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改院学习十七大报告专家座谈会观点综述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年10月19日,中改院在京举办"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十七大报告专家座谈会"。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深化市场化改革


1、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的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目前,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意义十分重大。以市场化改革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其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无论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区域协调问题、城乡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从市场取向到市场化的提法,表明了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方向,也是对前几年改革争论的回答。


有专家谈到,主张市场化,并不是说什么都要市场化,单靠市场化来解决。要辩证地看待市场化,严格区分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比如卫生和教育问题,要明确哪些需要国家管,哪些要靠社会来解决,哪些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还有专家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更深刻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探索出更有力的改革措施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要通过深化财税、金融、计划等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内核。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有专家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是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内核。工业化是新兴工业化,不是在农业基础上搞工业化,工业化在我国尚没完成。城镇化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要走在前列,信息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专家认为,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信息化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支柱,不仅影响了经济,也影响着政治。


3、着力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


有专家指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一些战略性问题也凸显出来。目前农村中突出的是劳动力、土地、规模经营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失很快,进城的不一定是富余劳动力。大量的留守家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此外,土地资源浪费也很严重,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圈地",发展种植园经济,效率不高。土地问题的关键是制度、体制问题。城镇化速度、城镇人口统计的口径值得商榷,因为目前的农民工多为流动人口。


二、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全面改革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专家指出,改革已进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四位一体"改革的新阶段,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扩大对外开放,对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比以往30年任何时候都更迫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2、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建立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


专家指出,十七大报告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为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让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有专家认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关键是建立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一是采取切实的措施,保障职工的主人翁的地位;二是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防止特殊的利益集团左右公共政策的制定;三是以公正公平为基础,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解机制;四是建立及时化解矛盾机制;五是为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一个有效平台;六是推进民主法制制度建设。


3、构建中央和地方和谐的财税关系。


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并将其列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专家认为,这个论述非常正确、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构建中央和地方和谐的财税关系是重要内容之一。


有专家指出,现行财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需要加以解决。(1)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不到位,财权逐级上收的同时,事权尤其是支出责任却在逐级下放,财力与事权不匹配;(2)转移支付需规范化、公式化、透明化;(3)应尽快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调整权,对于经济特区和改革试验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应赋予其必要的税收立法权;(4)有些地方政府在财力不足时,靠卖地来"经营城市",推高了房地产价格,导致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很好落实。有必要尽快修改《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适度、规范的举债权,并尽快选择有条件、财政规范的地区进行试点。


4、在政府改革的关键环节上尽快取得突破。


有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在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多项突破。一是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这对今后的政府改革具有方向性和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横向上有所突破。明确"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有专家认为,大部门的体制就是把职能相近和分工相近的部委进行一些整合,以此强化政府的综合能力。三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纵向上有所突破。有专家谈到,我国是一个大国,如何通过改革来理顺纵向管理体制,对于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纵向管理体制,需要合理配置政府纵向职责体系、减少政府行政层级、调整政府间支出结构。


也有专家指出,要加快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如果没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很难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要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需强化新闻媒体等多方面的监督作用。


三、以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1、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新探索。


有专家指出,十七大报告根据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的新特点,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问题专门阐述,这是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新探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把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把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完善分配体制、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手段,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分阶段实施现代化的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2、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专家指出,当前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上升与政府供给不充分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社会改革进程。为此,要调整公共政策,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推进社会进步,使人民过上殷实、幸福的生活。


3、既要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又要防止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


十七大报告提出,"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专家对此高度评价。专家认为,强调财产和财产性收入,是藏富于民的具体体现,符合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既有劳动性收入,又有财产性收入,财产不断地累积增加,对劳动者意义重大。


专家还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加很快,但劳动性收入增长缓慢,且收入差距过大。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5,远超过发达国家。财产性收入差距更大。我国的财产性收入差距目前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个人财产积累的时间不到20年,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进行的住房改革、股票上市,才有大量的家庭或者个人财产的积累。20来年,我国的家庭或者个人的财产高速积累,且呈显著分化的状态。收入与财产是互动关系,我们既要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又要防止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


4、加强事关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激发活力,要继续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加强事关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政府、市尝社会组织等都是社会建设的主体。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提供基本的公共财政保证和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内容要符合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发展空间,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和监督,完善自律机制。要避免社区组织行政化。发挥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企业承担参与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