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避免水资源过度消耗
本报玉门讯 近日,全国第一条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实现动态化调配的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疏勒河流域建成投入使用,为西北地区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过度消耗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探索出了成功经验。
1996,年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实施,经过十年的建设开发,共向流域内移民7.5万人,开发土地42万亩,大量的河水被引用于农田灌溉,加上流域2000多眼机井提取地下水,灌溉面积超过了100万亩,农业开发在取得显著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原本脆弱的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从2004年开始,疏勒河开发项目陆续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全流域昌马、双塔和赤金峡三大农业灌区的信息化调度工程。以信息采集为基础,覆盖全流域的各地下水监测点和渠道监控点、计量点的信息传到调度中心后,通过大型数据库技术、3S技术、三维仿真技术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核心技术,利用专业化模型进行推理和分析,提出用水调度方案和处理预案。
据了解,疏勒河流域实现数字信息化管理后,能节约大量用水,现在每年可预留2.2亿立方米向下游三个自然保护区输送生态用水,恢复胡杨林、红柳等大片天然生态林,有效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王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