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探析信息化新策略推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将农业产业化战略升级、调整为“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战略;将工业做大做强战略升级、调整为“范围经济带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促进范围经济”的新型战略。


  中部崛起在我国经济平衡与社会和谐中发挥着中枢作用。中部地区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转变,抓住了农业信息化和工业信息化,就做活了新型工业化的两只眼。其中,在农业领域做活第一只眼,关键是处理好产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在工业领域做活第二只眼,关键是处理好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关系。

  具体来说,要将农业产业化战略升级、调整为“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战略;将工业做大做强战略升级、调整为“范围经济带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促进范围经济”的新型战略。这就是信息化推动中部崛起的主要策略内容。

  顺着这个大方向调整,中部崛起就可以在工业化前加上新型两字,挺起中国崛起的腰。

  产业化与信息化并举

  现行多年的农业产业化战略,本质上是传统工业化道路在农业领域的体现。让农业按工业化规律发展,对于实现工业化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新问题是,工业化未完成,信息化浪潮又来了。中部面临两种策略的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分两步走,在农业领域,先完成传统工业化,然后再将产业化转向信息化。

  第二种选择是两步并为一步走,一边实现产业化,一边实现信息化。如果把中部放在东部和西部中间进行战略权衡,显然应选择第二条道路,我们称之为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部人一般的意识中,还是用产业化的单一思路发展农业。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崛起过程中,中部和西部都还在按传统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中国新型工业化中的“新型”,肯定就会显得“成色不足”。

  为了与中国崛起的整体战略匹配,中部有责任、有义务,对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升级。具体来说,就是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大战略协调,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来定义中部农业现代化的新内容。

  这种调整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有着非常现实的考虑。中部农业的基本矛盾是“小生产”与大社会的矛盾。农民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之间的利益既有一致之处,又有不同。农业产业化解决这种矛盾的基础,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即“原子”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最主要局限,是交易费用高,物质耗费大。农民与服务组织争了半天利,其实都没有争到什么利,都让物质性的中间环节耗费掉了。所以需要信息化加入进来,信息化的“比特”生产方式,作用就是降低这种无谓消耗,让农业的生产和流通真正有利可图。

  举例来说,广东一位农民拉一车菜跑东北转一圈回来,最后发现真正客户就在邻县。如果有信息化,供求信息一见面,中间的物耗就省了,经济就从粗放变集约了。

  信息化在推动中部崛起中能起多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就在于这种大思路的有无。有这种大思路,具体问题都好解决。

  例如,山西省提出:努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此,要抓好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建立完善农产品销售组织及服务网络三个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现代网络工程,规划建设若干规模较大并以信息、网络技术装备起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针对农村信息化,山西网通推出了“一村一品”系列产品,用户可以使用“村情村貌”、“拳头产品展示”等功能。湖南省已建成省级、14个市级、89个县级、18个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1400多个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构建了省、市、县、乡(镇)、农户“四级一户”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依托这些农业信息网络发布的各类农业资讯,一年引导调整种植业布局565.4万亩次、养殖业布局96.6万头、农产品加工布局228.8万吨,增加产值10.21亿元,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105.3万吨,交易额达33.65亿元。

  农业信息化,现在中部不是没条件搞,而是在处理产业化与信息化的大问题上缺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进步。

  以信息化促工业产业集群

  以往一说到信息化对工业的推动作用,人们的思路总是岔到企业微观中去,实际上,战略局面上真正的着眼点是区域经济。

  区域工业有各种各样的搞法,具体到信息化推动,最能发力的地方,就是通过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动产业集群的崛起。

  对于工业发展,中部地区同样面临两种路径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沿袭传统工业化老路,也就是规模经济的路子,寄希望于少数做大做强的超级企业,可以称为恐龙策略(因为恐龙是“做大做强”的象征);第二种选择是新型的策略,也就是范围经济的策略。

  信息化从本质上说就是数字化、网络化的范围经济。当信息化作为范围经济时,它就不光是一种工具性、辅助性的东西,而是战略级的经济武器。

  范围经济,在波特术语中叫产业集群,在安德森术语中叫长尾,它是与做大做强相反的策略(浙江形象地称之为小狗经济)。

  信息化的作用体现在,用数字网络作为粘合剂,将一群既不“大”又不“强”的中小企业(小狗)协调为整体,以集群为单位,将做大做强的500强“恐龙”各个击破。

  对中部地区来说,出一个诸葛亮难,出三个臭皮匠易,既然三个臭皮匠可以战胜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发展超级大企业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本质,就是把既不“大”又不“强”的中小企业联为一体,战胜最强的大企业。

  把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区域经济崛起策略来看待,要远比把它当作信息化的子集来看待,意义深远。

  回想一下当年农业产业化这个高招的提出,是说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今天我们可以说,是用信息化的思路发展工业。共同实质都在于,用后一代现代化的思路,完成前一代现代化的任务。实际上,这是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对东部地区超车的最佳机遇。

  当年广东崛起,是传统工业化下中小企业的崛起,当时没有条件搞信息化。到有了条件的今天,东部与中部实际在同一起跑线上。

  现在,东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并不发达,只有浙江略为突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如果把区位经济目标定位在超越广东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有可能做到的。至少河南和湖南是大有希望的。

  湖南的优势体现在战略意识上。他们已经明确提出:“湖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这一点在中部鹤立鸡群,而且超过了大多数东部地区。

  湖南省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快、渗透性强、应用广的特点,大力加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

  而且,湖南已经有了一系列重点安排:重点扶持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钢铁、有色、工程机械、烟草、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电工电器、轨道交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16类优势产业,着力培育50个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全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扶持做强100家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这一套组合拳如果打好,湖南在结构上可以超过许多东部省份。

  河南的优势在于思路清晰,抓住要害。范围经济或产业集群的要害,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各省中,只有河南大量出台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方面的政策,对这一关键问题,河南省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例如,《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河南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等。河南省可以说准确击中了中部崛起问题的要害。

  河南省通过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集成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崛起思路,已形成一组具体套路。

  首先,建立一组服务体系,包括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人才培训服务体系、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创业辅导服务体系、管理咨询服务体系、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法律政策服务体系等。

  其次,落实到一系列实施平台,主要为基础支撑、基础信息、电子政务、网站培训、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力资源、电子商务、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集群、信用信息、维权服务、信息化推进等14个平台。

  信息化涵盖的范围很广,仅从农业、工业这两点的有限方面看,信息化对于推动中部崛起的作用,确实不容忽视。中部地区一旦醒来,中国将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