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
来源:电脑商情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新时期加快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至关重要的任务。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就是要实现由传统老工业基地向现代新工业基地的转变。由“老”变“新”,在产业发展上必须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育新的支柱产业,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迅速成长,形成新的产业状态;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增大新质生产力的含量,改变原有的产业状态。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发展为新的支柱产业,将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创新性作用;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则要由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来完成。

   吉林省传统产业总体上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经营管理粗放。表现在多数企业仍以传统管理方式为主,生产经营效率低、成本高;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与工艺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产品技术附加值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无法有效协同与整合,难以做到以销定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产业管理和技术水平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资源利用不充分,单位资源产出低,难以扭转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因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更为迫切。以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改变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和需求。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产增效;以能源、资源消耗大户以及高环境污染企业为重点,推广采用信息控制技术,可以降低企业生产过程的物耗、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等等。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
  
加快重点产业基地企业信息化建设
  
   以吉林省汽车产业基地、石化产业基地和医药、建材、食品等优势产业基地为重点,选择产业基地中的龙头企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产业群或产业链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产业基地公共信息技术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政府扶持、多方投入、企业运作的方式,支持以行业协会、产业基地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信息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提供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服务,促进我省产业基地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立信息技术工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现有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一批信息技术工程研发中心,进行核心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展关键共性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技术的研发,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实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
  
   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找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统筹规划实施一批具有全局带动作用的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重点抓好机械、化工、冶金、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的信息技术改造,从解决行业和企业突出问题入手,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敏捷生产等技术的应用示范;加强产学研联合,推进企业技术开发创新,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加快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产品开发和深加工能力。重点推广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用信息技术重构过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培育30户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行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100户重点企业的信息技术综合性应用,全省80%的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
  
引导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

   针对吉林省传统产业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和资金投入水平低的特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综合运用资金、技术服务、政策杠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技术支撑平台,利用行业性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队伍,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网站建设、产品协同设计、检测、工艺指导、行业数据库共享、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各类公共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控制(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成熟技术,实现企业设计数字化和产品管理数字化。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大型应用软件租赁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加快实施“金农工程”,推进全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发农村综合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省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府涉农网站,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基于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大户、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合理使用农业资源,推动农业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特色产业信息化改造,围绕玉米深加工、畜禽乳精深加工、长白山绿色生态食品等重点产业,支持大成、华润、华正、皓月等2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公司加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机制,带动中小企业和农户个体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拓展交易时空,消除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信息时代营销方式的发展方向。提高传统产业的运行效率,必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立足产业集聚地区,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为重点,发展面向上下游关联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企业在线销售和采购,逐步建立一批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商业企业服务模式,推广电子识别、商业智能、电子支付等手段在商业服务中的应用,鼓励商贸企业建立与完善网上商城、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建立网上市场,积极探索粮食、汽车配件等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与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开展电子商务咨询、技术研发、工程监理等服务;充分利用铁路、公路、民航、邮政、仓储、商业网点等物流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加强政策法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