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需要有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十六大以来,南京市将制度创新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举措之中,引人关注——
记者 夏长勇
为群众解决难题,让权力规范运行,使民主逐步推进。近年来,江苏南京市委以创新的思维谋划反腐倡廉工作的路数,以制度建设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出台的一个个新举措直指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创新管理办法:让“老大难”不再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善党群众关系,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许多地方的群众反应“看病难、看病贵”。原因在哪里?所谓的“医药代表”和“药品回扣”是其中一大重要因素。南京市去年在全国首创“药房托管”的办法,在保持原有医疗卫生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把医院药品采购、供应等工作,通过招标形式,委托给医药企业经营管理。实行药房托管改革,有效遏制了药医勾结、开大处方、药价虚高、高额回扣等顽症,切实减轻了患者负担,提高了医院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达到“防腐、惠民、增效”的效果。一年多来,医院处方值、药占比、平均门诊人次药费、平均住院病人药费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群众看病总费用实际比改革前降低了25%左右。如今,南京已实行药房托管的156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没有了一个“药贩子”,没有出现一张大处方,患者看病费用大幅度减轻。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上高质量的学校,而南京可数的“南外”、“北小”、“琅小”等中小学校就那么几所。南京市抓住市民关心的上学问题,对这些名校有限的招生名额在全部向社会公开的前题下实行自愿报名,摇号参考,择优录取,杜绝了名校招生中的暗箱操作。此外,南京在新房销售、住宅建设、失地农民补贴、土地拍卖、拆迁补偿等曾经的“老大难”问题处理上形成了一系列公开透明的制度,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
创新制约机制:让权力规范化运行
政府的权力怎样运行?普通群众以往是不得而知,而这里又是腐败最容易产生的地方。南京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机制创新,提高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2006年初,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意见》,提出了以电子政务为载体,以市“网上政务大厅”为平台,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高效运行的总体思路,按照“一年明显见效、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巩固提高”的目标要求分步实施。对经过清理核定后保留的3700项行政执法事项,逐项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全部上网公开运行,并开发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对全市所有行政权力事项的流程监控、效能监察、异常报警、投诉处理等功能。截至今年9月底,首批21个市级政府部门1580项行政事项已经全部实现了网上运行,仅工商、规划、劳动、交通四个部门网上办结各类行政执法事项已达88万件。第二批41个单位,已有20个部门的行政事项进入市“网上政务大厅”运行。今年底将基本建成覆盖所有行政事项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针对建设工程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状况,南京在全国率先研发“交通建设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对工程建设的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变更、竣工决算等各个重点环节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到目前为止,南京322个交通工程、项目合同总金额58.7亿元,没有发现一起腐败案件;全市建成各级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信息系统,为所有市管、区管领导干部建立了电子廉政档案。南京还在全国率先研发出“纪检监察案件管理系统”,实现从案件线索管理到案件查办过程、案件查结的电子化、网络化、协同化,大大提高了案件管理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强化了内部监督。
创新民主制度:让反腐败基石更坚实
南京市委建立健全常委会议事规则、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促进民主决策的制度化。不断完善公开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信访监督等制度,提高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有效性。针对用人权,建立并实行了领导干部公推公选机制,出台了《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规定》、《干部选拔任用事项报告实施办法》等制度。2005年以来,全市先后有29人通过公推公选机制走上市管领导岗位,其中,区长3名,部门正职8名、副职18名。
南京市委在积极发扬党内民主的同时,十分注重发扬党外民主。几年来,南京市政务公开的推进不仅在市一级党委和政府,而且区务公开、厂务公开一直推行到村务公开。南京市在村级建立了村党支部选举“两推一选”制、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点题公开制、党群议事会制、勤廉双述评议制以及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等6种农村新型民主形式,使反腐倡廉工作要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融合。这个市的高淳县2005年前,村干部违纪违法涉案人数占到全县查处的党员干部总数的33%以上。推行村务公开后,全县涉及村干部问题的来信来访下降了21%,其中反映经济类问题的信访下降了40%,有4个镇实现了群众对村干部的“零举报”。
群众对机关作风建设的评议到底如何?南京在全市设立4500个相对固定的测评点,规定每个点至少征求10人以上意见才能参加评议,这就扩大民意范围,群众的意见能传进机关。南京市通过开展了机关“处室作风建设年”、“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着力消除了少数机关“中间梗阻”问题。群众对机关的满意率由评议之初的28.15%上升到56.16%,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