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推进信息化建设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程秀生:“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已经出炉,说明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带动力量,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新驱动力。

  当前,我国要大力推行的有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等五个方面。


  相比国外信息化发达的国家,中国的信息化与它们的差距仍然巨大。我们应抓住机遇,“后来居上”。

  推进信息化应用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三大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要加大信息应用的力度,首先应关注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系统,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本报记者 林敏

  日前,“企业信息化500强”的出炉,说明了信息化正成为大中型企业发展前进的新驱动力。同时,从近日信息技术应用大会接二连三的召开,可以看出,我国对信息化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对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程秀生。

  记者:目前我国的信息化现状如何?

  程秀生:从1997年到现在的信息化建设,中国已取得了许多收获。

  第一,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全国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国家已经把推进信息化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各地已经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缩小“数字鸿沟”、加快经济发展的手段,各企业已经把推进信息化作为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第二,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切实推进。一大批信息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利用公网,组建了180多个全国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电子商务等试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工作也不断得到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

  第三,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

  第四,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奠定了宝贵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推进信息化的实践中,结合国情,借鉴有益经验,初步确立了“抓应用,促发展”、“应用与产业并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思路。

  同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信息化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等,为中国推进信息化建设创造许多有利条件。

   

  记者:请谈谈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历程。

  程秀生:第一次提出信息化这个概念是在1976年。当时,人们还很难看出信息化的本质和它与自动化之间的区别。随着技术潜力的日益发挥,信息化的概念才慢慢地开始确定下来。我国早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下设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两个顾问小组,负责重大决策和技术经济咨询。

  1984年,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11月,发布“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

  从1988年至1992年,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EDI技术、CAD/CAM以及MIS等领域,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继续向纵深发展。

  1993年12月,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立“实施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

  1996年1月,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中国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和国家信息化体系;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原则;制订了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的信息化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阶段。

  1997年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和部署了全国的信息化工作。

  1999年12月,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

  2001年8月,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2001年12月和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分别召开第一次和第二次全体会议,提出了第一个全国信息化专项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作为全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记者:目前的“金卡”、“金桥”、“金关” 等信息化工程进展如何?

  程秀生:在经历了办公自动化和“三金”工程后,政府信息化现在处于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阶段。目前,电子政务已经逐步成为中国信息化的龙头和全国各级政府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开始为中国IT产业营造一条新型产业链。

  记者:具体到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具体情况如何?

  程秀生:首先谈谈税务部门。近年来,税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以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即金税工程中所包含的各项政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金税工程是国家重点信息化工程之一。1994年,启动了金税工程一期。作为金税工程一期的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系统在50个大中城市试点,对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总结金税工程一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税总局对“金税工程”重新进行了优化设计,推出了“金税工程二期”。“金税工程二期” 包括网络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网络建设就是建立全国从国家税务总局到省、地市、县四级统一的计算机主干网。应用系统建设就是建立起覆盖全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覆盖全国国税系统的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交叉稽核子系统和发票协查信息管理子系统。在海关、外贸、外汇等部门的配合下,税务部门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并进行试点运行。

  其次是公安部门。金盾工程的实质是利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增强公安机关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打击犯罪的能力,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侦察破案水平,以适应公安机关实施动态管理和打击犯罪的需要。

  全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是公安信息系统的核心。以各业务信息系统为基础,形成综合应用的核心,以公安信息通信网络为依托,为打击犯罪提供信息服务。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刑侦、治安、经侦、禁毒、交通等各业务部门和基层所、队,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的快速查询、查证服务。

  目前已经在公安部信息中心建成了“在逃人员”、“被盗抢机动车”和“被盗抢枪支库”等中心数据库,建立、健全了信息采集、上报、管理和查询的业务管理和运行管理的机制。

  三是社会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的大型、分布式计算机信息系统。系统涵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业务,以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网为基础,构建国家、省、市三级信息网络。它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业务支持、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为参保对象及社会公众提供网上参保和社会化查询服务。劳动保障部负责总体规划和实施指导。

  劳动保障部1999年8月开始组织开发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是集业务规范、信息标准和统一应用软件于一体的全面解决方案。核心平台是目前惟一全面遵守劳动保障部信息标准和信息结构的应用系统。自2000年4月开始试点以来,目前核心平台已经在21个省近80个城市得到应用,包括哈尔滨、长春、郑州、贵阳、西宁、天津、杭州等城市。

  社会保障卡分为社会保障(个人)卡和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分别指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个人和用人单位发行的,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管理和服务的集成电路卡。劳动保障部于1999年制定并发布了《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社会保障卡将实行“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目前多数城市已发行了社会保障卡。

  记者:就现代化建设而言,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信息化工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程秀生:目前,正在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推动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已组织实施了1.2万个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项目。这项计划已经落实资金170亿元,我国上网企业已经达到21.7万家。

  其次是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积极推动政府上网扩大范围,帮助更多的政府部门建立高效业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在完善金融、财税、海关、经贸等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实施一批信息化重大工程。

  三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流供给系统、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市场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广泛征集了近600个企业信息化应用案例,中国国家企业网组织专家从中精选50个优秀案例,向全国推广,估计2003年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改造上的投入会保持在100亿元的规模。等下我会重点在谈一下企业信息化这个问题。

  四是电子商务。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多样性,考虑到金融部门通过网络提供服务,人们对外联络、了解信息、搜索资料等更多地依靠因特网,这些都会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创造了良好的业务机会。目前,各地都强化了网上交易会和展览会议的推广,增加对外交易的机会,预计今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将以加速度的方式发展,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五是城市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是与城市规划、管理、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城市所有行业、部门、单位和居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城市信息化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城市信息化是一个技术和市场复杂的数字化建设工程,所以城市信息化又称为“数字化城市”。 “数字化城市”的规划是以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重点在于建设两个平台三个中心。

  记者:目前,“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已经出炉,给您的印象较深的是什么?

  程秀生: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逐步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带动力量,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发展前进的新的驱动力。越是市场化程度、全球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越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也越明显。

  记者: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总体程度如何?

  程秀生:从数据来看,“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前100名的2002年度销售收入达到2.47万亿元,以此计算,信息化已经在销售收入相当于中国GDP 1/4的企业中,发挥了重大的带动作用。如果按照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计算,销售收入就达到中国GDP 1/3,这500强企业的多数进入了信息化的深度应用阶段,涉及到金融、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电力、电子电器、计算机设备、电信、进出口、运输、服装纺织等多个重点行业。这体现了信息化在各个规模的企业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造就了一批具有优异的创新能力,具有活力、竞争与合作能力的优秀企业。信息化在这些有较强代表性的企业中开花结果,显露出企业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开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记者:但从总体上看,信息化做得较好的企业比较少,企业信息化还是比较落后的,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哪些建议?

  程秀生:从“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的角度看, 前50强的企业都达到了中级或者高级水平?这些企业反映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取得的突出成就。但是,大部分企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个体之间的差距很大?更多的企业处于内部集成阶段?即处于整合各子信息系统、刚开始着手进行数据综合分析的阶段。中国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仅靠少数典型,难以指导全面发展。需要在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特性,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要求,分类指导,循序渐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传统企业在做大做强做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信息化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顺利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前,中国企业正在走一条从单纯追求规模庞大转向强健有力的道路,信息化将从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产权制度的股份化、业务范围的国际化的角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好的发展能力。

  记者:是否需要在服务、效能、市场环境方面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程秀生:在中国企业信息化总体效率不明显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待于在效能上下功夫;信息化服务市场趋于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氛围,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国内IT服务商急需发展,需要政府支持,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公平环境;整个中国信息化服务市场上,信息化的实施力量不强,将成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很大的风险。应提高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发展能力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

  记者:相比国外信息化发达的国家,国内的信息化与他们的差距仍然巨大,您认为差距在哪?

  程秀生:西方发达国家早在60至70年代已进入信息化社会。而据中国科技发展中心推算,我国信息产业及附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20%,差距很大。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无论是比欧美,还是日本,国内的信息化水平与国外存在的差距较大,主要是我国的总体实力问题,还有就是复合型人才欠缺的问题。

  我们应抓住机遇,“后来居上”,通过实现信息化,以更好地促进工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信息化将以更快、更高、更好的速度、水平、质量实现现代化。

  记者: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

  程秀生:一是要把信息化当作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防止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倾向,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改进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从而为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二要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要注意协调发展。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投入结构不合理。有一些地区和企业投入力度偏小,也存在不区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一窝蜂搞信息化工程,搞花架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造成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和重复建设,违背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方针的初衷。

  四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一项国家战略方针是一个纲,不可能把所有需解决的问题都囊括进去。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必须形成一系列成体系的战略、思路、政策、措施和办法。

  五要注意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推进信息化,就为带动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但问题是:能否带动?怎样带动?必须有专门的技术政策和采购政策,引导、鼓励国内民族产业的发展。

  六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大包大揽,不求分工,不讲合作,只讲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一种小农经济思想。必须重视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记者:我国信息化在网络建设方面的情况如何?

  程秀生:目前在信息化建设开发方面进展得很快,但在信息化应用这方面的水平与效率不尽如人意,如存在信息孤岛及模块如何交流的问题,而应用对企业方面的效率更是不明显。

  记者:近期,信息化应用大会接二连三的召开,显示了对信息应用的重视。

  程秀生:必需关注信息应用这个问题,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决定IT企业的生命力。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展开为IT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因此,如何把握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推动应用,成为当前中国IT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再一个就是要关注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系统,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电子信息传输与电信领域分不开,电信业应避免恶性竞争,在信息领域建立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