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战场锻造信息“利剑”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这里远离战场,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随处可见,环境祥和而静谧;这里离战场又很近,未来战场的通信装备课题,正在这里紧张攻关。总参某研究所隐匿于繁华都市之中,心系硝烟弥漫的战场。近5年来,他们先后有48项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12003年夏,正是该所军事科研任务繁重的时候,地方某通信公司主动找上门,提出优厚条件,想与所里合作开发一个新项目。

  消息传开,有的人怦然心动:这种“小儿科”项目,凭我们的技术随便搞掂。“事再小,也会影响到军事科研,不能为经济利益影响军事利益!”所党委权衡再三,拒绝了该公司的要求。一招不行又来一招,该公司提出只借几名技术骨干协助,分红照旧。可所领导毫不动摇:“我们不能吃着军队的饭给你们打工,就是"金娃娃"也不要!”与此同时,该所科研人员在基层部队调研时发现,一些新型通信装备训练使用时相互干扰严重,被锁进仓库弃之不用,成为供各级检查参观的“展品”。在上级没有科研计划、没投一分钱的情况下,他们自筹资金,主动进行攻关,经过艰苦摸索,成功研制出某新型系统,解决了难题。

  “部队作战需求就是我们科研创新的目标。”多年来,他们坚持围绕制约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瓶颈”问题搞科研,做好“军”字特色文章。某型电台战场检测,是个多年未解决的难题。为此,他们抽调精兵强将攻关,研制出体积只有饭盒大小的某型电台快速检测仪。该检测仪操作简单快捷,准确率达99%,受到基层官兵好评。2某型卫星发射前夕,一个从国外进口的某重要部件出现故障。关键时刻,该研究所迎难而上,从确定方案到设备研制,仅用短短40天就啃下这块“硬骨头”,实现了该部件的国产化。

  此举让国内同行赞叹不已。有人问:“你们怎么能短短40天就攻克如此尖端的技术难题?”所长姚富强意味深长地回答:“我们不是用了40天,而是用了20年。”原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该研究所就注意到该领域的重要性,一直密切追踪和研究相关技术。谈及此事,政委李远志深有感触:“搞科研要有前瞻性,做基础性工作一定要坐得住冷板凳,厚积方可薄发。”

  海湾战争后,他们敏锐地发现:未来战场上,通信装备战场生存和互通能力,将是制约我军战斗力的“瓶颈”问题。为此,所里提出了实现全军某类通信战场统一管控的新思路。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下,姚富强悄悄带人展开攻关。试验、失败、再改进……艰苦努力换来回报,该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批量装备部队。

  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该所地处南京闹市,可一到晚上,科研大楼灯火通明。去年春节,所里想让大家休个完整的假期,将大楼封了。大年初四晚,一名科研人员打电话到所领导那里“走后门”:

  “有个试验很急,能不能把我放进去?”这位领导不忍回绝,教了他一招:“和值班战士套套近乎吧!”3年初,某通信装备研制任务下到该所。

  是起用新人还是让老专家继续担纲呢?有的说,项目难度不小,让新人做有一定风险,还是用老专家稳妥。可所党委认为:“军队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从长远看,培养一个人比顺利完成一个项目更重要。”于是,他们把年仅36岁的陆锐敏推上了总设计师的岗位。他果然不负众望,表现出色。“科研如战场,不仅要做到人在阵地在,更要人不在阵地仍在,只有培养出良好的人才梯队,才能实现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理念下,该研究所为年轻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大家努力下,全军通信抗干扰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借助这个平台,所里培养出几十名研究生,形成了强大的军事通信抗干扰专业的人才梯队。采访中传来喜讯,姚富强的一名学生刚刚获得中国科协颁发的“求是奖”。他开心地说:“即便将来我退休了,在这个技术领域我们也不会落后!”据统计,目前该所59%的在研课题由年轻人担任课题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