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电子政务之误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时下,电子政务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已被提升到一个重要位置,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之下,已得到空前的发展,君不见,上至国家各部委办、下至部分县甚至乡镇都建有自己的网站,而且政务信息公开的电子化渠道日益广泛,企业和百姓已切实感受到了电子政务的魅力,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电子政务的便捷。然而,轰轰烈烈的电子政务热潮中不乏需要纠正的误区。

  一、 重形式轻内容

  提起电子政务,老百姓首先会想到政府网站。有的政府部门把建立政府网站当作“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仿佛不建个网站就不时髦,于是乎一些地方政府呼拉拉地上了一批政府网站,且不说建网站本身还是电子政务的初级阶段,单就从已建成的网站内容来看,相当部分政府门户网站信息不更新,没有深入链接,有的甚至变为“死网”。据统计,目前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1/3的网站难以打开,约1/3的政府网站应用价值比较低,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发布的信息无时效价值。还有一些政府网站虽然做到了信息内容时常更新,但对于企业和百姓关注的核心信息不上网,只在形式上象征地发布一般性的动态信息,缺少符合电子政务要求的实际内容。难怪有人说戏称当前政府网站多为“名片型”和“展览型”,因为一些政府网站要么仅有政府名称、具体地址、领导名称、联系电话,其他内容一概没有;要么有其它内容也只是些领导视察、工作成绩之类成果展览。诚然,电子政务是以网站等外在形式为基础的,但其根本是内容,既包括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也包括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内容。目前,在国家把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的情况下,大部分政府领导都对电子政务重视起来了,但这种重视要做到发自心底的自发重视,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形式上,更要在实际内容上有所突破。

  二、 重内部轻外部

  电子政务系统按其服务对象不同有内外部之分。内部电子政务主要服务于政府机关系统内部公务人员。外部电子政务则主要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这两者之间,电子政务更应偏重于后者,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要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正因为如此,国外在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普遍把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重点。然而在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却呈现另一番情形:在电子政务浪潮的推动下,一些政府部门纷纷建立了自己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政府机关部分绝不是完全地实现了内部的办公无纸化、电子化,然而对于企业和百姓需要的服务不愿意或不能从电子渠道提供。比如,一些政府网站开设的市民建议论坛或邮箱只是摆设,任凭你反映什么意见或询问什么问题均杳无音信。年初,笔者曾亲身做了一个试验,在某个区级政府的网站上提了多条建议,并试探通过区长信箱询问几个相关问题,直到现在均未收到任何回复。可能是信件太多处理速度跟不上,但果真是这样,那还要电子政务做什么!当然,电子政务实际上不可能只对外部公众服务,的确存在一个内部电子政务的问题,但只有站在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立场上才能体现电子政务的价值,并通过这样的应用,带动政府机关内部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 重电子轻政务

  由于中国的电子政务是由主导信息技术的IT业界推动的,使得其在发展之初就带有浓厚的技术倾向或曰电子化倾向,电子政务的本色渐被表面的硬件和网络所掩盖。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的采购额中硬件支出高达80%以上,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即是明证。一家调查公司曾对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36个城市的市政府网站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政府网站的内容服务、功能服务和网站建设质量三大指标均处于较差水平,其中功能服务的水平最差,网上办公办事、公众反馈等指标十分不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很多人以为只要电子技术到位了,一切就自然而成,如果不成功则必然是因为技术的落后,责任在彼。一些人过份崇拜电子技术,期待通过电子技术就能解决政府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先进性的盲目追求,让政府事务和管理被动地服从于技术,结果是信息技术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潜能,业务和管理也未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激发效应。殊不知,电子与政务的关系就好像是“皮”与“毛”,电子是“毛”,政务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电子政务的建设要同政府机关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业务流程、改革政府职能的工作同步进行。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衡量电子政务成功与否,不是看你采用了多先进的技术,采购了多昂贵的设备,能否更有效地为民服务才是衡量电子政务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 重局部轻整体

  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步,建立政务网站,为一些企业和百姓提供基本的信息;第二步,应用一些基础架构,为社会公众提供广泛的服务;第三步,根据社会公众(企业、公民)的需求来改变政府运作方式、重塑政府服务;第四步,进行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综合功能的融合。总体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化的过程中,整体电子政务水平不高,这与一些部门只重视自身的电子政务建设而忽视整体部门联动的全局观念缺失有关。有的部门喜欢把自己掌握的相关数据当成“独家秘笈”,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共享。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上,不考虑同其他部门的互联互通、协同办公,而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彼此隔离、互相封闭。正因为如此,尽管很多政府列出了“高标准”的电子政务计划,但因各部门的认识并不统一,并缺乏有力的协作,使得我国的电子政务水平裹足不前,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孤岛”。导致一些政府部门重局部轻整体的主要原因既有部门利益在作怪,一些政府部门惟恐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在与其他部门联动之中受到损害;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政府部门是一个条块结合的网状立体交叉结构,有横向的按行政划分的各地政府部门,又有纵向的按行业划分的具体职能部门。每一个横向的块块和纵向的条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条块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从上到下很多部门都有自成体系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而且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一揽子”规划,条块之间容易造成矛盾,使得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难以实现。

  五、 重资本轻知本

  电子政务建设自然离不开投资,这既是有些政府部门热衷于电子政务,而有些政务部门抱怨电子政难推进的共性原因。有的政府部门认为没有大量资本无法推进电子政务,有的部门具有“资本情结”,认为有了投资就能推进电子政务,遇到麻烦就会想到借助于资本的力量,一旦离开了资本就束手无策,个别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甚至变成了投资的“无底洞”。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电子政务建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建设中,既要有相当的资金、技术的投入,为电子政务提供技术支持,但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公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和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如果政府部门资金不足可以量力而行,先着手电子政务基础工程建设,重点进行内部组织体系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整合,待资本充足时再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那些“大刀阔斧”进行电子政务的部门要三思而行,拿出一部分资本进行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应该看到,资本是水,部门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而知本则是帆,可以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靠资本堆积起来的电子政务只是徒有其表,靠知本推动的电子政务才能根深叶茂。无须调查即可感知,目前困扰中国电子政务的突出问题还是知本而非资本。有的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笔者所在城市虽然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但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有的部门甚至没有一个懂电脑的,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国内电子政务能够清醒地正视以上误区,并采取实际行动去纠正这些误区,让中国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