的学术思想、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最新的文化信息。而且它的馆藏是经过加工整理的,具有条理性,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因而为人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为科学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图书馆不仅提供丰富的文献,以书育人,还提供了一个育人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举目所及的是安静整洁的阅览大厅,排放整齐的书刊文献,洋溢着浓郁学术气息的张贴布置,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认真、踏实、丰厚的文化信息。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品德的培养、情操的熏陶、文化的积累、知识的拓展、精神境界的升华、心理品质的培养等都会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信息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信息资源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社会重要信息资源的高校图书馆,近年来普遍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加大文献开发的力度,大规模加工与整合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信息产品的生产地,因而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4 高校图书馆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方法和途经
发展高校图书馆文化对于服务对象具有潜移默化的辐射、渗透、引导作用。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高校图书馆应该创造性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扩展文化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文化信息。传承和发展高校图书馆文化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并且是实施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发展先进文化的方法和途经主要如下:
(1)建立丰富的馆藏资源,夯实图书馆文化的基础。作为文化知识传媒的高校图书馆,它对广大学生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无声之教”,通过自身馆藏文献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因此,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性质和任务,系统收藏专业书刊和教学参考资料,重点入藏与学校科研有关的文献资料,注重特色馆藏建设,根据本馆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及其主要读者群的需要,在特定学科主题或一定的领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专一、全面的文献资源体系,广泛而有选择地入藏各种课外读物,收藏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弘扬爱国主义的作品,保证专业教学用书与德育用书比例的合理配置。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逐渐感受和领悟到来自这种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培养和形成学校和社会所期望的良好品格。
(2)以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队伍作为弘扬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先进文化的传播,主要靠人来传播,人的素质高低决定先进文化传播质量的高低,什么样的人传播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水平决定着什么样的方向和品位。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党的理论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懂网络传播的队伍对先进文化的传播非常重要。馆员是图书馆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是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应该首先使自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是必须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以保证图书馆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窗口和载体,始终不偏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是馆员除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基本技能外,还需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先进文化建设中为社会提供新颖、独创、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和信息产品。三是馆员只有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才能主动担负和完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的任务。
(3)以科学的管理服务育人,唱响先进文化传播之歌。图书馆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强化他们服务育人的观念,增进他们服务育人的意识,提倡主动、人性化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在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注重历史、正视现实,珍惜在校的每一天,认真学习、不虚度光阴,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在服务工作中,馆员应做好文献利用指导工作。抓好纸本文献、电子文献的利用,辅导读者使用数字资源;开办网上读者园地、网上咨询、解答;提供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资源共享服务,发挥馆藏最大效益。以良好的形象、和蔼的态度、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行为、规范的语言服务读者,注重整体形象和个人形象与环境形象的完美统一,体现馆员的文化内涵,使读者感受到馆员的人格魅力,在不自觉中接受其科学观念,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4)创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努力传播先进文化。数字图书馆是用高科技手段装备起来的超大规模的知识宝库,具有极强的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能力,但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要靠有效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来实现。数字资源数量的庞大,组织体系的严谨、复杂,检索方式的抽象化,也会妨碍读者的利用。为此,必须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原则,了解师生的信息需求和他们访问与利用数字资源的规律,了解师生最需要什么信息与功能,并据此设计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师生界面与服务功能。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文献信息组织、加工方面的经验,承担起读者的信息“导游”、知识“导游”的角色。建立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实行跨平台检索及“一站式检索”、个性化信息服务(推送服务和定制服务),将被动的资源检索变为主动的资源推送和知识导航,在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整合开发以及个性化服务方面下工夫,以优质的服务方便读者、吸引读者,使数字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传播先进文化、人类知识的卓越功能。
(5)加强读者调研,重视读者反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传播活动发生之前,应该对受传者的情况有所了解。第一,高校图书馆必须明确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育者的学历层次;第二,进行读者调研,了解和掌握读者的有关情况。否则,图书馆的传播就成为无的放矢,既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又造成文献信息资源的浪费。第三,图书馆的传播活动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图书馆把文献信息传给读者,另一方面,读者又把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馈给图书馆。图书馆应高度重视读者反馈,做好读者反馈的收集工作,根据读者的反馈,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以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进行读者调研和收集读者的反馈,可以采用调查表、网上留言、座谈会、采访征订表、意见箱等直接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各种图书馆工作统计,诸如借阅、咨询、定题服务的工作统计和图书利用率分析,从侧面总结规律,发现读者的要求。
5 结语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无论是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还是完善图书馆的运行机制以及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都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玉.树人实践[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 何立民.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丁传奉.图书馆与校园文化[J].图书馆论坛,2001(5):21-22;66. [4] 赵秀婷.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化建设浅论[J].图书馆学刊,2004(2):24-25. [5] 李菊萍,吴良海.论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2):32-33;80. [6] 李连英.高等教育的重任:传播和建设先进文化[J].大学教育科学,2005(1):18-19.第一作者简介:何小萍,女,1954年生,197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 (现浙江大学),馆员,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浙江省杭州市舟山东路19号,3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