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 谁说了算?
来源:中国信息化教育刊 更新时间:2012-04-15

 

记者 白 云

农村信息化是为了缩小数字鸿沟,然而在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民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体,他们自己的信息却被公众所广泛忽略,这无疑是信息化最大的讽刺。

通一部电话,安一台有线电视,配一台电脑,拉一条网线,有条件的地方要布一片无线网,建一批网站,再给一拨农民做几次培训,好啦,农村信息化的任务完成啦!

在某些农村信息化负责人眼中,这些所谓“七个一”或者“N个一”的项目就是农村信息化的标准蓝本。然而,真的是这样么?

按照官方的统计结果,截至2006年底,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例已高达99.5%;2007年中国农村网络普及率比上年增加了50%;目前中国全国涉农网站已突破万家,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已经或者即将为农村带来一定程度的现代化变革,但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中,农民,本来应该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体,却像是被家长包办了婚姻的子女,没有声音、没有回馈,有的仅仅是变革带来的暂时的好奇,以及对变革后生活并没有得到预期改善的无奈。

笔者曾走访过京郊一个素有“京北小三峡”美称的村庄,该村2005年开通了无线局域网络,建成北京市首家“数字民俗村”,全村30户购买了电脑,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然而记者了解到,真正运用局域网进行旅游业务宣传的用户不足3户,而且这3户也只仅仅是用电脑在网上查阅和浏览一些信息。其他用户的电脑或闲置在家,或成为家中小孩玩游戏的工具。

另据媒体报道,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载体而被各地普遍采用的信息服务站,目前普遍比较冷清。有的信息服务站配备了近十台电脑,但是每天来上网的不过十几人。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大多数的项目都是决策者拍脑袋决定的,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需要什么样接收信息的方式,都没有被列入到考虑范围。实际上,目前农村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于农业经纪人的农民,作为农村的精英,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和传达上有着自身的优势,他们或许会成为农村信息化真正的“领头羊”。

农村信息化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但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只有农民才是解决一切农村问题的核心,他们在信息化技术上虽然一窍不通,但是,他们却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农村信息化是为了缩小数字鸿沟,而缩小数字鸿沟的根本又是源于公平,然而在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民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体,他们自己的信息却被公众所广泛忽略,这无疑是农村信息化更需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