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葛辉文 通讯员 谢霄) 9月初,我市被命名为全省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成为全省惟一获此殊荣的市州。我市摸索出的市县乡三级联动,政务中心与电子政务两大载体齐头并进,“公用事业、社会保障、基层服务、重点领域”四条阳光带合力构建的政务公开模式得到了高度肯定和推介,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重要品牌。到目前为止,市政务中心连续接待了5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团。
我市政务公开在利用公示栏、岗责牌、投诉箱、电视报纸等常规载体时,政务中心成为政务公开的主载体。55个单位的410个行政许可、审批和服务项目进入中心办理。市收费局、市优化办、市信息化办、市长热线驻中心办公,配合政务中心加强监管服务。9个区县(市)也都建成了1000平方米政务中心,集中公开和办理的项目达到2700多项。全市194个乡镇(街道、社区)建有“一站式”办事大厅,融汇了劳动就业、民政救助、社会保险、计划生育等多种便民服务,建成面达到37%。
为了加强政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常德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标准,中心大厅现场实行标准化管理,同时对审批的时限进行了两度压缩,在原有基础上整体压缩幅度达到50%。清理压缩后的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通过窗口服务指南和中心网站进行公开,限时办结,承诺服务。据统计,5年来,中心按期办理率达到99.5%,窗口现场办理率达到50%以上。几年来,群众对窗口评议满意度达99%,进驻项目、办理总量、窗口收费等指标在全省同级政务中心里排列第一。2005年被省文明委授予“文明窗口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我市五个县被评为全省政务先进县。
今年,我市构筑和完善“公用事业、社会保障、基层服务、重点领域”四条阳光带推进政务公开步子。通过公用事业阳光带,全面推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学校、医院和水、电、气、公交、金融、通讯等公用事业单位要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服务承诺、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通过社会保障阳光带,及时公开劳动、社保、民政政策和执行情况,提高信息化发放程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基层服务阳光带,重点公开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政策,乡镇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事项,以及其他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通过重点领域阳光带,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强化财务公开措施,实行政府投资决策和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强化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国土资源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措施,完善基本建设项目打捆收费实施办法,继续试行企业“一费制”收费方式,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服务和收费行为。
(作者:葛辉文 谢 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