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院校的新变化引人关注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军校,是军官成长的“摇篮”,是哺育将帅的“苗圃”,许多热血青年从这里步入军旅,无数中外将星从这里冉冉升起,他们历经军校的锤炼和熏陶,走向硝烟弥漫的战场,走向叱咤风云的军事舞台……

  近日,记者采访了《外军名校与名将》一书的作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姜廷玉,请他介绍了外军院校的发展,以及我军院校与外军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有关情况。

  记者: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的挑战,外军院校是如何应对的?

  姜廷玉:面对新世纪新军事理论、新武器装备、新技术进步不断带来的挑战,许多外军院校都积极进行教育训练改革,以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美军院校教育直接瞄准战争实际和未来战场,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教学训练。其中,陆军院校将伊拉克战争等最新战例写入教材,并采取模拟战场环境的军事训练场对学员进行训练,同时把维稳、反恐和应对路边炸弹等列为学员们的必修课程。

  俄军的院校经常采取计算机辅助形式进行模拟对抗演习。以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为例,其“海洋”计算机模拟演习系统涵盖了世界各地区的海洋信息,学员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演习系统,对所规定的战役地幅的海上战役进行推演或对抗演习。

  印度和韩国的军校则广泛开展信息化教学和训练,将信息技术训练纳入教学大纲,并开设了与信息战有关的专业课程。

  记者:科技的发展和武器装备性能的提升并没有改变人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外军院校在培养未来军事人才方面有何经验可资借鉴?

  姜廷玉:今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日益更新,虽然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但人仍然是战争和战斗力的决定因素。因此,外军院校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首要任务,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首先是大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墨西哥英雄军事学院不仅开设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课程,而且经常组织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学员在食堂里吃饭,每餐完毕都要全体起立,在乐队伴奏下齐唱墨西哥国歌,使学员无时无刻不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影响。

  二是重视培养学员的战斗意志。土耳其的“埃依尔迪尔”山地特种学校,被誉为产生世界级山地特种兵的“摇篮”,该校组织的集训具有实战性强、对抗性高的特点,每期学员淘汰率都在80%以上。美国西点军校之所以世界闻名,也与其独特的“兽营”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是注重培养学员的组织指挥和领导管理能力。领导力的强弱对战争胜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越来越成为一些军事大国的共识。近年来,英军的院校在正常的课程学习外,还组织学员进行以反恐、灾民救助和维和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演习,着力培养学员们的组织计划、现场指挥能力和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记者:外军院校间是如何开展交流活动的?近年来,中外院校间又开展了哪些交流与合作?

  姜廷玉:外军院校普遍实行开放式办学,不仅在本国院校间展开交流,还广泛开展与外军院校间的交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学员到外军院校参观见学。法国高等军事院校不仅每年要组织学员参观三军作战中心、舰艇部队等单位,还组织学员赴北约组织总部、欧共体总部和外军院校、外军军事研究机构等单位参观。美军高等军事院校更是如此,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安排学员访问北约各国的军队院校,通过参观交流开拓学员们的视野。二是互派学员、教员进修学习。法国军事院校每年要接收3500多名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军学员。委内瑞拉的特种兵学校是一个国际型的学校,他们每年要开设一期国际班,至今已有10多个国家的特种兵学员在那里受训。

  为借鉴外军院校教育管理的有益经验,近年来我军积极与有关国家的军事院校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一是互派留学生。我军院校设立外训机构已先后为100多个国家培训了数万名军事人才。以国防大学为例,1969年至2004年就为117个国家培养了2500多名留学生。我军院校还经常派出教研人员和学员赴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留学访问。二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年来,我军院校加大了与外军院校在各个专业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通过共同研究科学技术和军事理论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密切跟踪和把握世界军事变革的新动向。三是举办国际学员周。解放军理工大学曾于2005年举办了我军首届国际学员周活动。今年10月,该校又成功举办了以“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发展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学员周,标志着中国军校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有力地促进了中外军事院校的交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军院校与外军院校交流的领域将不断拓展,交流的形式将日趋多样化,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和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