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仁:电子政务四大误区
来源:计算机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4
   误区之一,把电子政务等同于“办公自动化”。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把办公自动化当成电子政务的全部,不顾本部门实际,只知道买电脑、买软件、上网,工作人员用电脑更多的是玩游戏和上网浏览、甚至聊天,政府部门的工作 效率非但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因为电脑的出现有所下降。

    误区之二,把电子政务等同于“建专网”。在一些部门看来,“办公自动化”早就过时了,借助公共互联网资源并不能显示其设计电子政务的严肃性和安全性,“建专网”才是显示电子政务“先进”的一面。于是,展开大规模的网络建设,由于不考虑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格式等问题,一个个专网形成了信息孤岛。不分青红皂白地建专网,“等于往自己脖子上套枷锁”,日后的升级和维护等等都将耗费极大的成本,是很不聪明的行为。

    误区之三,“贪大求全,跑马圈地”。电子政务的基础是土地、人口、法人等社会经济的基本数据。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有的部门开始把自己掌握的相关数据当成“独家秘笈”,不愿意共享。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上,不考虑同其他部门的互联互通、协同办公,而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彼此隔离、互相封闭。目前的社会,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够全盘垄断、处理和应用所有的社会经济数据,电子政务的精髓是共享,通过共享得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提高效率。各个部门“跑马圈地”的结果是资源的浪费,也在根本上背离了电子政务的宗旨。

    误区之四,重“电子”,不重“政务”。电子政务的核心词是“政务”,借助电子政务,政府能够提高效率、转变职能,切实为民服务。建设电子政务,不是看你采用了多先进的技术、采购了多昂贵的设备,能否更有效地为民服务才是衡量电子政务成功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