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卫生部长“叫板”
3月14日,广东某报纸作了一个整版,“‘廖新波说医改方案年内出台难’追踪”,还配发了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高强和廖新波两个人的照片。一边是“卫生部发言人称高强部长透露的(医改方案年内出台)是权威信息”,一边是廖新波的访谈——他坚持认为医改方案年内难以出台,“我说出台难,卫生部高兴才对”。身为卫生系统官员的廖新波,公然和卫生部长唱对台戏!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他分管医政,因为强烈关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而为人们所关注。在他开通仅一年多的个人博客里,就有将近两百篇文章是关于医改的。前些天,在他博客里刚发表一篇《医改20年困境何在》,不到5个小时,点击量就接近3000。
廖新波当过医生,当过医院院长,有EMBA的学位,在加州大学和牛津大学进过修,对于国内医疗卫生体制的流弊有很深刻的认识。他看得深见得透,说话又坦率大胆,这就难怪媒体追捧他,喜欢到他嘴里套取新闻,制造热点,甚至包括直接把他推到卫生部长的“擂台”上去。这种事如果换作别人,说不定会觉得被媒体摆了一刀,廖新波却并不在意,仍然不急不缓地讲他的道理。
廖新波直言:“由医疗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恶化,危及了社会的稳定。”在他眼中,这两年社会上日益增多的“医闹”现象正是这种社会矛盾恶化的直接反映。他经常提到医疗系统多年的积弊: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公立医疗机构出现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格局没有形成……
他指出,广东城市42%、农村38%的群众患病后未到医疗机构就诊,而城市比例比农村还高;城乡患者由于经济原因而未住院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湛江、汕头、梅州、珠海等四市开展的调查显示,九成市民觉得看病收费不合理,其中觉得药品太贵的占67%;认为检查太多的占19%,认为乱收费的占11%。43%的受访者认为医疗消费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很沉重,认为没有带来经济负担的只有6%。
廖新波认为,医改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国家投入。“加大投入一定可以改变现状,当然改变的过程中必然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还会出现过去的公费医疗、记账的局面,可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效机制去约束它,不要因为我们怕回到过去巨大的公费医疗开支就不投入,这是不对的。现实是,60%的人看不起病,那需不需要投入啊?多增加一个百分点好不好?这也是一种姿态啊1
廖新波认为,虽然近几年政府财政投入在增加,但是由于过去卫生投入欠账太多,从目前增加的情况来看,投入还是不够。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3年,中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筹资总额比重由20%上升到56%,而政府投入的比例仅为16%。廖新波认为,现在即使政府卫生投入比例提高一倍,变成32%,中国在各国政府卫生投入的排位也不会提高多少。
廖新波的观点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大部分读者非常认同,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医务工作人员更觉得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但也有少数人看不惯。有人在他的博客留言说强烈反对他“主政医改”,廖新波就在博客里认认真真地写文章回答他,一谈就是医改的20年历程,就是这其中的风风雨雨和成败得失。今年,在第八套医改方案曝光以后,廖新波比较了各种方案的分歧和共识以后,说:“为什么不能有一种中间派呢——办好政府医院,开放医疗市场,建立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给国民选择。”现在,国家已经有了九套医改方案,仍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
开博客拥有“菠菜”粉丝群
廖新波不仅经常在媒体里表达观点,他还拥有另外一个平台:博客。也许,他更喜欢博客,因为在这里,他可以和每一个普通的网友进行直接的交流。
廖新波的博客是实名的,他自称叫“医生哥波子”。国内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开博客的官员中,他也许不是最早的,也许不是官职最高的,但一定是人气最旺的。人民日报、新华社都曾经专门刊发文章关注廖新波等官员的博客。
廖新波在人民网和网都有自己的博客。开博的时候,还曾经特意去看了徐静蕾的博客,那时候“老徐”的博客正炒得正火,廖新波看了以后觉得没啥,都是鸡毛蒜皮的事,自己“绝对有把握写得比她好”。结果,他真坚持下来了,而且拥有了自己的粉丝。
廖新波的粉丝里有白领,有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有对医疗改革感兴趣的年轻学子,甚至还有中学生。他们虽然不像“玉米”、“凉粉”、“盒饭”们那么狂热,不玩疯狂的“占沙发”游戏,但也是够热情的,他们把自己称为“菠菜”,廖新波的博客当然就是“菠菜园”,而廖新波就成了可爱的大力水手。他们在博客里跟帖和廖新波诗词唱和,探讨问题,有时还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苦恼和困惑向廖新波请求解惑。
有个叫珊珊的网友通过博客和廖新波结成忘年交,在msn上向廖新波请教怎么报高考志愿。而律师陈北元则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收益,他在跟帖中提出了应对造成重大人身和社会危害的制药厂实行“惩罚性赔偿”的观点后,立刻引起了廖新波的回应和媒体的关注,记者们纷纷以《5律师上书全国人大建议对假药案实行惩罚性赔偿》等题进行报道。之后,陈北元在廖新波的博客上就缓解医患矛盾发表了自己的思考意见,立刻被推荐到了“人民网强国博客”推荐文章目录中。在陈北元看来,廖新波的博客因为其特殊性,俨然成为了一个信息发布的媒体。
和网友沟通是廖新波的一件乐事。只要有时间,他基本上每帖必复。开博这么久,除了一次删除了一个恶意中伤的跟帖,他没有删过任何回复。这种和网友一对一的交流可不简单,既要坦率、理性、轻松,又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廖新波自己也说,戴着厅长这个帽子开博客,自己实际上连稍微过分一点的玩笑也不敢开。至于廖新波到底有多成功呢?可以从一件事看出来:今年4月,搜药网CEO郭亚洲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担忧廖新波这样“出位”官员的仕途是否会受到影响。实际上,在表达普通民众心声与掌握政策尺度之间,廖新波找到了极佳的平衡点。
廖新波曾经向人民日报记者坦言:“我这样干(开博客),绝不为出风头,的的确确是想为政府多做些实际工作,为百姓多解决些实际问题!但我也有压力,作为副厅长,一言一行与政府形象相关。”
也许铁杆“菠菜”网友“老画眉”的评价最中肯:“波子的形象新潮而温和,这点与我们看到的有些官员有所不同。”
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院教授毛寿龙认为,党政官员开博,虽然私人性较强,制度建设方面的意义不大,但它至少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更近,政府与群众之间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更牢。
“于公于私,执政者都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这是一位省委书记的肺腑之言。这种观念,正在成为更多地方更多决策者的自觉意识,也让更多来自民间的呼声得到积极的响应。
有人认为,官员“开博”,在制度建设方面意义不大,更好地完善已经普遍建立的政府网站,让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充分发挥沟通网友的作用,是一个更好的,更具有制度意义的选择。
但更多的人对官员“开博”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电子民主”并不仅指“电子政务”。完善政府部门网站的功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官员博客的意义。官员“开博”,可以以执政者的身份,结合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向公众宣传政策,这也是官员博客应当发挥的职能。
针对医疗改革,廖新波在他的博客上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又转载了一些国外学者的文章,同时还不断以专业人士的身份,为公众解读医改方案出台的背景及进程;作为教育专家,朱永新也在自己的博客上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新教育”。
官员的“私人”博客,正在悄然发挥着超越“私人”范畴的作用。
作为“官职最高的博客主”,廖新波在这块私人空间里完全没有官员的架势,反而有种成年人少见的可爱:“我像看儿子一样看着我的博客”。
和老友吟诗作对,与网友讨论儿时摘黄皮的趣事。一名读高二的网友“珊珊”正为选择专业苦恼,成为MSN好友后,他站在父辈的立场为珊珊出点子。
当然,这个向公众开放的平台,始终还是绕不过卫生厅副厅长的工作内容。齐齐哈尔制药二厂假药事件发生后,廖新波被任命为工作小组组长,即使忙得焦头烂额,一有空他还是会回到博客上写几句话,“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让大家了解事实”。普通网友追问事件进展,记者在网上想要得到一丝线索,律师留言和他探讨合理的赔偿方式……廖新波的态度很平民很“网友”:几乎是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