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三项权利"推进政务
来源:新昆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年来,昆明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设“民主、法治、服务、廉洁”政府的目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纠风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推优、选拔任用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建立了问责制度,在全国率先制定和实施了《昆明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把政务不公开作为行政不作为的一种表现,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保证群众的知情权、扩大群众的参与权、落实群众的监督权“三项权利”的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我市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点,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

一是抓“事”权公开。将政府重大改革发展举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及进展情况等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进行公开。从2002年起,市政府每年承诺为群众办十件实事,并适时通过媒体对完成情况进行公开,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二是抓“财”权公开。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公开财政预决算情况、以财政投资为主的重要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政府采购情况等;市级各部门公开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涉及公众利益的专项经费及使用情况,扶贫资金、救灾救济款物、优待抚恤金的发放情况,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发放使用情况等;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扶贫资金、救灾救济款物、优待抚恤金的发放和接受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等。

三是抓“人”权公开。把公务员招考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党政机关补充工勤人员、干部年度考核、考察任免、选拔任用监督、人员调动审批、市管干部办理离退休手续、副县以上非领导职务审批、市管干部工资晋升审批、因公出国(境)人员政治审查、党委换届审批、群众来信来访、党员电化教育片制作收费标准等14项工作明确为政务公开的内容。

四是抓热点、难点问题公开。围绕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公交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加大公开力度。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把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入学条件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如实向社会公开;医院将医疗服务信息、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等公布上墙;在供水、供电、供气、公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行业和单位,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

 扩大群众的参与权

在继续推广政务公开栏、公开电话、办事指南、政府公报、领导接待日和召开情况通报会、政策咨询会、质询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公开形式,扩大群众的参与权。

首先是建立了“中国·昆明”门户网站。将所有公开内容统一加载到《政务公开栏目》中。其次是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加强监督、便民利民”的原则,以信息化电子技术为依托,把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级44个部门的249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集中到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

建立了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把行政审批工作时限由原来的平均360个工作日压缩为60个工作日。制定并实施了《昆明市行政审批综合受理暂行办法》、《昆明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度试行办法》、《昆明市行政审批首席代表设立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确保了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通了“春城热线”。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走进直播间,与群众进行对话和交流,介绍职能、宣传政策、解答问题、受理投诉。“热线”开通以来,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属37个部门和行业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现场接听群众热线电话577个,其中政策咨询100件,各类投诉477件;当场解答100件,事后解决477件,办结率100%,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此外,我市还开通了“市长热线电话”、“市委书记和市长信箱”、“信访绿色邮政”,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拓宽了政务公开的覆盖面。

落实群众的监督权

政务公开工作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2003年以来,我市连续4年开展了万人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工作,把政务公开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发动广大群众,对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时间是否及时,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评议。评议工作结束后,将评议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加大评议结果的使用力度,把评议结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排名末三位的单位,由评议领导小组派出考察组,对其领导班子进行重点考察、帮助整改,经考察确属领导班子问题的,对主要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或建议进行组织调整。此外,我市还注重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