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五种趋向
来源:今日开州 更新时间:2012-04-15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原则,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思路。从2005年10月开始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以来,我国政府的一个全新的农村发展思路逐步浮出水面,农村将走上发展质量好、发展速度快的新轨道。概括地说,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发展将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我国农村发展将成为全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二元经济结构将被彻底打破,全国经济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将统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个积极的城镇化政策,不仅不会削弱农村发展,反而会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二,我国正在建立农村发展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以及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控制模式。过去,我国农村发展几乎是农业部和扶贫办等少数几个部门的事情,如果有其他部门涉及,也多是从农村获取资源。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了提高支援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理顺资金投入的渠道,适度提高支援农村发展项目的投入规模,但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仅仅由少数几个部门掌管农村投入的权力。

第三,农业生产向高度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效率将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在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稳定提高,农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这一成就得益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告别了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方式,越来越走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新农村建设任务提出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更加显著,一系列的政策正在推动这一过程的发展。国家还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所有这些措施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在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上迈向新的高度。

第四,我国人口分布将发生显著变化,并将影响到农村景观。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很大,特别在平原地区村庄分布密集,大量占用土地。目前,全国农村地区非农业占地达万平方公里以上,按照城市标准,这个面积可容纳亿人口,但实际上常住人口也只是亿左右,大量土地被浪费,大量住房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对现行政策逐步作出调整。可以乐观地估计,在二、三十年以后,我国现有大中型村庄的一部分将转化为2-5万人的小城市,一部分将完全消失,还有一部分将收缩为几户或十几户人家组成的小型居民点。有了这样的变化以后,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将更容易使农民获得好处,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城乡差别将基本消失。

第五,我国城乡社会管理将逐步形成一体化模式,农民将公平地享受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和市民的差别将不复存在。目前我国农民的确不能公平地享有国家财政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除去国家政策的缺陷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国农民人数众多,国家财政资源相对不足;农民居住分散,公共投入不容易获得良好效益。随着农民大规模地转变职业,更多地进入城市,大量小型城市崛起,农村人口布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家政策逐步调整,国家财力进一步增强,农民将完全可以获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国家将本着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全面地推动社会建设,使农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尽快地达到城市标准,使农民在公共服务领域享有平等权利。

贵阳六原则锻造大农业圈

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局最近发布了2007-2010年《推进贵阳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这一规划是新形势下解决贵阳市“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贵阳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优势逐步凸现。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并投入生产,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市场体系也不断发育,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规划》明确提出:贵阳市今后4年的时间里,将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之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以优势产业带和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统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强化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道路 《规划》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的前提下,以果树、花卉、药材和栽桑养蚕作为主导产业,按照“整村推进”的战略构想,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乌当、白云近郊的花卉产业带,近郊和中远郊相结合的果树、中药材、栽桑养蚕产业带。同时抓好能源、良种繁育等重大项目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商品化基地及四大产业带的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富民家园的计划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充分发挥贵阳市公路经济优势,突出发展奶牛生产,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生产,加快肉禽、肉兔和肉牛生产,建立500个养殖小区。发展冷水鱼养殖、城郊休闲观光渔业,加大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健全动物防疫、市场检疫体系。水产品产量达58800吨,冷水鱼养殖80亩,特种水产品养殖5000亩,城郊休闲观光渔业500亩。确保肉类年总产量达24万吨,禽蛋年总产量达2万吨,奶类年总产量达4万吨,水产品养殖年总产量达1.6万吨      


  建立市县两级动物疫病疾控中心12个,养殖小区综合服务站250个。规范建设63个乡镇牲畜交易市场和2个市级市场。提高动物防疫密度,生猪达90%以上、禽类达90%以上。产地检疫率100%,屠宰检疫率100%,免疫标识率100%     

《规划》提出了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原则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利用科技手段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要坚持市场导向,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化理念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要坚持产业化经营原则,集中力量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布局科学、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带动农业生产、加工和营销上规模、上水平。同时,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和各种类型的专业大户,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组织管理职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水平   

四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立足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集中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调优农业生产结构    

五要坚持科技先导原则,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抓住农业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六要坚持依法治农原则,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将更好地优化调整贵阳市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布局,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的方向,促进农业结构布局的调整。该规划立足于“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作实际,对实现贵阳市农村的小康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