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档案信息化规划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4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天津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信息资源建设为中心,加快天津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特制定“十一五”(2006-2010)期间天津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档案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与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大档案观,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利用优先,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指导方针,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本系统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的总格局中,实现档案信息化与本地区本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步、协调发展,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实施“三步走”战略提供优质服务。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抓住实施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金档工程)的有力时机,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以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为目标,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电子文件管理为突破口,突出把握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这两个工作重点,加强馆(室)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归档的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建设基于互联网面向大众的天津档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基于政务网络的档案馆、档案室资源共享的天津政务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使其成为反映天津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城市建设、历史文化等多元的信息资源,从而促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档案公共服务的综合实力,更好地为本市经济建设服务。

  三、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需要,积极争取档案数据库建设纳入我市基础数据库范畴,加快档案数字化工程列入“金”字系列重点工程的规划和实施。通过实施“金档”工程,全面提高我市档案信息化水平,使档案事业发展能够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等各项工作的要求。具体任务:

  1、推进档案目录、全文、多媒体档案基础数据库群建设

  “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市、区县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库建设为重点,按照科学、系统、持续的发展原则,建设区域性、规范化、可共享的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内容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各级各类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群。各专业、部门档案馆、各级机关档案室也要本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尽快开展重要、珍贵、易损、利用高的档案数字化工作,逐步形成以天津市档案信息数据库为中心、各区县档案信息数据库分中心、各专业、部门档案馆、各级机关档案室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天津市档案基础数据库群,扎实地推进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

  “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档案馆基本建成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和重要全宗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立珍贵易损利用率高的重要全宗档案全文数据库,和馆藏照片、声像档案数据库。市级档案室全部实现文件级目录机检。

  “十一五”期间,要再建设3-5个数字档案馆。

  2、建设好天津市档案信息公共利用服务平台

  “十一五”期间,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全力打造天津档案网门户网站和各区县档案网站、各专业、部门档案馆档案网站,形成以天津市档案网为主干的全市性、分布式、互联互通的公开档案信息发布平台和查询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好天津档案网门户网站,使之成为地方综合历史与档案文献、现行文件的最大集成者,树立权威品牌,同时要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和全文,主动提供公益性服务信息,拓展服务渠道,将馆藏信息、社会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档案馆历史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重点建设老天津卫、历史博览、专题荟萃、在线展厅、津沽大事、天津新貌等精品栏目,天津档案网要成为天津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为滨海新区发展提供档案服务

  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加快新区档案工作发展步伐,在现有各行政区划档案信息化发展不平稳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研究和探索滨海新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问题

  “十一五”期间,完善开发区数字档案馆建设,抓紧实施文件中心暨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以塘沽区档案馆为试点,研究文档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大港区、津南区、东丽区要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

  4、构建政务内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依托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工程,建立以市区县档案馆为中心、各级档案室为基础,以依法促进暂不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在政务内部的共享使用为目的的政务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包含未到移交期和未开放档案在内的依法暂不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在政务内部的共享使用。

  在“十一五”期间,要在本市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和解决档案室资源在内部局域网和在政府专网使用的相关问题,把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档案文献数据库建设、公开档案信息网络查询利用等工作与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

  “十一五”期间,80%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建成具有暂不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在政务内部的共享使用功能和实现档案室移交电子文件管理功能的电子文件中心。

  5、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接收工作

  “十一五”期间,要根据电子文件归档和接收工作的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在全市深入宣传贯彻《天津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市、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市、区县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实行监督指导。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要遵循电子文件保真、保密、保存的原则,坚持电子政务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归档和归档的电子文件必须规范的原则,确保电子文件在各级档案机构的安全和管理。

  市档案局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电子档案形成规律和技术方法、手段,探索电子政务系统下形成电子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规律,开发和完善管理系统和应用平台,在具备条件的单位开展网络环境下接收电子档案的试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50%市级机关档案室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6、加大档案馆室基础网络建设

  基础网络建设,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资源数字化的保证。“十一五”期间,90%以上档案馆要建成内部局域网应用平台,实现与政务专网互联互通,依托政务网、因特网,建立档案政务网利用平台和档案信息发布平台,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100%市级机关档案室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

  7、加快已公开现行文件的网络化利用工作。

  市、区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各级档案室要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在确定相应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两级现行公开文件目录中心和开放档案目录中心,做好为公众利用服务和为政府内部使用的服务工作。

  深化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制定出台已公开现行文件报送制度,市、区、县综合档案馆要积极畅通已公开现行文件报送渠道,加大信息采集力度,丰富信息资源,拓宽服务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利用者的需要,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了一个较为齐全、完整的服务平台。

  8、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加快以传统载体保存的公文、档案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各级档案机构要实现目录全部电子化,要对馆(室)藏档案进行深入的鉴定工作,对全文数字化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布置。珍贵易损利用率高的重要全宗档案全文数字化应达到90%以上。

  “十一五”期间,100%市级机关档案室移交档案实体的同时移交电子目录。

  9、电子公文、电子档案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工作

  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统筹规划,科学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做好。要搞好工作布局,搞好工作规范,确保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有序推进,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

  继续研究电子公文、电子档案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工作,做好《天津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的宣传、检查和指导工作,积极推广已有规范、办法的培训工作。

  10、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档案馆网络平台的安全措施,采用必要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市档案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对于信息化条件下涉密档案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把安全防范措施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密级较高的档案,原则上不进行数字化,可采取其他保护和复制措施。

  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建设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档案部门的信息资源库要切实与一切外网实行物理隔离,档案部门内部局域网和政务网之间应实行逻辑隔离,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外网;要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确保档案信息和系统安全。

  市档案局要继续做好全市档案系统计算机技术保障服务工作,集中全市档案系统技术力量和社会力量,定期研究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难题,开展档案信息技术社会化服务。

  11、切实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

  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档案从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化知识培训纳入干部、职工的培训内容。要培养一批同时精通档案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信息技术考评制度,列入个人考核内容。加强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创建一个有利于档案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系统研究吸引、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技术队伍。

  四、重点项目所需经费

  1、市档案信息资源库二期工程,在已初步建成"三网一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加强数据安全和备份基地建设,启动并建成市和18个区县含档案目录、全文、多媒体数据库在内的天津市档案信息资源库群。市档案馆需要约500万元;每个区县档案馆约60万元计算,区县合计需投入1080万元。

  2、档案数字化工程经费,按馆藏档案总量的10%、每卷100页、每页0.2元计算。市档案馆133万卷*10%*100页(每卷)*0.2(元)约266万元;区县档案馆合计151万卷*10%*100页(每卷)*0.2(元)约302万元。

  3、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信息内部共享工程。依托政务网,建立对非公开档案信息实施政务专网内部共享利用系统,建立市和区县两级归档电子文件中心,使各级档案馆和各级档案室的档案信息共享。市档案馆约需300万元;各区县按30万元计算合计为约540万元。

  五、保障措施

  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启动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金档工程),积极主动地争取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市区县和各单位整体发展和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争取得到政府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要重点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利用,要努力使档案信息化工作,作为政府和单位预算的正常列支项目、安排固定的资金投入,使档案工作和本区域、本单位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启动天津市档案信息资源库二期工程,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我市信息化专项规划中。对市、区县综合档案馆保管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数据资源整合,建设各类专题数据库,着力解决电子文件接收和电子档案保管问题,从理论创新和实施平台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建立市、区县两级档案馆网站体系,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环境,建立起长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市档案馆要力配置存储备份、数据恢复、安全保障等设施,根据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实际,争取足够的科研经费和维护经费,特别是在应用系统研究和升级维护等方面要有持续的投入。各区档案馆都要实现具有符合与政务网联接的电子文件中心和具有足够安全保障措施的档案信息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