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省信息产业厅厅长贺仁雨汇报全省信息化工作情况。
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省集中力量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召开本次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我省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对进一步认清形势,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从全球和全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我省信息化建设基本形势,发展的工作重点,亟需的保障措施四个方面简要汇报,请求省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这个汇报。
一、全球和全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态势
2006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15年信息化的总体判断是:“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更加深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信息化正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信息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推进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重要决策。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本设施。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和宽带接入用户均位居世界第二,广播电视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的行政村。
——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2006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16.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36%。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部分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收入达4.75万亿元,在世界上排第三位。手机、程控交换机、彩电、个人电脑、显示器生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地相继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各种接入方式向广大农民提供各种农业信息;部分地区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精准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传统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服务业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
——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金关、金卡、金税等工程成效显著,金盾、金审等工程进展顺利。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开始起步,互联网上中文信息比重稳步上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制定并实施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的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组织实施了一批军事信息系统重点工程,军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信息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电子签名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颁布实施,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逐步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三)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经验是:
——坚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长远规划,持续推进。
——坚持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作用。
——坚持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放到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坚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逐步增强信息化的自主装备能力。
——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并重,不断提高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水平。
——坚持优先抓好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二、我省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
我省的信息化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突出整合资源、增强调控、夯实基础、营造环境,加快信息化发展。
(一)信息化发展的进展情况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省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企业创新,加快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着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2007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湘发〔2007〕3号)中又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五”期间,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电子政务建设、振兴软件产业、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
——基础设施的建设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和社会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支撑信息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成为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村通电话的省份之一。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8.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2006年网民人数位居全国13位,占本省人口比例为6.4%。互联网域名总数67,009个,居全国第13位。IPV4地址数居全国第14位,湖南省网站12,447个,居第13位。网页总数居全国16位。
——信息产业持续稳步发展。按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的口径,2006年,全省信息产业总收入921.06亿元,实现增加值345.62亿元,占全省GDP的4.6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246亿元,居全国16位;邮电业务总量489.35亿元,增长24.3%,居15位;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收入43.52亿元,增长25.6%;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142.19亿元,增长6.1%,进入全国图书出版能力地区排行榜前五强。软件产业居中部地区第1位。铁道交通、邮政、教育、电力等领域行业软件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作为中国动漫产业基地之一,2006年我省年产原创动漫3万分钟,居全国第1位。“出版湘军”、“广电湘军”在全国颇具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日渐显著。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进展,全省大型企业中,100%的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流通和经营管理,90%以上有独立的门户网站。通过对10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调查显示,53.1%建立了网站,19.8%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传统服务业转型加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在中部六省居前列。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数据库已经成型。现代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到2006年底,全省累计发行银行卡3700万张,刷卡消费金额360.5亿元。涉农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2006年全省各级农业网站发布供求信息10.8万条,促成网上交易额5亿多元。
——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政务网站体系逐步健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得分为46.65,在全国省级政府网站中排名16位。政务信息发布逐步规范,电子政务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出台了加强电子政务内、外网,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颁布了外网平台技术规范和应用规范,标志着我省电子政务开始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步优化。颁布实施了省级信息化综合性地方法规《湖南省信息化条例》,出台了《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实施《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了全省信息化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发布2005年度、2006年度《湖南信息化发展报告》、《湖南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5年累计协调落实软件产业退税3.15亿元。落实了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首期4000万元资金已到位。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在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应用和税控收款机的推行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全省53家企业获得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
——信息科研成果与人才比较优势日益突出。我省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拥有大量国际、国内领先的信息科研成果。由国防科技大学为主相继研制成功银河系列并行巨型计算机,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和Kylin(麒麟)操作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湖南大学“可信IP网络技术及应用”的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南大学的高比电容高压阳极电容铝箔生产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100纳米大角度离子注入机”项目被评为2006年全国信息产业八大技术发明之一。株洲南车时代电气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大直径、最高电流电压容量的6英寸晶闸管。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全国20多名计算机学科院士,3名在湖南;信息学科的院士7名在湖南。全省信息类学科博士点18个,硕士点30个。全省信息技术人才达到5.57万人,其中在软件企业专门从事软件开发技术人员1.26万人。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启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加大无线电重大干扰排查处理力度,维护了空中电波秩序。2006年发生了20起重大无线电干扰事件,都得到及时排查和处理,确保了国防建设、民航、铁路等重要领域的安全。
(二)信息化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省信息化发展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需进一步提高。我们是在工业化不断加快,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推进信息化,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全社会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二、信息产业不大不强。我省的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发展速度不快。2006年,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居全国16位,较2005年下降3位,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居全国11位,较2005年下降2位。而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已达1.4万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我省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很大压力,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整机产品,高端产品少,名牌产品更少。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产业投入不足,“十五”期间信息产业的更新改造投资以43.8%的速度递减。
第三、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整体上说,我省信息化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部分领域和地区应用效果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应有的效益。政府网站的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功能有待加强。全省仅9个省直部门能够实现部分政府职能网上办理,2个县级政府网站能够实现网上申报。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容灾备份工作重视不够,如应对不当,可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第五、数字鸿沟有所扩大,地区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我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先进省市、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很不平衡,不少边远地区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较少,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进程中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大,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明显滞后。
第六、信息化管理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受各种因素制约,信息化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机构分散,工作缺乏手段,不能有效行使管理职能。当前,全省各市州设立了33个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相关主管部门,目前财政供养的人员500多名,但分散在多个部门,信息化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资源分散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我省信息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2007年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扶‘小巨人’,抓大项目,促信息化”。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2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8亿元,增长在30%以上;信息服务业收入246亿元,增长18%;电子政务实现15%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企业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应用率达到50%。
(一)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分类指导,务实有效地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加大技改力度,稳定现有占支柱地位的显示器件等产业。落实产业政策,壮大动漫及行业应用软件等优势产业。强化政府调控,大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通过政府强力推动引进战略投资者,突破一批战略产业。
1.立足现实基础,突出重点,规划建设四大产业集群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立足现实基础”,结合我省的实际,按照具有一定基础,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具有市场前景,成长性好,带动性强;企业有积极性,有较可靠的技术来源等三个标准,我省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软件产业、消费整机产品、新型显示器件四个辐射力强、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集群,形成“优势突出、配套良好、规模聚集、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省信息产业结构质的调整和产业规模量的飞跃。
——大力培育光伏产业这一新兴产业集群。以专业园区为载体,立足于我省在太阳能电池生产方面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以益阳晶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湘投控股有限公司为支撑,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快突破太阳能硅材料瓶颈;鼓励公用事业建设领域推广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示范应用,启动本地市场需求。依托48所、湖南科力集团等企业,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集群项目,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从工业硅、太阳能级硅材料及设备、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到LED照明等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到2010年,产业集群规模争取达到50亿元以上,最终形成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使光伏产业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壮大软件产业这一优势产业集群。全面落实产业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软件产业的新优势。即立足湖南的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以南车时代电气集团、长城信息等骨干企业为基础,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中间件、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系统,促进自主软件的发展;发挥湖南三辰卡通集团、宏梦卡通、拓维信息、山猫卡通等企业优势,大力推进动漫产品产业化,加快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顺应信息技术、数据中心和服务的外包趋势,大力扶持软件、动漫外包业务。在区域布局上,通过引进CE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神州数码等战略投资者建设和经营长沙软件园,促进软件园的机制转变,建设和完善长沙软件产业基地,提高软件产业基地的公共服务能力,吸引软件企业进一步向长沙软件园集中。最终形成“特色更明显、优势更突出、产业更集中、发展更强劲”的格局。
——引进和扶持手机、数字电视等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集群。抓住全球性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利用产业转移、联合开发、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引进和扶持国科广电、郴州高斯贝尔、华录数码、画佳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手机、数字电视等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集群的发展。抓住计算机、消费类电子、通信融合和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机遇,发展数字音视频产品、数字卫星电视产品,抓紧申报高斯贝尔、众一科技、深爱通信等企业手机牌照,积极引进移动通信设备、移动终端产品技术,加快卫星导航定位通信机等通信产品产业化,带动配套产品发展。
——实现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的新突破。立足湖南在显示器件产业方面的基础、优势,发挥运营成本较低的优势,借鉴建设LG曙光的经验,以湖南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为主体,积极参与全球和国内产业分工,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战略投资者,用开放的思路发展新型显示器件,加快建设技术先进、规模集中、产业配套逐步完善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提升我省显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强化项目意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四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即太阳能级硅材料产业化、太阳能装备电池片及组件、超高亮度LED、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动漫产品产业化、软件和服务外包、移动通信手机、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彩色显像管技术更新、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等。年内抓紧落实一个50亿元的重大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及光伏电池产业基地),启动一个50亿元的重大项目。支持实施多晶硅物理提纯法生产技术、多晶硅注碇炉、65纳米大角度离子注入机、LED关键设备、MOCVD20片机和数字视讯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产业化。建立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库,积极开发、储备一批好项目,争取国家的支持,批准设立湖南省光伏产业基地。依托全省规划布局内的信息产业制造业(星沙)基地、国家软件产业(长沙)基地、湖南数字视讯产业(郴州)基地三大信息产业基地,建设若干个信息产业专业园区。
3.加大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和重大项目实施的扶持力度
一是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制定的《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于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保障供应省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需要的多晶硅/单晶硅生产项目、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项目、LED芯片及外延片生产和封装生产的项目,建设期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省有关专项资金优先安排贴息支持。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将其信息技术应用开发中心剥离成立软件企业,享受软件产业政策。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对软件出口和服务、动漫外包企业如取得同一客户全年合同累计超过50万美元的出口或外包订单,并取得银行贷款的,由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补助。对软件企业新通过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的,按取得CMM认证3-5级次的不同级次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30万元、50万元进行补贴。
三是对移动通信手机、数字电视终端产品、新型平板显示器件这类投资规模大、填补产业链空白、带动产业升级的紧缺项目或关键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推荐信息产业四大集群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省“双百工程”和本省技术改造、产业发展或者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重大专项。
四是实行政府首购政策,着力以本省信息化需求来拉动本省产业发展,凡使用财政性资金和政府主导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省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二)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加快企业信息化
1.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当前我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薄弱环节,要科学筛选先进实用的信息技术,分行业提供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让广大中小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嫁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经过4个月对256家企业的调查分析,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四大行业利税总额占工业总利税的41.5%,企业数量占小企业数量的53.9%,我们将集中抓这四大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重点推广Solidwork三维设计等14个较成熟的软件产品,利用好湖南电信的“商务领航”和湖南移动的应用托管中心ADC平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2007年抓好50家试点工作,启动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探索信息技术嫁接的运营服务模式。
2.推动“双百”工程的信息技术应用。围绕支柱优势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支柱优势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四大环节的“嫁接”,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切实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双百”工程,“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100个骨干项目建设,培育一批过百亿元企业。围绕“双百”工程突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改造。我省目前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达60%以上,属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我省经济总量全国排第13位,而工业废水排放居全国第6位。钢铁、有色、建材、造纸、电力五大行业占全部工业污染排放的75%,结构性污染形势严峻。为此,我省要突出抓好对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和高环境污染产业及相关生产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监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努力完成我省节能减排的目标,服务循环经济。同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中的普及应用。
(三)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发挥信息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1.制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划。目前,我省信息服务业尚处于自我发展状态,政府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前瞻性指导不强。因此,首先要全面调查,启动政策研究,推动我省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2007年要着重摸清家底,整合资源,提出指导性的规划意见,研究出台我省支持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大型重点企业为龙头,通过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链。加快发展我省已具基础的金融电子产业,增强为信息服务业提供装备的能力。立足产业集聚地区,发挥专业信息服务企业的优势,承揽外包服务,围绕重点产业群建立2-3个电子商务平台。
3.推动长株潭信息同享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推进长株潭其他“四同”和构建现代城市群服务。加强统筹规划,抓紧编制《长株潭城市群信息共享建设规划》,引导三市按规划要求推进信息同享进程。要以信息公开、资源共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促进三市网络融合和共享。建立长株潭三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体系,抓好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
(四)推行电子政务,推动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公共服务
结合我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2007年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纵横成网和在线服务。
1.纵横成网。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文件要求,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横向联通省直部门,纵向联通各市州,实现纵横成网,互联互通。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各级政务部门擅自建设独立的电子政务纵向网络,减少重复建设,确保资源共享。
2.在线服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104号)文件要求,要确保“十一五”期间实现50%的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我省要紧紧围绕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需求,以服务项目为纲,结合我省实情,以“网站受理、内部处理、网站发布”的方式,通过为公众、企事业单位提供政府在线服务推动我省电子政务应用,以单个部门应用为起点,逐步发展到协同政务。并使电子政务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2007年实现159项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2010年实现462项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
3.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应用规范》,是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标准缺失、无章可循等问题的一项基础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按规范要求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凡新建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的业务系统,必须按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已建的也要按规范要求逐步整合。目前,规范的执行已初见成效。仅自2006年9月12日《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正式发布以来,省信息化办批复电子政务建设方案8项,方案预算总投入1.58亿元,审核后批复投入降至8473万元,节约投入7367万元,节约46.6%。
(五)务实推进农村信息化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并对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要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前六个一号文件不曾有过的,农村信息化势在必行。结合我省实际,2007年突出抓好集合涉农信息网络,整合涉农信息服务,务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1. 做好集合,形成完整的涉农基础网络。现在深入到村的网络有农村远程教育网、党员远程教育网、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工程等,这些网络在实施中要形成统一的格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集合。2007年通过完成8件实事中“农村乡乡能上网信息化工程”、“新增1000个通电话自然村”任务,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工作,集合原有网络资源,基本形成全面覆盖农村、功能齐全的涉农基础信息网络。
2.做好整合,形成统一的具有湖湘特色的湖南“乡网”。目前,湖南涉农网站已达12个以上,但离满足农民涉农信息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建议以省农业厅牵头,充分整合各涉农部门、科研院所、社会力量等资源,把面向“三农”的政策、科技、市场、教育、防灾救灾、星火110等信息服务,通过统一的涉农门户网站,用简捷互动的方式,提供给广大农民。努力使农民进入湖南“乡网”,便可获得全方位、多形式、满足需要的涉农信息服务。
3.积极推广农民“买得起、用得好”的信息终端和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卫星通信资源,组织移动、卫通等有关通信运营商,开展边远农村地区无线接入试点。积极推广采用我国自主研发专用卫星过滤接收芯片的新一代农村卫星安全接收系统。信息产业部决定今年安排部分资金在全国推广试点,我省应积极参加,大力推广此类产品和应用。
4.明确责任。各涉农服务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及农村信息化工作分工,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确规划责任,总体规划的责任建议由省发改委、省信息化办、省信息产业厅负责,统筹规划,长远考虑,适时组织协调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调整和应用,适应形势发展。要明确网络责任,建议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广电局、省内电信运营商等要协同工作,实现网络全覆盖;明确资源责任,建议由省农业厅总体规划,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积极开发与“三农”紧密相关的信息,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及时、丰富,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建设湖南“乡网”;明确培训责任,主要包括实用技能的培训和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利于在农村推广使用简单、价格低廉的涉农信息产品。
农村信息化应支撑农业现代化,应在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园中率先批准开展精准农业试点,逐步推广。
(六)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
1.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目前我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得分为46.65,在全国省级政府网站中排名16位,较2005年下降1位,市(州)级政府网站平均绩效得分居全国第13位,整体水平不高。新华社就曾披露湖南政府网站“打瞌睡”的问题,并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我省政府网站水平亟待提高。当前重点要抓好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提高网站的服务能力,以人为本,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公众反馈有关建议的处理情况,创新互动形式,方便公众参与。政府网站要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省直各厅局和各市州要建立政府网站“首席信息官”制度,由同级的主管领导兼任。
2.重点支持,建好新闻网站。红网、湖南在线、金鹰网、星辰在线。这四家新闻网站是我省的主流新闻网站,重点支持红网和湖南在线,还要支持红网上市。使之成为我省互联网新闻宣传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并逐步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网站。省第九次党代会期间,省委、省政府通过红网公开征集“兴省之策”,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支持“金鹰网”和“星辰在线”的发展。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成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网站,使一到两家新闻网站排名进入世界前列。
3.改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鼓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行业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将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4.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倡导网络文明,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管,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的网络文化创作实践,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蚀,摈弃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全面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整合互联网对外宣传资源,完善互联网对外宣传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互联网对外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对外宣传效果,扩大中华民族和湖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我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保障措施
为加快我省信息化发展,顺利完成我省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任务,需要强有力保障措施,从我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来看,当前亟待完善的关键保障措施是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完善政策引导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推进体制
市州信息化管理体制问题早就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明确指出要解决市(州)信息化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问题(湘府阅〔2004〕14号)。而直至目前,我省各市州信息化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资源分散的现象仍然严重,已成为制约我省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亟待解决。
今年,省委、省政府调整了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实行了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省领导对口联系制度,加大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力度。我们理解是通过加强对全省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把信息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也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整合工作职能,明确工作职责,理顺管理体制,为我省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们建议:各市州要进一步理顺市州信息化管理机构和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将信息化相关政府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归并,组建市(州)信息局。省直各部门要设立“首席信息官”,负责本部门本系统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形成“一个领导小组决策、一个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支持全省信息化发展急需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
《2006-20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强调:“加大国家对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国家信息化发展所急需的各类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我们建议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专项支持,设立两个专项:一是我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引导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把工业化提高到广泛应用智能工具水平上来,扶持嵌入式软件发展,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需设立倍增计划引导资金;二是支持和引导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接收终端,整合开发涉农资源,开展互动涉农服务,引导公益性农村信息中介服务,在行政村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进行信息化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等,此项工作按年度目标提出资金安排,报政府确认。并逐步建立普遍服务基金,设立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社会困难群体的相关政策配套补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