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一、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全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农业市场化的基石,是农科教结合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农业市场政策的必要手段。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70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现在,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美国的农业信息强度已高于工业81.6%,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和智力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是信息的积累,智力是知识的激活。信息、知识和智力的价值得到确认和重视,一般商品和劳动中所消耗的物质比重相对降低,信息和智力劳动的比重相对增加,信息市场构成市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咨询服务和信息产品的有偿交换成为规范和普遍的市场行为。

    第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传统的高耗,低效型的产业结构将被新兴的低耗、高效的产业结构所代替。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益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得到改造,农业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农业的粗放式大批量生产和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将被高度集约式的“两高一优”生产模式所代替,农业产业化的劳动密集型比重将下降、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比重将提高。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是农业增长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它将改变农业科研的方式方法,大大缩短农业科研的周期;同时,农业信息化将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迅速推广和普及。

    第四,农业信息化将使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而从事信息技术劳动、智力知识劳动,包括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咨询服务的人将越来越多。

    第五,伴随着上述过程,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传统农业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弊病随之减少,物质资源大量节约,同时农产品的档次、质量和附加值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农业的信息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的,集中表现为农业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其结果是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当然,信息化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可能全部代替物质生产。

    二、对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一)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目标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具有信息技术拉动和政府驱动等明显特点。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将使相对落后的农业领域跟上我国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有效地促进信息需求上升,带动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的现代化,促进农业信息资源服务业的成长。具体来说,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目标是:

    1.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农业信息服务的目标不仅是农业经济效益和近期效益,而且包括农业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要求,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当服从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对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加强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开发重点信息资源,至少使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不再落后于农业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农业基地建设以及重大农业科技推广等实际工作。

    2.促进以现代农业科技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农业信息资源服务成为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的有效依托和坚实基础。具体目标包括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注重与国际科技情报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完善信息的加工与传递体系等。

    3.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方面,农业信息资源建设要从大处着眼,使市场信息、政府信息和组织信息有效集成,在农业宏观决策中发挥引导,服务和控制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的管理水平,降低各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企业这一微观实体,制定有利的政策,促使其自主发展,提高农业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农业信息市场机制建设的总体方向

    1.加快市场化主体建设,促进各种信息主体尽快发育成长。信息市场产品供给要完全满足不同层次信息用户的需求,从现实出发,仅依靠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是无法实现的。政府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推动各类农业信息主体成为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自主发展,独立经营的面向农业信息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真正主体。

    2.规范信息市场秩序,建立监管机制政府应采用行政、立法手段,对信息市场进行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农业信息市场良性发展。

    3.健全农业信息市场运行机制。健全农业信息市场运行机制是培育和完善农业信息市场的关键。首先,采用市场导向的经营方式,完善供需机制,即要求农业信息产品的生产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其次,引入竞争机制,使各类农业信息机构并存互补,互相竞争,优胜劣汰:再次,着手价格改革,健全价格机制。价格机制能充分发挥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农业信息产品的供求关系在农业信息市场运行中趋于平衡,使农业信息市场中的竞争机制日益成熟,促进农业信息市场的快速发展。

    4.我国农业信息市场建设要与国际信息市场按轨。农业信息生产者要立足本国市场,同时要面向国际信息市场,了解WTO规则,掌握国际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和信息规范建设,在政府的引导、支持、辅助下,做好国内信息与国际信息接轨工作。

    (三)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1.服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信息资源是关系到中国农业未来的战略性资源,在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逐渐地转到了信息技术之上。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畜禽饲养技术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越来越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需要更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从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出发,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农业企事业单位,都应当重视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将其变成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寻找有效的利用和传播渠道,使农业科技信息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

    2.加强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建设。根据信息分布和信息需求的特点,合理设置信息采集点,制定科学的信息采集方案。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开发大型农业信息应用系统,研制开发信息采集处理应用软件,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要保证信息传输网络畅通无阻,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布信息,使它们有机组合与协作,使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得到快速、稳定、大容量的交换和共享。

    3.注重开发农业风险信息。从信息市场情况看,很多农业信息产品不可避免地要采取低价以至无偿提供的办法进入市场,这是农业信息产品的经营者和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必须正视的现实。对信息产品生产者来说,只有那些切实符合产品消费者利益,又具有较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才有希望获得交易利润。与降低农业市场风险和部分自然风险密切相关的信息就具有这种性质,它们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应当成为农业信息资源和信息产品开发的主要目标。农业风险信息的开发方向要相对集中,并注重信息的配套性。可以选择重点农产品,像粮食预警系统那样,对这些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市场动态进行必要的跟踪,并通过有利的渠道及时向农民提供需要的信息,变事后统计为事前预测。在开发信息资源时需要多部门配合,多渠道并举,打破行政部门划分的条条框框,形成合力共建的局面。同时,要根据信息市场的特点,运用产品细分、用户细分等差别战略,注意提高信息产品的完整性、及时性和使用的方便性,逐步提高相关信息产品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

    4.充分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政府信息在农业信息资源总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应当重视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首先要增强政府信息渠道的权威性。在目前农业基本经营单位微型化的条件下,政府提供的宏观政策和市场信息对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常运行十分必要。政府还将以信息产品生产者、信息用户者和信息市场调节者的三重身份进入市场,介入农业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角色的复杂性给政府职能的履行带来一定难度。各级政府组织在信息资源开发中,应当认清自己的地位,正确履行职责,防止政府权威的滥用。通过资源开发向市场投放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是政府参与信息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调节工具,既有利于政府权威的建立,也有利于农业信息市场的规范化。同时要增强政府信息渠道的实用比,政府信息开发要以支持农业微观经济主体为重要方向。我国目前的政府信息资源收集与信息产品提供方式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大,向上流动的统计信息主要是为“上面”服务的,信息质量与农业生产者的关系不大;向下流动的信息农民感兴趣的也不多,信息流与物质流的分离现象十分明显。今后的政府信息服务应当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政府信息对各种农业微观经济主体的支持,让农业生产者和各级农业经营者从信息的上下交流中,从信息产品的流动中受益,从而有利于他们今后主动参与信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信息市场的形成。

    5.培育和完善农业信息市场。信息市场是信息生产者、消费者和信息中间商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实现信息价值的重要场地。信息市场主体必须认识到信息商品交易的规律和特殊性,才能在信息市场上正确决策。信息产品生产者在重视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同时要关注信息用户的开发;信息中间商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最终用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政府要履行宏观控制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市场逐步规范化。

    6.信息服务组织的投资方向。我国农业信息市场发展的空间很大,飞速发展的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民科技素质之间存在反差,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长期的传统生产方式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业知识开发余地大为信息服务组织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它们应当找准市场定位,找准信息用户群体,围绕用户开发出有针对性的知识产品,提出优质服务创意,使社会农业信息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农业信息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用户,他们的需求决定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他们的素质也将制约信息产品的应用水平。在目前农业信息市场发展的初期,信息产品生产者在市场上应根据用户来选择定位,知识产品的开发和信息服务的组织应尽量贴近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同时要选择和利用好农业信息渠道,使其从潜在资源变成现实资源,这是信息发挥效能的必要条件。信息服务组织应开发好自己的农业信息渠道,使信息顺利传递到用户手中,并尽可能地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增值”,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车明诚 王慧颖 刘大勇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