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07年11月20日下午,农业部举行首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月度发布会。发布会由农业部新闻发言人王辅捷主持。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发布会上讲话。农业部总经济师、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玉香发布了首期即2007年11月份农业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首先讲话。他指出,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涨、粮食减产,国内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食用植物油和柴油、液化气等价格上涨较多,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市场基本平稳。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抓好农业生产的总体部署,提高农产品市场透明度,发挥好信息引导生产与市场、服务亿万农民的作用,农业部决定从本月开始,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月度发布会制度。
高鸿宾在讲话中介绍了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市场信息发布意义重大
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运行状况倍受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所瞩目。特别是去年底以来,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更使农产品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总的看,农产品价格上涨情况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供求的影响在加大。今年国际小麦库存降至1976年以来的最低点,其它大宗农产品供求也趋于偏紧,价格纷纷创历史新高。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国际价格上涨会迅速通过进出口贸易及期货市场拉升国内价格。二是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其他产品及整个国民经济联动性在增强。石油、煤炭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资价格走高,进而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较旺,对农业生产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农产品价格存在逐级传导放大效应。农业产业链条长,涉及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消费等多个环节,农产品价格很容易被逐步放大。实际上农民处在源头,并没有完全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益处。四是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存在明显的结构性。从今年情况看,猪肉、食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他品种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小,农产品涨价的品种性、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影响比较明显。
作为基础产品,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和市场运行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因此,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既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对于引导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稳定农产品价格、搞活农产品流通和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流通,监测预警工作不断深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部就已经开展了农产品价格采集工作。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日益明显,各市场主体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此,农业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断充实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多年来,农业部始终坚持“一条主线”,即以农产品价格监测为主线;紧紧围绕“两个目标”,即以服务国家宏观决策和服务公众为目标;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格局,即全面开展“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国际市场”动态跟踪监测,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一)县级集贸市场动态月度监测工作不断加强。从1985年开始,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市场化改革,了解农民种养殖收益情况,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一批县级集贸市场,组织开展农业物价采集。进入21世纪后,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农业部进一步开发了农业物价网络直报管理系统。在2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增加农业物价监测网点,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开展农业物价调查人员培训,有效地保证了价格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县级集贸市场价格监测体系。目前,农业部每个月都要在全国各省、市、区的300多个县级集贸市场,对7种原粮、8种成品粮、25种经济作物和14种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进行月度重点监测,采集领域涵盖了农、牧、渔、副等各个行业,为把握县级特别是乡村市场动态提供了重要依据。2004年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后,农业部每年在政策执行期间,还建立了主产区小麦和稻谷收购价格周报制度,密切跟踪农民出售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
(二)大中型批发市场动态日监测作用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约有4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农产品批发价格也在指导生产、促进流通和引导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从1995年开始,农业部建立开通了“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实行各种农产品批发价格信息日监测报告制度。在此基础上,为更全面系统反映农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动规律和趋势,发挥市场信息的引导作用,从2005年开始,农业部组织研究编制了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体系。目前,该指数体系包括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农产品大类批发价格指数、农产品小类批发价格指数和各品种农产品批发价格个体指数四个层次。其中,农产品大类批发价格指数又分为粮油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农产品小类批发价格指数又分为粮食、植物油、蔬菜、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价格指数。所有指数都以2000年为基期,采取帕氏指数编制方法,经过严格、科学的样本点确定、权重计算、数据校验和规范化处理等程序计算生成,并且每天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等媒体向社会发布。
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不断壮大,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入网会员已经达到477家,基本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型综合性或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会员企业的年累计交易金额占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总额的60%以上;监测品种达到215个,包括76种蔬菜、68种水果、28种畜产品、26种水产品和17种粮油产品价格信息。经过12年时间的数据积累和实践检验,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典型性和代表性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农产品市场运行的“风向标”、“温度计”和“晴雨表”。在今年5月以后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特别是“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及时准确地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势,为科学判断市场走势,引导恢复发展生产发挥了有力作用,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健康运行,受到了广大农民及其他市场主体的关注和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讲,抓住了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也就抓住了农产品市场变化的动态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未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三)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深化。市场经济越发达,对市场信息服务的要求越高。加入WTO后,在国际农产品贸易日趋活跃的大背景下,农业部面向宏观决策服务和微观生产经营服务,大力整合信息资源,于2002年率先启动了由分析平台、会商平台、数据平台和发布平台4个板块组成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每月定期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7种主要农产品的国内外生产、需求、库存、进出口贸易、价格走势和生产成本收益等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并确立了警级警线,依据核心指标,参考辅助指标,实行综合分析和先兆预警。经过5年多的时间,该系统运行逐步趋于成熟,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启动相应的预防、调节、保护措施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也为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生产结构、规避市场风险,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农业部不断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将定期举办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会
新形势下做好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完善信息采集体系是基础,提高分析预警水平是关键,增强信息使用效果是目标,搞好信息披露与发布工作是重点。如果说收集分析是信息的生产制造过程,那么发布传播则是必不可少的实现信息价值的过程。多年来,农业部在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的同时,切实注重发挥信息引导作用。从2003年起,为全面推进和规范市场信息发布工作,提高透明度,农业部推出了《农业部经济信息发布日历》,制定了统一的发布日程,并通过农民日报、中国农业信息网、CCTV7、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等“五个一”媒体定期对外发布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可以说,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从一开始,就立足于为公众服务,把信息发布工作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影响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因素在增加,农产品市场波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关注,动态的、千变万化的农产品市场,对进一步搞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健全信息发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部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工作,不断提高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在坚持已有信息发布渠道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信息发布的制度化,不断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今天是第一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会,今后,农业部每月都将召开类似的发布会,并逐步固定发布时间和形式。针对农产品市场运行中的突发情况和热点焦点问题,农业部还将不定期召开主题发布会,为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和引导发展农业生产,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鸿宾最后希望,有更多的媒体朋友来关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共同携手,一起做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这篇大文章。
最后,农业部总经济师、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玉香发布了2007年11月份农业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具体信息见:http://www.agri.gov.cn/xxfb/t20071120_924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