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在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转变之初,团队处处遭遇“拦路虎”。训练转变训练内容如何取舍、训练时间如何调整和保证、新增课目如何组训和保障、新考核标准如何确立……这些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常常让李世林彻夜难眠。
不经历变革的阵痛,哪有“转变”成功的喜悦?必须从实现自我的超越开始。李世林带领官兵逐专业、逐装备、逐人员梳理论证,淘汰了8个过时课目,压缩了部分基础课目时间,用于情报分析处理、信息防护、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对抗等20个新课目训练。接着,李世林对这些新课目的组训形式、训练保障、责任分工进行明确,组织编写《新课目训练指南》,出台了《信息化条件下岗位练兵成绩评定细则》、《实兵演习中新课目检验评定标准》等考核标准,训练转变逐步上了路。
随着“拦路虎”一个个被排除,李世林给自己确立了“胆大、心细、求实、创新”的原则,立志在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中有所作为。上级把探索装甲团信息化条件下核化生防护训练的试点任务赋予该团。
接受任务后,李世林迎难而上,奋力登攀。他根据课题新、时间紧、难度大等实际,提出“贴近合成、融入合成、创新方法、落实规定”的要求,边组织精兵强将攻关探索,边派出人员前往基地、科研院所四处取经。
有付出就有收获。经过不懈努力,李世林与官兵一道探索出“三分三融”防护训练新路子和核化生整体防护能力评估工作运行机制,规范了首长机关核化生防护指挥能力评估以及部队“三防”应用能力评估方法手段。今年初,该团顺利通过总部核化生整体防护能力示范性评估课目验收,一批革新成果还被推广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