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中去,落实到各项政策措施中去,落实到对各级党政领导的政绩考评中去。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建设的深入进行提供政治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着力促进发展,又要实现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既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又要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各方面的关系。要在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统筹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与社会、文化建设、人与自然、国际与国内之间的综合平衡。要在转变发展方针的前提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等手段,不断把经济成果转化为社会福利,转化为生活水平和质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次,要完善公共政策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事业必须加大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政策、资金更多地投入到社会事业建设上来,把工作的着眼点转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上来。完善公共政策的关键是坚持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要使中央财政更大的比例用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带动各级财政在社会事业上的投入。要按照十七大报告要求,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通过中央财政强有力的再分配作用,减少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财力和收入差距,为社会公平奠定基础。发展社会事业必须坚持公共性质。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增强困难群体意识和公益意识,坚持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社会制度的公益性质,决不能甩包袱,将之轻易推向市场。出台各类政策都要充分考虑对困难群体的影响,充分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得到改善,还要让低收入群体更多、更快、更直接地享受社会进步成果。要更加注重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村,对各类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政策支持。按照“两个提高”的要求,以体现公平为重点,处理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兼顾效率的基础上把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调节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资本收入与劳动收入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善人力资本供给,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群体的劳动报酬;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调节社会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总之,要通过完善社会政策和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公平,增加和谐因素,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总体要求切实规范和转变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建设,把精力由专注于上项目、争投资更多地转向增加社会资源供给和民生的改善上来,转到社会管理上来,转到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上来。进一步加强、充实和完善各类社会管理和服务部门、机构的职能建设,理顺部门工作关系,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减少职责重叠,填补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真空”。借助电子政务建设,通过优化公共服务,强化部门协作,推进对人口、社会保障、经营登记、信用记录等的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实现对各类社会人、社会组织的有效服务和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适应职业变化加快、灵活就业人员增多,单位管理职能变化的趋势,在理清各类人员和组织属性的基础上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通过加强乡镇、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建设,通过加强居委会、村委会职能建设,通过基层组织的发展和完善,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政府社会管理部门、司法机关要重心下移,形成机关工作人员经常性地入农村、入社区工作制度,协助基层组织开展社会管理与服务,及时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动员社会力量。要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吸纳社会工作人才。老龄化的到来既对社会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动力,也为社会管理准备了后备人才资源。由于我国退休年龄早,许多退休人员都有很大的“余热”,加上他们多年受党和国家的培养,具有较高的社会工作热情。要依托基层组织,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与工作者队伍,动员更多的老党员、干部、教师等开展面向流动人口、未成年人、刑释解教人员的服务、教育和帮助。要加强企业和各个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公共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第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必须完善公众诉求表达机制。要通过完善各级领导亲自接访和领导包案等制度推进信访工作。通过发展电子政务等措施,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班子成员能够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进行对社会稳定影响程度的评估。建立和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调处社会矛盾的领导责任制,限期解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必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公正、高效、权威的要求,加强司法保障,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完善法律服务和加强对执法的规范与监督等措施,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和程序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专群结合、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我国社会政治安定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国的政治优势所在。当前,要通过平安建设这个平台,动员和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维护稳定力量以及治安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合理调处矛盾纠纷,有效防范、严厉打击各类严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握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实施分寸,既要严厉惩治犯罪,又要实施教育、感化和挽救,以减少对抗,增加和谐因素。加强对网上“虚拟社会”的正确引导和管理,防范和控制其对现实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加强对群体性矛盾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妥善处理由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有效提高各级、各部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事件对社会的危害。
(作者单位:省委政法委)
作者: 王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