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身份证,阅遍“日照档案”
来源:日照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记者 王均薇

捧着自己1959—1963年的干部职工登记表,东港区河山镇66岁的刘贤仓不禁泪流满面。动荡年代,在供销系统工作的刘贤仓回到了农村。一晃大半辈子过去了,看到一同回乡的同志,只要手里有参加工作的证明,就能享受政府的一些待遇。可是,自己手里什么证明材料都没有,这么多年过去了,档案能不能

找到呢?刘贤仓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市档案局,没想到真的找到了。        

过去,群众查档案,太难了。一方面,传统纸张保存的档案,不仅空间占有量大,环境要求严格,而且查询起来非常不方便;另一方面,社会公开透明度较低,大多数档案都处在保密状态,群众很难看到。       

  如今,市档案局实现了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双轨制”保存与利用。群众只要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随时到档案局一楼大厅的文档信息服务中心,查阅自己想了解的文件、档案等。        

 2003年,市档案局局馆合一,但没有独立的馆舍,很多应进馆档案得不到及时接收。2006年,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市档案局对散存在社会上的档案资源抢救性征集,先后征集到日照大型展会、重大事件、反映历史变迁的照片5000多张。其中袁培善老人捐赠的《袁氏族谱》是档案馆收藏的第一套族谱。同时,开展馆际交流与合作,收集档案史料。目前,市档案馆馆藏全宗151个,文书档案12.3万卷,资料2.28万册,照片7000余张,电子档案光盘71盘。        

随着馆藏数量的增多,如何更好地方便群众查阅呢?2003年,市档案局借助其他单位的网络系统,开通了日照档案信息网。为加快数字档案建设,该局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歇人不歇机,开展档案原文扫描加工,建成了面向全部市馆馆藏和部分区县、市直机关档案馆的85万条目录数据库,140万页原文数据库,1.5万件现行文件数据库,5000多幅照片数据库,以及4000多分钟的多媒体数据库等5个数据库;建成了市档案馆局域网、政务网和互联网三个档案管理网络,分别实现对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存储、对市域档案馆室文件档案集约化管理、对社会各界提供文档信息服务的三大功能;建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市域数字文档集约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实现了全市各级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共建互联及对电子政务公文的集中管理;实现了档案业务监督指导、接收管理、开发利用等工作在线化一站式服务,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双轨制”保存与利用。       

  针对群众查询比较集中的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商品房买卖等问题,市档案局还挑选出670余份文件,编印成《现行文件汇编》发放到各居民社区、街道,居民在自家门口就能查阅到与自己权益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件。        

市直22个单位没有档案室,却能快速查阅到自己的档案,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市档案局主动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对机关单位档案集中管理、在线查询利用服务。目前已接收22家单位档案,实行集中管理,并将其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处理,刻录成光盘,送给各相关单位,极大地方便了查阅利用。这项创新已于去年被国家档案局和省科技厅列为科研课题。今年5月,“区域档案集成管理与服务模式”课题通过了国家档案局及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