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七大刚刚结束,全国都在深入贯彻学习十七大精神之际,我们在成都召开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座谈会,这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以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加快推动我国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的重要会议。因此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希望这次会议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电子信息产业政策研究和法制建设工作的交流沟通,同时对明年和今后的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和讨论,也希望与会的同志们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党的十七大为信息产业发展
和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向党内外、国内外郑重宣示了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新理念。例如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十七大报告中不但进一步突出了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有新的提法和新的变化。例如,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开始到十七大之前,中央一直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说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已从“带动”发展到“融合”阶段。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在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另外十七大还提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等等。
这些崭新的命题,充分反映出党中央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充分重视。这既赋予了信息产业新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全行业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者,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好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促进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保障。
二、信息产业新的发展形势
对政策法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
1.政策法规工作要服从信息产业发展大局,服务于保障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成为全球信息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上网人数位居世界第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也位居世界第二。今年1-9月份,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1.2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8000亿元,通信业4060亿元。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96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73亿户,移动电话5.23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1.72亿。电子信息产品对外贸易额5610亿美元,增长22%,其中出口3170亿美元,增长24%,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6%。
未来5到15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今后几年信息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我们将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着力自主创新作为坚持不懈的基本方向,为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到2010年,信息产业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2.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0%。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网民人数达到2亿。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大势,也是新形势下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要着眼和服务的大局。我们的政策法规工作要服务和服从于这个发展大局,为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法制环境。
2.政策法规工作要适应新趋势、解决新问题
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
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需求稳步提高,为信息产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产业在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市场前景看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的加速推进,国家信息化战略开始实施,国家将大幅增加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信息产业创造了新的商机。最近我们在调研中就发现了手机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新应用,比如四川推出的“农信通”,广西推出的“甜蜜通”等。这些新的业态发展形式,都将为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巨大市场。随着经济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渐转变,国家日益重视节能减耗和环境保护,这也将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升级和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从技术走势来看,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发展仍方兴未艾,随着信息技术的交叉渗透,发展了一大批集合性、交叉性的产品和业务,电子信息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出现“软化”的趋势,软件和信息服务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点。这一趋势在电信业中也同样存在,由于传统业务发展潜藏着诸多危机,增长乏力,为了实现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电信运营商纷纷转变经营思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是全球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趋势日益突出,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贸易摩擦和产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延续增长势头,全球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趋势日益突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信息产业与全球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占优势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全球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环保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加工贸易的边际成本不断上升,一些后起的国家如印度、印尼、越南等对我国形成了追赶的态势。同时,国外运用反倾销、技术壁垒阻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频频利用专利收费和知识产权诉讼打压国内企业。我国信息产业领域在补贴、标准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方面遇到的贸易摩擦和争端有增加的趋势。
3.政策法规工作要适应产业转型趋势,研究建立适应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律保障机制。
从国内环境来看,虽然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但环境和资源的约束效应日渐显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同时存在许多结构性的矛盾。总体“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还存在不少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因此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从规模扩张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这实际也为做好今后的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指出了方向。
新形势下,产业要持续发展,政策法规工作要先行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政策法规工作的开展要紧密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结合去年国家颁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今年颁布的《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好这几个战略规划,积极创造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法规环境。
三、近年来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政策研究突出抓好产业政策的完善
近年来,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突出矛盾开展政策研究,不断推动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包括配合其他部委提出了一系列18号文件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同时,进一步提出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也将陆续推出。围绕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出口退税政策建议等。部里还将继续推动利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引导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化,形成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外部环境。
去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从金融、税收、财政多方面支持创新企业发展,今年,信息产业部发布了《我国信息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为国家促进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2006年9月起,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将50个税号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这些都将有利于产业的外贸发展和结构升级。
2.立法制定突出抓好重点立法推进
《电信法(草稿)》的修改完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继续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重点难点问题。《邮政法》修订工作正在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也在务实推进,对国内外无线电管理体制、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进行专题研究,正在提请部务会对《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草稿)》进行了审议。
部加快推进《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立法工作。目前正在准备把《条例》初稿送国务院相关部委征求意见。《信息技术应用条例》也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目前正处在前期调研起草阶段,下一步将力争及时做好重点地区和企业调研、征求意见工作。此外,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规章。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加大对国产电子信息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正在推动建立以法律、行政法规为基础,部门规章为补充的信息产业法律框架体系。
3.依法行政突出抓好体制机制的建立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工作目标,我部详细清理了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决策服务水平。同时,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退后一步、站高一步”和“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管理理念,制定并印发了《信息产业部2007年推进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另外,做好部法规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结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需要,对我部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及其程序、条件和期限的完善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推动进一步完善我部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的期限、条件和程序。
4.地方指导突出抓好经验交流与典型推广
近年来,部把加强对地方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指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统计来看,各地的政策法规工作成果丰硕,立法进度加快,立法层级不断提高。立法领域涉及了产业促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村信息化、无线电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涵盖了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环节。这些立法总体上看,既符合各地的产业实际和地方信息化建设情况,也体现了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前瞻性。这里,我想重点举几个地方的例子。
江苏省近年来大力推进软件产业促进立法。2006年,省委、省政府将《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列入立项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制定出台,成为我国首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我们曾和江苏方面就软件立法情况进行交流。他们把软件立法取得重大突破归结为三方面原因。一是领导重视。软件立法是江苏原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亲自提出来、亲自推动的,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二是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在立法中,跳出行业的小圈圈,服务发展的大产业。三是创新工作方式,以“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促进立法制定。组建了专家课题组、企业家咨询组、相关部门联合组和立法起草工作组,整合了各方面资源,推动了立法。
在部里的推动下,信息化立法已经成为地方政策法规工作的一个亮点。据了解,全国共有十七个省市已经或者正在进行信息化立法。近年来,各地抓住机遇,坚持不懈,努力推进。继湖南通过首部信息化地方性法规之后,今年北京市、天津市也出台了信息化条例。这些条例的通过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广东省则重点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立法,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关于信用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从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使用、监督及罚则等方面,体现了较强的操作性,规范了政府部门公开企业信用信息的相关活动,从制度设计上解决了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问题,为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做了很有意义的探索性工作。
上海市则在立法规划制定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针对“十一五”期间信息化法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上海制定并发布了信息化法治建设“十一五”规划,统筹规划信息化法治建设工作。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了立法、执法、法制宣传、基础研究等的主要任务,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各地的这些立法实践为部里以及国家层面的立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部里近年来通过典型示范、经验交流等方法,积极为地方省市政策法规工作交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了解地方立法动态,加强对地方政策法规工作的引导、协调。今后,我想要继续坚持部省之间在政策法规工作上的交流互动,促进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着眼于信息产业发展与
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信
息产业政策法规框架
最近,部党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按照党组的要求,结合学习十七大报告,我想下面一些重点工作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大力坚持推进的。
1.积极探索,研究制定一些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核心技术发展的鼓励政策
推进行业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政策研究工作,要发展与管理并重,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律,推动完善管理机制和技术保障体系,促进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政策制定中,要树立信息服务大行业的观念,从产业链各环节促进分工协作,提高政策促进的有效性,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紧紧围绕信息化建设和电信强国、电子强国发展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着力提高指导行业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考虑到信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面临的新问题,结合贯彻落实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具体来说,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制定工作要突出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研究制定增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二是研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政策措施;三是研究以电子信息产品促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政策措施;四是研究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应对措施。
2.重点突破,抓紧建立一批重要法律法规
立法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和前提。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求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办事。要做到依法,首先必须有法。《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我国的信息产业立法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切实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在立法工作中注意把握好“五个必须”,也就是:必须以宪法为依据,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必须坚持立法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必须坚持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善于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必须注意总结经验,研究和掌握规律性,增强法律规范的科学性;必须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有所创新。总之,我们要紧密围绕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健全我国的信息产业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信息产业领域的各项法律规定,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转变职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落实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我们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限,依法实施管理和提供服务,才能有效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后要结合部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情况,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完善我部负责的行政许可项目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做好依法管理,依法兴业。
重点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做好部门规章的修改和废止工作。加快行政执法责任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同时,在继续履行好信息产业领域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的工作。
4.全面推进,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氛围
推进依法行政,既是我们加强自身建设的难得机遇,又是对我们学习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一次考验。要加强对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依法行政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五、做好信息产业政策法规
工作的几点要求
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法规支持,是实现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及行业发展实际,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加强对影响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跟踪和研究,及时研究制订和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出台扶持政策,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特别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有一抓到底、敢于推进的工作精神
当前,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这也对做好政策法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限,对从事的工作要敢于推进,敢于碰硬,才能有效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要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形成齐头并进的工作局面
政策法规工作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将从事的工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兄弟单位的理解和配合,营造出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才能开创政策法规工作的新局面。抓住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深入调研,推进研究,锐意创新,取得成绩。同时,对事关信息产业的重大发展问题还要认真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并尽可能地有所创新和突破,有效地指导信息产业更好地发展,以支撑经济建设、信息化推进及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3.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住重点,重点突破
近年来,各个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抓了一些重点立法,成效显著,成绩突出。比如,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充分利用好各方面资源,形成立法共识,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今后对这些经验和做法要继续加以坚持和推广。国家层面的立法也要突出重点。按照立法规划,坚持不懈抓几年,初步构建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政策法律框架体系。
这几点要求归纳起来,就是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做好政策法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开展政策法规工作,要求我们在政策立法制定过程中不但在工作方法上要做到全面、协调、统筹各方,在立法推进中也要结合各地实际,各有侧重,求质量、求效益,成熟一个,立法一个,突出操作性,突出地方特点,突出产业发展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