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来
"数字报业"从概念到实践还不到三年时间,这在我国行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数字报业气势凶猛、不可阻挡,预示着传媒行业一场新的革命的到来。近两年,"数字报业"观点纷呈、面目不辨,多半媒体无所适从。数字报业技术复杂,工程浩大,全球瞩目,社会关切。如何深化认识和推进数字报业?从业界的角度对其进行辨读与研解,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
一、"数字报业"的内涵与本质
什么是"数字报业"?尽管众说纷纭,但目前还没有科学、准确、权威、众信的概括。来自理论上经院派、媒体派、官房派对"数字报业"的概念解释,导致实践上热动派、冷观派、渐进派对"数字报业"的践行态度。搞清楚"什么是?"或"是什么?",对于我们研究问题和制定对策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数字报业是以信息技术、编码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视像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新兴报业;是对传统报业进行技术改造、结构重组、模式创新的现代报业;是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化、时空化平台上的全媒报业。"新兴报业"、"现代报业"、"全媒报业"体现了数字报业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
数字和报业原本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和报业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数字与报业关系发展可能出现三种态势:一是数字技术撇开现存报业的独立前行和行业始创,从而生成另辟蹊径的"数字新传媒";二是数字技术对传统报业的强制侵透和原型改造,从而形成面目一新的"数字化报业";三是传统报业向数字领域的积极融合和自我转型,从而实现充满生机的"报业数字化"。
前述第二种态势的"数字化报业"和第三种态势的"报业数字化"有着两个根本的区别:一是二者的主体不同,"数字化报业"的主体是数字;"报业数字化"的主体是报业。二是二者的目的不同,"数字化报业"是用数字"化"报业;"报业数字化"是用报业"化"数字。"数字报业"本质上就是"数字化报业"。数字报业从其内涵看,是指用数字技术强制改造传统报业的目标、过程、形态和制式。
数字报业不是一劳永逸的终极状态而是永无止境的动态目标,这是由数字技术发展的持久性和报业战略发展的目标性决定的。数字报业不是数字技术与传统报业的简单叠加而是带有变革性质的创新过程,这是因为数字技术将改变传统报业的运行方式。数字报业不是百年纸媒的传承延续而是现代多媒融合的存在形态,"新闻纸"将被"新闻介"取代。数字报业不是割地诸侯的自我标榜而是业界通行的标准制式,DIGITAL(数字式)将成为统一的判定尺度。
数字报业的本质是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报业,实现传统报业体制、流程与形态的再造。数字技术的出现不同于当年广播电视出现时给纸媒报业带来的补充性和调整性影响,数字报业具有革命性、颠覆性和替代性,这是传统报业所不敢想象、不愿接受的严酷现实。可以说,谁最先认识和理解了数字报业的本质并依其要求完成了自身体制、流程和形态的再造,谁就将获得未来媒体竞争的主动权和生存权,反之亦反。
二、"数字报业"的内容与特征
数字报业的内容是数字报业概念、内涵、本质的逻辑载体和实际构成。数字化报业,是用数字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报业,其内容包括"内容数字化、形态数字化、流程数字化、手段数字化"四个组成部分。"内容数字化"是通过编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报业新闻信息转换为用数字技术进行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形式的内容。内容的数字化是报业数字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形态数字化"是将报业数字内容表现为与数字技术相对应的数字文本、数字视频、数字语音、数字图片、数字动漫等存在形态。形态数字化是内容数字化的载体,是数字化内容的表现形式。"流程数字化"是用数字技术处理新闻信息的采集、编辑、排版、传输、发行、交互、阅读、存储、检索等全过程。流程数字化是数字报业的关键,是内容数字化与形态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和必然结果。"手段数字化"是应用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基础平台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等数字工具实现对报业信息的处理与管理。手段数字化是数字报业的技术标志,是内容、形态、流程数字化的装备支持。
数字报业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是由数字报业的鲜明特征决定的。数字报业的主要特征:一是即时性,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新闻报道的出现几乎与新闻事实的发生是同步的。二是互动性,在数字报业平台上媒体和受众之间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流动,媒体成为交互中心。三是共享性,数字报业没有信息的秘密可言,任何终端和节点都享有对全部资源使用的权利。四是兼容性,数字报业从技术本质上说,是强制性标准和协议,在统一标准和规范协议框架内各媒体的内容、形态、工具、手段等是兼容通用的。五是覆盖性,数字报业把新闻的全区域性和通讯的无疆界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新闻"覆盖全球("NEWS"的寓意就是北、东、西、南)。
数字报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式?我们该怎样观察和感受它的形象呢?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字报业是网络、电视、广播、通讯、手机、报纸"六位一体"的新媒体。数字报业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网络即时性、电视直观性、广播覆盖性、通讯快速性、手机便携性和报纸信息性的六大特征"化"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令人全新感觉的数字报业新媒体。数字报业兼有网络、电视、广播、通讯、手机和报纸的功能,但数字报业不是这些功能的简单拼加,而是这些功能的组合再造。首先,数字技术使网络、电视、广播、通讯、手机、报纸得到了数字化改造;其次,数字技术又通过统一平台使改造了的网络、电视、广播、通讯、手机、报纸再一次按照标准和协议的要求得到协调和规范;第三,数字技术还为数字报业内容、形态和功能的扩大留足了容纳空间和技术接口。
三、"数字报业"的挑战与应对
数字报业对传统报业的严酷挑战已经迫在眼前。第一,时间上全天候挑战办报节奏。传统报纸一般分为日报、周报、旬报。这种每24、168、360小时出版一期的办报节奏已经不适应数字时代对时间全天候的要求。第二,空间上全覆盖挑战发行区限。传统报纸的发行一般都是地域性的,即使全国发行的报纸也存在订阅和投递死角,这与数字报业空间全覆盖的功能差距甚大。第三,形态上全媒体挑战纸媒介质。传统报业惟以纸张为介质,这种单一纸媒介质的状况已经限制了报业的生存和发展,将被数字报业的全媒体介质形态所打破。第四,管理上全平台挑战传统模式。目前,传统报业除排版系统外,其他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阶段,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具有采编、发行、广告、经营等全部功能的全平台管理系统得以建立和应用。第五,技术上全功能挑战行业存在。数字报业全功能技术的颠覆性和替代性不允许传统报业抱侥幸心理,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面对数字技术的挑战,传统报业必须积极应对、主动转型。第一,在结构上由纯报媒体向多元媒体转变,创造更多盈利模式。第二,在形态上由纸媒存在向全媒存在转变,形成多种存在形式。第三,在定位上由信息中介向信息中心转变,确立媒体信源地位。第四,在体制上由媒体事业向媒体企业转变,成为真正市场主体。第五,在知识上由单一专业向复合专业转变,打造成熟人才团队。
传统报业应对数字技术挑战的基本措施是:第一,明确战略定位,组建信息中心。第二,突破传统观念,转变办报模式。第三,建立数据仓库,奠定数字基础。第四,架构功能平台,保障信流畅通。第五,研制移动终端,简化便携工具。第六,开发功能软件,创新阅报形式。第七,重组运行机构,强化技术管理。第八,培训采编人员,优选报业队伍。第九,制定长期规划,促进快速发展。第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设备供给。
建设数字报业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传统报业在建设数字报业的时候,怎样选择主攻点和突破口,做到既技术上先进又经济上合理,既进程上协调又运作上简便?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最为慎重和妥当:第一,开发全平台数据库。全平台数据库是数字报业的基础,没有全平台数据库,数字报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数字报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对全平台数据库的投入永远都不会过时。第二,建设多版互动网站。多版互动网站是数字报业的基础平台,数字报业的一切业务流程都是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的。"多版"是指音频视频版、图形动漫版、中外文本版、终端互动版等为一体,未来还会有新的版本补充进来。第三,研发移动采编系统。真正能够体现数字报业特点的装备改造应当是手机在采编过程中的应用。具有即时采编、快捷传输、海量存储、影视阅读和在线检索功能的3G手机将成为数字报业系统终端的主角,而且该功能的研发潜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
四、"数字报业"的瓶颈与软肋
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报业并不会像传统报业融入数字技术那么容易,其制约数字报业发展的瓶颈是:第一,传统办报思维的困扰。传统办报思维是"单一纸介(纯报纸)"思维、"区域读者(窄受众)"思维、"文本天下(惟文字)"思维,这种思维把传统报业看成"风雨百年"、"江山永固",认为数字报业"乱"不了天下,因而对数字报业无动于衷。第二,传统办报定位的偏离。传统办报把自己定位在"信息中介"和"信息批发"上,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信息中心"和"信息基地",对数字报业条件下的"信息集散"、"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开发"缺乏感觉。第三,传统办报模式的约束。传统办报的运行模式、机构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估模式是几十年、上百年形成的,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所松动,但仍与数字技术的要求相差甚远。在相当长时间里传统办报模式会成为数字报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传统报业在转向数字报业的过程中,由于受行业体制分割和自身先天缺陷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暴露出难以支撑的软肋。一是依附于网络。作为数字报业平台基础的网络技术、网线带宽、网关控制等,报业媒体无法左右。二是受制于通讯。作为数字报业主要功能的通讯技术、通讯设备、通讯价格等,报业媒体无法商量。三是阻碍于音视。作为数字报业显著特征的音视技术、音视制作、音视权限等,报业媒体无法参与。四是无奈于技术。作为数字报业技术内核的编码技术、识别技术、安全技术等,报业媒体无法拥有。第五,羞涩于资金。作为数字报业强大支撑的设备资金、软件资金、维护资金等,报业媒体无法承担。六是困惑于效益。作为数字报业巨大诱惑的创收渠道、赢利模式、成本管控等,报业媒体无法预计。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同时产生的。面对数字报业发展中的瓶颈和软肋,我们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对策:第一,政策保障。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都是靠政策的力量推进的,数字报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第二,媒体合作。数字报业的投入是巨大的,其先期研制费用不是某个报业媒体所能承担的,因此必须由牵头机构出面组织若干报业媒体合作攻关。第三,资源重组。数字报业的存在形态要求传统报业必须按照数字化规律对机构、流程、人员、物力、资金、市场等重新进行排列组合。第四,市场竞争。我国报业进入市场相对较晚,初级阶段的内部角斗影响了行业间的竞争。用数字纽带连接起来的整个报业应成为市场竞争的行业主体。第五,体制创新。数字报业的建立最终是要靠体制来保证的。在广泛应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体制转型与体制创新是数字报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第六,技术武装。数字报业是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报业。传统报业必须积极用数字技术武装自身,主动改变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设备结构和流程结构,以适应数字报业的技术要求。
五、"数字报业"的走势与误区
数字报业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业界对数字报业未来走势的预测只能是框架式的。笔者认为,数字报业的发展将会出现三种强大历史态势:第一,数字与新闻融合,变革传统报纸产业。也许我们今天对数字技术对传统报业的作用看的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未来将会证明数字技术对传统报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以数字技术为基本特征的未来报业可能已见不到今天报纸产业的影子。第二,定位与形态转变,构架新型传媒产业。传统报业如果较好地完成了定位与形态的转变,那就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传媒产业历史地诞生了。这个新型的传媒产业是开放的、互动的、即时的、兼容的、变革的和强势的。第三,理念与思维确立,揭幕知识创意产业。数字报业不仅是技术问题,除体制机制外,新的理念与思维方式的确立是数字报业运行的"软流程"。一旦这个"软流程"发挥了作用,知识创意产业的大戏也就隆重开幕了。知识创意产业的无界空间和无限商机将是对数字报业的巨大回报。
我们应当对数字报业"热"进行"冷"思考。因为在数字报业面前,我们容易走入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业界人们的认识上:一是数字化就是网络化。把数字报业仅仅理解为办网络版和电子版,以为有了"网上读报"就是数字报业了。二是数字化就是终端化。把数字报业仅仅理解为解决终端阅读问题,以为研制和使用了"阅读器"就是数字报业了。三是数字化就是视频化。把数字报业仅仅理解为将文本转为音视频,以为能够在线直播就是数字报业了。四是数字化就是技术化。把数字报业仅仅理解为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为使用了数字工具就是数字报业了。其实,数字报业不仅是专项的而且是系统的;不仅是技术的而且是社会的;不仅是现存的而且是创新的;不仅是目标的而且是过程的。对数字报业简单地、狭义地、孤立地、静止地理解,都必然会走进枉付巨额学费和贻误宝贵时间的弯路。
建设数字报业需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导,运用科学方法,遵循客观规律,讲求工作效率。第一,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数字报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家宏观发展观,也是数字报业建设所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二,必须用战略性思维规划数字报业。建设数字报业必须有长期规划和动态目标,用阶段性任务的不断完成来逐步实现数字报业建设的滚动目标。第三,必须用系统论方法运作数字报业。对数字报业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在整体的联系中促进功能的协调和结构的优化。第四,必须用数字化标准判定数字报业。国家应制定数字报业的产业和行业标准,以此来判定数字报业的性质、规模、外延、归属、目标等,并为出台数字报业的国家法律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在数字报业扑面而来之际,传统报业的心胸、姿态、动作和应变能力可能会决定自身的存亡。我们提倡和支持的正确态度是:积极热情科学谨慎迎接数字报业;因地制宜循序渐推进数字报业;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创新数字报业;满怀信心展望未来预见数字报业;紧跟潮头有所作为融入数字报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控数字报业。本文对数字报业辨读与研解的目的正在于此。(刘景来)
作者简介:刘景来,男,1954年生,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现任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副社长、党委副书记。出版《微机BASIC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微机应用简明教程》等多部专业著作,发表《规范发行秩序与媒体发展战略》、《从报业市场竞争看媒体发展走向》等多篇专业论文,对国内外的数字报业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