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
专访
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实证研究,政府整体绩效评价针对全省两级地方政府,在省内尚属首次,相对敏感。如何使评价具有科学性、合法性及公信力,备受各方面关注。带着种种问题,记者专访了课题组负责人郑方辉博士。
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前沿课题
问: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估意义和作用如何?
答:绩效评估是现代政府管理的前沿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应对财政赤字和公众信任等现实难题,西方国家普遍推行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一些国家并将此作为政府改革的突破口。
简单来说,在我国推行绩效评价,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和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元素,亦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具体而言,此项研究的作用表现为:理论上,丰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尤其是政府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内容,提供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说服力的实证案例;实践上,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市、县两级地方政府的整体绩效评价指数的研究,其过程可起监测和督促作用;其结果具有计划辅助、预测判断、激励约束,资源优化等功能,为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一个监测地方政府绩效状态的窗口和平台。
这是独立的学术研究
问:目前各种评价层出不穷,据《半月谈》报道,今年湖北三级政府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多达一万余项。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与这类评价有何差别?
答:概括来说,有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目的有异。上述各种评价服务于政府管治的目的,一些活动甚至带有强烈的商业目的,本项研究更多基于学术目的,无政府行为和商业行为。
二是主体不同。上述评价大都为体制内评价,自上而下,具有行政上的约束力或影响力。上级政府及其关联机构为评价主体。本项研究则为独立的学术研究。
三是方法有别。本项研究从学术角度重组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和评价指标体系,体制内评价更多立足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能执行情况,尤其是对上负责的行为。
四是约束条件不同。体制内评价动用政府资源,较为方便取得各种数据信息,本项研究则利用社会与民间资源。进一步说,本项研究与评价对象不存在利益及关联性,与体制内的各种评价、检查显然不同。
问:我们注意到评价将政府网站点击率作为政府公开性指标,而机动车保有量作为环境保护层指标,有些另类,如何解释?
答:建立民主化、信息化政府,政府网站投入之巨,仅为摆设,甚至错漏百出,无人点击行吗?机动车,尤其是私家车普及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另一方面又成为城市主要的污染源。北京试行单双号出行,污染降低30%可能是一个印证。
三种措施保证公平科学
问:广东各地人均GDP差异巨大,发展极不平衡,作为覆盖全省市、县两级政府绩效评价,如何体现公平性和科学性?
答:依经济发展程度,广东全省可划分为珠三角地区、山区和东、西两翼四类区域,人均GDP相差悬殊;从县级单位来看,则可分为“区”和“县”(县级市)区,显然,两类区域特质更加不同。
为了使政府绩效评价尽量公平和合理,在评价过程公正的基础上,即力求有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又尽可能贴近各地实际状况,评价结果旨在反映政府绩效,而非某区域的竞争力。为此,我们采取三种措施;一是主要针对因政府行为(政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变化量,即增量;二是充分考虑到因存量的不同,增量所反映的事实上的差异,如GDP增长率,基数不同,增长率内涵有别,广州、深圳的情况与山区市县显然不同;三是设计可替代指标,将城区和县(市)区区别对待;如绿化面积、人均基础设施拥存量等指标。
问:与区域竞争力评价比较,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的差异在哪里?
答:区域综合竞争力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在现有基础上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常被视为发展后劲;而政府绩效显指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成绩和效益,前者主要针对经济发展的存量,如区域位置、面积、文化传统等因素均对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构成政府绩效评价的因素,因为绩效评价主要针对增量,因政府行为或政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等方面变化量,同时,不同层级的政府权限不同,职责有异,如物价指数,非市县级政府可作为,自然不能纳入评价体系。另一个重要的差异,政府是有成本的,并且由纳税人来供养,政府整体绩效评价要以成本作为约束条件,所谓政府效益。
绩效评估以人为本
问:满意度调查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特点怎样?请简述指标的数据来源。
答:绩效评估是一种推动公共部门承担责任的有效机制,因此,坚持公民导向成为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的重要发展趋势。政府绩效评估强调以人为本,以公民为中心,以满意为尺度。公民是政府所进行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最终承接者,对政府绩效最有发言权,公民参与原则是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
同时,满意度调查还有技术层面的功能,即弥补在研究条件下,客观类指标难以反映出的一些变化状态(或者更多是不能获得客观指标数据,或数据明显失真),如政府廉洁状况,要取得系统的数据信息相当困难,即使有这类信息亦很难印证,但从某种程度上看,政府清廉性如何最终评定者是公众,公众对政府廉洁的满意度,尽管为主观判断,但却反映客观状态。
本项研究中,作为五个领域层之一,公众满意度领域层(10个具体指标)占权重的20%;它的特点是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域,样本量大,有效样本达23777人(18-70岁常住人口),采用定点拦截访问与电话式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指标简单直观,设计问题方便被访者回答,同时能弥补客观指标的缺陷(失),并且与政府绩效息息相关。
评价结果“见仁见智”
问:如何看待评价的结果?
答:任何一项评价结果均是相对的,不可能穷尽被评价对象的所有特征,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更加如此,因为与企业比较,政府目标多元化,并且大都基于非经济性目标,具有极强的价值判断,因而,评价结果更为“见仁见智”。
在技术层面上,由于政策(政府行为)具有滞后性、连续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通过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具体指标变化所反映出来的“事实”并非“真正的事实”,或评价时期的“事实”;如GDP增长率是投资、技术等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有明显的滞后过程,以年度为单位的绩效评价未必可反映即时真实状态,同时,政府内部运作相当复杂,关联密切,政策结果往往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绩如此,缺失亦如此。
但即使如此,现代政府绩效评价仍能反映政府绩效的总体状况,对于评价结果,我们以为,应该理性看待,包含两层意义,一是面对“数字”事实,尤其是要探析其结果的构成和成因;二是未必等同政府的成绩单,更不可和政府主要首长的政绩等同起来。
评价要有制度性保证
问:在你看来,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向那个方向完善?
答:问题不少。首先是资源投入的问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术机构力不从心;其次是指标体系,理论和技术层面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非研究者可作为;再次是数据来源的问题,具体到市、县级政府,数据缺失、失真普遍存在,一些基础数据相互矛盾;最后是评价的推进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有些甚至被视为敏感,要有制度性保证。事实上,西方国家均以立法来保证政府绩效评价的推进,上升至法律层面,我们显然还不行。
问:满意度调查今年4月份已完成,为何现在才公布结果?
答:这是因为客观类指标数据以2007年广东及各市统计年鉴为基础,8月份年鉴才对外出版。我们以为确实晚了些,统计部门要提升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