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思考
来源:安徽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安徽日报 选稿:龚萌欣 
 
  “泛长三角经济区”——一个逐渐由地域概念演变成经济概念的话题,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心着,议论着。我认为,这里有其必然性。
  其一,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区。对该区域未来10-20年经济发展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不能用老眼光、短眼光进行封闭、狭隘的思考;不能脱离全球经济竞争,区域经济竞争的战略背景;不能固守十多年前成立长三角区域经协机制时的思维定式;不能局限在长三角原有的区域空间,满足于小范围;更不能只考虑本区域的局部利益和自身发展,或只考虑本城市的利益得失。而必须把思考和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放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性而不是局部性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国家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背景下,来构思未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 
略问题,研究如何发挥长三角经济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问题。

  其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立,使研究“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建立问题有一条成功的路子可以借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样的大政方针、政策环境,以及大体相同的发展状态下,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的成功选择,树立了榜样。珠三角能做到的,长三角也应该能够做到,并且会做得更好。

  其三,当今世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工业信息化、通讯网络化、交通高速化、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对于长三角来说,这一有利形势,是难得的战略机遇,使长三角实现快速扩张成为可能。因此,未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应该是瞄准国际著名经济区的规模进行谋划。

  从建立长三角经协机制,到周边城市融入长三角,再到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15市,以及周边城市,都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和战略性跨越,是相互间“互需互补,互动互促”的必然趋势。长三角15市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导致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人力资源、能源资源供给紧张;房价、地价、电价、煤价、运价、原材料价、消费品价,以及用工价格普遍上扬。与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相比,生产成本大约高出30%%-40%%。一些明智的长三角企业家,早已把目光和投资方向转到相邻的安徽等中部地区。因此,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有利于长三角15市与周边城市无缝对接和优势互补。

  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存在较大的互需互补互促性。互需导致互补,互补导致互促。例如安徽的煤、电、盐、炭;钢、铁、铜;水泥、塑料建材;粮、棉、油、肉等资源及产品,在华东乃至全国都占有较大优势。加之安徽区位紧贴长三角,交通成本低,人文习惯相近。因此,长三角15市与安徽的经济互补性、相互依赖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安徽丰富的资源及产品供给,等于为长三角腾飞插上了翅膀。

  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是长三角再度腾飞的外部推动力。仍以安徽为例,近5年内安徽全面实施“861”行动计划,预计总投入12000亿元。仅国家支持的淮南、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煤、电、盐、化一体化工程”,马钢钢材、铜陵铜材、海螺水泥等,近5年内将投资1500亿元左右,年产值有可能突破2500亿元大关;作为国家支持的民族汽车龙头企业,奇瑞、江汽两大集团,近5年内,年产值有可能突破600亿元大关。未来10年左右时间,铁道部将与安徽共同投资1000亿元,把安徽建成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安徽的腾飞,必将拉动房地产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信息电子业、加工制造业、能源、化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对于位居安徽“家门口”的长三角15市,等于是天赐良机,必将给长三角的大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以上说明,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使安徽与长三角15市的经济互需、互补、互融、互促性得到更大发挥,不仅安徽受益,最大的赢家将是长三角15市。

  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不是否定原有的长三角。相反,长三角15市将成为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区”,其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新加入“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城市,等于为“核心区”的进一步腾飞构建了宽广深厚的战略“腹地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区域合作,优势互补,“腹地区”可以为“核心区”提供需求巨大的市场资源,教育有素的人才资源,门类齐全的能源、矿产、原材料资源,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交通信息资源。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腹地区”可以更加顺畅地融入“核心区”,并接受辐射和带动。近几年,苏、浙两省尚未加入长三角的城市,以及安徽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蚌埠等长三角周边城市,虽然在形式上未加入长三角,但是从区域经济的紧密联系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上,已经程度不同地与长三角融为一体。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是长三角周边城市的一致愿望,尤其是“南京区域经协会”多数成员城市,已经在行动上迈开了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为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