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信息化教育正名
来源:中国电脑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问题,信息化战略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对全球信息化趋势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实施的国家全局性战略。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该说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的信息化已初见成效。

但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年度信息能力指数显示,我国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以及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等方面均处在最低层次,信息能力指数尚不及美国的10%。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能力的大小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综合国力乃至国际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企业公民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及信息化水平,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

命题一:信息化问题显而易见

事实上,早在1999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2002年被定义为电子政务),至今尚存在应用不足、投入产出低下及绩效评估手段落后等问题。城市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及行业与企业信息化,亦因总体规划滞后、标准建设滞后、人才培养滞后及条块管理、区域推进和数字鸿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水平。

笔者建议:将信息化建设和运营导入市场机制,建设主体与运营主体分离,并对参与投资和建设的单位给予运营激励。

命题二: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的信息化体系由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及信息化人才六大要素组成,其中的信息化人才是核心。也就是说,能否教育培养出一批具备高信息化素质的、掌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掌握信息传播技术以及能够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成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近期正在推动一项旨在提高政府信息化素质和能力的高级培训工程,培训对象为各省市信息化主管领导、各地信息办领导及全国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培训内容包括信息化战略制定、信息化管理及规划与建网、运营与管理等。

笔者建议:藉此契机,对相关行业和企业同步开展信息化教育,国家信息化管理部门和推进部门要着手拟定考核认证体系,授权信息化行业有关机构付诸实施。

命题三: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

来自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人才需求报告均显示,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而我国大专院校每年只能输送约5万名专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大学生,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不足1%,其中懂信息技术、懂业务流程及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影响着中国3万多个政府部门、20多个行业、50万家企业、2000万名从业者、1.62亿网民及数亿信息用户的信息生命质量和信息生存空间。

笔者建议:信息化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建议国家信息化推进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拟定教育培训大纲,导入考核认证体系,并授权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付诸实施。

命题四:信息化教育任重道远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横跨信息产业和教育行业的IT媒体——《中国电脑教育报》,以电脑教育、网络教育及信息化教育为己任,倡导“IT之源,教育为本”媒体理念近15年来,用2亿份报纸和30兆文字为百万读者传播电脑知识、传授信息技术,帮助千万个“电脑被教育者”陶冶信息素养、提升信息能力及加强信息化素质建设。

自2002年国家提出“信息化战略”以来,《中国电脑教育报》共开设了“教育信息化”栏目176期,推出了“教育信息化刊”、“信息化刊”134期,为信息技术普及和信息化教育铺垫了基础。

为全面推进中国信息化教育,中国电脑教育报社于8月初成立了B2B采编中心和B2B经营中心,旨在专业打造《中国信息化教育》刊,并与全国信息化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工作者携手共创中国信息化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