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利华
摘 要:从电子资源的组织与维护出发,分别从有形类电子资源服务模式和无形类电子资源服务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构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的数字化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也是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进入现代信息社会以来,电子资源凭借着用户群体广泛、内容生动形象、制作传播快捷等优点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电子资源作为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文献形式之一,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电子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 电子资源的组织与维护
电子资源的种类繁多,存储形式多样,为了研究的简便,我们按电子资源存在的形式将它们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如音像带、磁盘、光盘等媒体介质总称为有形类电子资源;存储在计算机服务器或因特网环境中的资源总称为无形电子资源,主要由图书馆开放的数据库资源构成,如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等。
电子资源的组织是进一步开发与维护的基础环节,电子资源作为现代化图书馆的文献形式之一,仍然具有一般资料的特性,即可以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类、编目等形式的组织,从而形成以电子资料为主的数据库档案。对有形类电子资源可以鉴借图书资料的方式来组织。但是,由于无形类电子资源的特点,则需要对其进行数据抽象与描述,构建专门的数据库,以便能够有效地组织这类资源的信息。
经过组织后的数据库,既可对其建立基本的服务系统,也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信息加工,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化服务系统。由于有形电子资源与无形电子资源具有不同特征,以下分别论述这两种类型资源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2 有形类电子资源的服务模式
有形电子资源像图书资料一样,是库存在本地的资源,而直接使用这类电子资源需要播放设备和仪器,在现代图书馆发展建设中一般都设立了专门阅览室,为读者提供使用这类资源的环境,通过数据库系统可进行基本的资源借阅服务。这种服务虽然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但读者必须依赖一定的播放设备才能使用这类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通道能够使不同存储格式的资源之间进行转换,实现数字化存储,进而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VOD(Video On Demand)系统来提高数字化服务程度。
构建VOD系统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条件和管理规划。首先,由于有形电子资源存储格式多种多样,为了能够在VOD系统中使用,需要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存储处理。其次,要构建服务系统,在VOD系统中包括有节目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和用户端点播等子系统。
使用VOD系统可以克服本地借阅的不足,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VOD系统具有以下一些显著的特点:一是多点并发。根据需求,系统可满足最大并发点播用户数,各点之间互不影响,可同时选择观看同一节目或不同的节目。二是节省资源。系统全自动化,无需常设值班人员,节省了人力资源,设备稳定可靠,节省各种日常维护费用。三是网络共享。在馆网、校园网,甚至更广域范围的网络环境均可共享这类资源。
3 无形类电子资源的服务模式
无形电子资源主要指具有使用权的数据库资源,这类资源服务方式一般是开放读者权限,由读者自己到相应资源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这种服务模式,由于图书馆无法介入检索过程,读者检索的成功与否、检索的效率高低,图书馆无法得知,更无法跟踪和了解资源数据库使用情况,这样既使某一数据库资源常年没有访问量,或者访问量极低,图书馆也无法及时获取资源使用反馈信息,从而无形中造成学校资源投资的浪费。
针对上述无形电子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需要改变图书馆的服务状况,完善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这类电子资源进行二次数据挖掘,构建电子资源信息化服务系统成为可能。
数据挖掘的出现是人们长期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必然,从20世纪90年以来,数据挖掘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理论而得到迅速发展。数据挖掘就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可能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技术,解决数据的应用质量问题。数据挖掘流程见图1。
构建电子资源信息化服务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计算机技术提供了软件工程原理与方法以及数据库开发的ER等理论,但是,要实现面向电子资源的信息化服务系统,这些还不够。由于电子资源是以庞大的数据库形式存储的数据源,并且它涉及多学科文献资源,因此,在构建这样的信息服务系统时,需要进行专门的规划和设计,形成既满足各学科特点的需求,又符合图书馆管理需求的可行性技术方案来指导系统设计。
在资源信息化服务系统中核心内容还是设计数据挖掘,从图1可以知道,要得到理想的结果就需要给定合理的输入,因此,输入层的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环节。从系统服务功能出发,输入层可以根据资源中包含的学科内容或者资源本身的分类进行设计,像CNKI提供的资源本身就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的,并且提供了多种检索主体。另外,在输入层设计时还要兼顾系统的用户群体,由于读者的差异,最终使用时就存在多样的检索方式。
数据挖掘功能设计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有:统计方法、可视化技术、决策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等。在设计数据挖掘方法时,要结合具体规划的系统目标,以实现系统需求。当然,对于不同的图书馆,在进行资源信息化服务系统规划时,可能存在目标差异,就一般的信息服务来讲,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数据挖掘对用户应是透明的,可以采用自动探测模式挖掘整个数据库数据,从而产生满足要求的输出结果集,这种工作模式效率较高。
数据挖掘是信息服务的手段,资源信息化服务系统还应为读者提供检索、浏览、下载等功能。在设计时应把握一般性规则,注意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交互性以及可操作性等。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构建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不仅能够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能够将静态的信息资源变成积极的、主动的资源形式,使得读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在不同地域进行资源检索。电子资源管理也改变了以前的被动局面,还能够利用系统跟踪、分析资源的使用情况,开展导读等多种服务。 总之,随着电子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教学、科研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为读者提供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 曹健,刘淑贤.对电子资源若干问题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4,14(2):125-127. [2] 黄晓玲.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实践与认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5):108-109. [3] 全成干,王爽.电子资源备份、交换空间的建设[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11):82-83. [4] 王松林.论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编目问题[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2):37-40. [5] 张思民.国内图书馆收藏的电子资源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4):39-41. [6] 钱鹏.基于Web的电子资源日志分析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 (1):30-31. [7] 周建丽.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及服务[J].教学与管理,2004(18):9-10. [8] 高一箴,朱天慧.略论电子资源与图书馆发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22(1):74-75.第一作者简介:马利华,女,1971年12月生,1994年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馆员,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