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春:电子政务≠电子衙门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政府网站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不少地方的政府网站形同虚设,许多地方开展所谓的网上办公、网上受理公众投诉的工作名存实亡。 那么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在美国、英国、欧陆,甚至包括新加坡等在内的地方弄得好好的电子政务会在中国一些地方走样、变质呢?这就不能不追究到实施电子政务的基础的问题了。严格地说,电子政务只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技术和手段,本身不具备任何制度和体制的功能。一些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推行,是在解决了政府与社会关系、官员与公众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使政府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而发明和建立起来的。因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电子政务是建立在良好政府基础设施之上的一种政府服务改进的方式和手段。这个意义上说,电子政务本身要求一定的存在环境和条件。在不同的政府环境和条件下,电子政务既可成为政府更好服务公众的理想工具和手段,但也能成为浪费纳税人开支、假公济私、只顾“面子”而无“里子”的形象工程、会成为高级玩意儿。

    因此,发展电子政务首先要在体制上解决政府为公众服务的问题,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和意识。如果不解决好政府与社会、官员与公众的关系问题,社会、公众如果不具备起码的影响政府的能力和手段,政府、官员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可以任意作为,那么不仅现实生活中的政府行为、官员风气难以让公众满意,而且在电子政务条件下,先进、完善的电子政务设施蜕变成“电子衙门”、“电子官僚”,也将会是必然的。实际上,自从大规模政府上网以来,其表现之所以不如人意,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政府改革没有随着电子政务设备和技术的演进而及时跟进,以致网站变成了电子版的过期地方党报,变成了地方官员标准照的展示,而严重短缺为公众服务的内容和功能。

    据8月25日新华社消息,安徽省芜湖市今年初专门在市政府网站上设立了“市民心声”论坛,市民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帖参政议政,市长们和各部门官员积极回应,政府官员与市民之间“网上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一些仍然依靠传统政务方式进行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政府,其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和能力恐怕已经达到了极限。因此,紧紧抓住电子政务所具有的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技术潜力,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飞跃,不仅是极其重要的,而且是降低政府工作强度和压力的唯一选择。试想,对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来说,市长若真想把政府的事情办好,耳目思维仅仅局限在政府内部是万万不够的,但是以市长一人之耳目而欲穷尽百万市民之智慧和好恶,简直是异想天开。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政府已有的信息化发展成就,并不断小步超越地创造进一步的信息化发展条件,倾听公众呼声,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回应公众意见,不断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应当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维护和保持政府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