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是农业大县,地域广阔。全县辖14个乡镇、2个管委会,共295个行政村,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总人口88.9万人。我县是全国包产到户发源地、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国中部苗木花卉第一大县、安徽省家禽养殖第一大县,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全国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在2006年中部百强县排行榜中,在我省入围的11个县、市中居第一位。从开展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以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制定“信福工程”项目试点方案,扎实搞好试点单位的选点、审核、申报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建立信息网络化的基础
现代社会已走上信息网络的快车道,我县大部分农民没有网络购销的意识和能力,网络是个新事物,只有让农民朋友认知了网络,信任了网络,才会使网络更加贴近群众,进而服务群众。为了提高农民网络购销的意识,我们积极提供大量的有关宣传材料给全县14个乡镇,并协助乡镇利用广播、横幅、墙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网络购销的重要意义、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特别是商务部创办的公益性报刊《新农村商报》的发行,在全县295个村、29个居委会免费赠阅。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农民网络购销的意识,增长了网络购销的业务知识,拓宽了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到2007年10月底,我县自费建立网站的农户达56家,为2007年夏、秋网上购销对接会的信息有效收集、发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是建立信息网络化的前提
县委、县政府对信息网络化建设非常重视,县领导亲自过问,协调解决信息网络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局从2005年开始就进行了商务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局领导对该项目工作重视程度和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将信息网络化工作列入了重要的工作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3名网络知识专业的人员专门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初步建立了一支信息队伍。全县建立了16个信息站,每个信息站负责人为高中以上学历,确定5名懂电子信息的同志兼任信息助理员,确定590名农户骨干为信息员。为了信息工作的持续发展,制订和出台了《肥西县商务局信息化工作意见》和《肥西县商务局2006年信息工作考核细则》,对信息工作的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把信息工作纳入了2006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对成绩显著的给予了奖励。信息队伍的建立和相关制度规定的出台,确保了信息数量和信息质量。到2007年9月底局机关共报送信息2654条,被商务部网站采用1351条,免费为我县农业种植大户、商业企业发布供求信息722条,及时宣传了我县商务工作情况,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资金有效投入是建立信息网络化的保证
为了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化平台,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资金投入,先后投资185万余元用于乡、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购置,建立网络服务工作室,设立服务窗口和信息发布专栏。我局先后投入了7万元更新了部分电脑设备,从而提高了网络运转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在我们的宣传和带动下,全县种(养)大户也先后投入72万元建立了专门网站,及时把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发布出去。如肥西县上派镇三岗村花卉种植大户钟祖洲就是通过自己建立的茂林园艺的网站,使自己的花卉产品远销全国7个省、市,年增收26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带动50余农户参与网上购销交易。目前三岗村的花卉苗木通过网络年销售2.5亿株,销售额达2.5亿元。
四、发挥网络的综合效益是建立信息网络化的目的
信息网络的建立有效地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服务了农民,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由于销售渠道的畅通,市场潜力扩大,使许多农产品销售难、技术服务难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在网络发展的促进下全县新增了 林、水果等新的农产品。目前全县已通过网上发布各种农村经济信息27000余条,发展订单700余条,网上获取信息8000余条,促进农民增收1200余万元。在2006至2007年的各项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上,我县把上派三岗的苗木花卉、小庙镇畜禽、清平葡萄共32个品种,178户销售资料、5户求购资料详细登录上网,解决了农户的购销问题,特别是销售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认识并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网络来服务于自己的生产、生活,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网络信息收集的经纪人。
目前,我局信息网络化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得到上级和各方面的支持。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商务部和省、市商务部门的要求认真搞好“信福工程”试点工作,为农民提供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更好地为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服务,进一步推动农村流通发展,更好、更快地帮助农民朋友致富,力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肥西县商务局
2007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