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产业变局中的矛盾与希望
来源:经济观察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十六大5年来,中国银行卡产业一直处在一个井喷式增长的历史阶段。银行卡发卡量、交易量、商户受理范围均呈快速倍增之势。全国银行卡发卡量从2001年底的3.8亿张增长到2006年底的11.75亿张,银行卡交易金额从8.5万亿元增加到60万亿元。随着中资银行“零售银行战略”的渐次展开,银行卡特别是附着消费金融特性的信用卡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自1985年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在珠海问世以来,二十年间,中国银行卡市场从“龙城花穗”(长城、龙卡、牡丹、金穗四大品牌)到今天的“百家争鸣”,多元化的卡业务市场逐渐形成。银行卡已经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媒介,也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金融身份证”。一方面,信用卡(即贷记卡)自2003年以来迅速成为中产以上群体及新兴社会阶层的时尚支付工具,在中高端消费交易中日益活跃——双币信用卡已成市场主流并迅速挤压“中国特色的准贷记卡”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借记卡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开户无折化、功能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中日益成为“客户的金融ID”。目前,我国银行卡产业以银行卡经营为核心,集聚了一批商业银行、企业和专业化服务机构,形成了一定的以银行卡为载体的支付平台和产业价值链,具备了较为成熟的产业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1975-1985出生的一代“新社会族群”已经成为信用卡、按揭贷款等消费金融业务的最核心客户群。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强烈意识到,银行卡即意味着个人的“金融媒介”。伴随社会支付渠道的发展,刷卡消费、以卡支付、以卡理财(银行卡关联储蓄、贷款、债券、股票、基金、外汇等)的“卡式生活”已成为都市人的时尚与主流。人们相伴多年的存折、存单极可能成为未来的“文物”。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媒体和研究人员认识到:减少现金搬家、银行网点排队等顽疾、深化消费金融市场、推动社会消费升级等问题,都有赖于发挥银行卡在民众金融生活中的核心媒介作用。
  目前,我国已按照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而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过程中,最可能首先以银行卡为载体拓展本土市场。通过银行卡这一介质,外资银行可以凭借其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优势,利用境内外银行卡组织“汇通天下”的网络,迅速弥补其网点和服务布局的缺陷。相对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外资银行在世界银行卡市场积累丰富的经验,部分外资银行甚至参与、发起或拥有全球性银行卡组织。同时,由于经历了1970年后西方世界金融体系的演变和经济周期洗礼,老牌外资银行在银行卡业务、相应的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因此,中资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及相关客户服务(尤其是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和信用卡服务领域)势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预计,发卡银行间的竞争将随着外资银行的涌入而趋于白热化。
    容维创富红蓝箭头明确提示买入卖出,天圆地方把握波段高低点。无论大盘急涨暴跌您手持利器,仍可安然而卧;不管您手中持有什么股票或想要买入何种股票,只要拿起您的电话拨打热线8007225555、4007225555或移动用户,联通用户,小灵通用户编辑短信8868发送至50120(0.1元/每条,绝无包月)就将得到我们容维公司倾情提供的个股分析和由容维分析师团队给您的波段买卖操作建议。望广大投资者万勿错失良机!
  与此同时,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效应所衍生的庞大人员往来和以卡支付需求正为中国银行卡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对中国金融业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何应对和改善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沈阳、秦皇岛等奥运城市的金融服务水平特别是银行卡受理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前整个业内的一项重大使命。
  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辉煌5年得益于“金卡工程”以来中国信息化建设和金融服务发展,更得益于中国经济在过去5年的平稳快速发展。总结中国银行卡市场20年的历史,人们不难看出,银行卡产业之所以能够引领社会支付和民众生活,关键在于银行卡产业的政策与机制调动了各利益相关主体的积极性,保障了公平与效率的市场环境。
  然而,要有效应对奥运金融服务的全面要求、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行卡产业依然任重道远。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银行卡市场的问题与深层矛盾:银行卡受理水平仍然较为落后、银行间高度竞争而银行卡组织独家经营的冲突以及产业“不盈利”的生态环境。这些问题与矛盾都有赖于监管部门和银行卡业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兴利除弊改进服务,为民众的“卡式生活”创造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