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先峰
昨天,王永明副省长向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作了关于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实施报告进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中提到,2003年至2007年9月,“五大百亿”工程已完成投资3771亿元,完成了五年计划总投资3493亿的108%,是过去五年重点建设投资额的两倍。
“五大百亿”工程是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2003年至2007年全省重点建设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百亿科教文卫体建设”工程、“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其中不乏像杭州湾跨海大桥、萧山运动训练基地、象山大唐乌沙山电厂、杭浦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五年来,“五大百亿”工程投资计划提前超额完成,项目实施进展顺利。目前,工程总包括的60个单项或打捆项目中,除甬台温铁路、湖嘉乍铁路和温州大剧院等四个项目因国家规划和建设标准调整等原因,推进计划有调整,其余有3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完成建设目标任务。而剩下的24个项目预计到今年年底都能够建成投产或完成五年计划目标任务。
“五大百亿”工程涉及我省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随着一批批工程项目的建成投用,其效应也日益凸显。
环境竞争力得到提升
截至2006年底,全省新建和改造铁路营运里程789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36公里,公路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547.6万千瓦,新建高压电网10358公里,有效缓解了电力供求缺口和配电输送瓶颈。沪杭、浙赣铁路电气化工程建成投用,时速从80公里提高到200公里。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设施的建成投产,大大提高了全省防洪、治涝和抗旱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及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建立了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等建设与应用全面展开。这一大批工程项目的实施,增强了我省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提升了浙江的环境竞争力。
区域创新能力增强
通过“五大百亿”工程的实施,我省加快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也加快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到今年9月底,我省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14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46家,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94家,引进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校科研机构300多家。
同时,我省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从办学规模、层次以及办学实力上,都明显提升。目前我省共拥有博士点259个、硕士点750个,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增强了我省区域创新能力。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也是“五大百亿”工程中的一大重点。通过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管理,我省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近两年来,我省大部分水系水土流失现象已基本杜绝,人民生活重要水源基本达到了2类以上,水质明显改善。野生动物、鸟类等随处可见,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据统计,2006年全省森林火灾呈大幅度下降态势,火灾发生次数比上年下降54%,受害面积比上年下降70.2%,伤亡人数比上年下降37.5%,为近年来最好成绩。
同时,随着我省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的大幅提高,使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弱势”群体感受温暖
通过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目前我省的敬老院已达到1168所,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45748人、城镇“三无”对象6923人,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了92.37%和97.13%。
像杭州、宁波、温州大剧院以及西湖文化广场等工程的建设,则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力推动了“文化大省”建设。
全省疾控系统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提高了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通过滩坑水电站、洞头半岛工程等项目的开发,我省加快了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引进了大量的资金,还引进了先进的经营 管理模式,更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市场意识。发达地区实施“腾笼换鸟”,为自身引进、培育新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促进了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