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信息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5年,重庆市的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信息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提升。2002年,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2.9%。2006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5%。5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信息产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70亿元,与2002年相比,整体规模扩大了8倍。骨干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入围全国电子百强的企业由2002年的1家增到2006年的4家,产品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数量增长了2倍,超过10亿元的企业数量由1家增加到5家。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六大以来,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建设,在“十五”、“十一五”规划中先后将信息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四大产业和五大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出台了一系政策予以支持。

  一是设立了市信息产业发展资金。从2003年到2007年,共资助产业项目282个,资助资金8653万元,资助项目总规模超过21亿元,产业资金的投入带动比约为1∶13,资金投入产出比约为1∶3.82。二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信息家电、新型元器件和汽车电子、通信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和数字医疗等6个领域,政策上予以倾斜,同时整合力量,突出了招商引资重点,积极推进以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和北部新区高新园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规定》,设立了外包资金项目,从2007年的800万元逐步提升到今后的2500万元。出台了《重庆市引进软件中高级人才的优惠政策规定》和《重庆市建设软件产业人才基地和培训中心的意见》等,IT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初步建立起大专院校、跨国公司和民营机构三级培训体系,基本满足各个层次IT人才需要。三是几年来先后承办了第十一届联合国计算机会议和首届中国·重庆电脑节、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等重大活动,提升了信息产业的形象。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重庆已经成为西部信息产业吸引外资的重要城市,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台湾茂德科技在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投资建设8英寸芯片厂,项目投资规模9亿多美元,此项目也得到台湾当局的批准;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重庆分中心正式成立,重庆成为继上海、北京、大连之后,惠普公司在中国的第四个战略基地;全球五百强企业日本NTTDATA落户重庆,推动了软件外包业务发展;IBM、软微、Orical、霍尼韦尔、LG等跨国公司均谋求在重庆市发展。海尔集团已在重庆投资建设平板电视机、空调器、冰箱、洗衣机、燃气热水器五大生产基地;康佳、国虹数码、北大方正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重庆。

  争取国家级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取得明显进展。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要领导的支持下,部市合作协议已在9月25日正式签订,重庆市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

  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在政府的积极鼓励下,重庆市在通信、数字医疗领域涌现出了享誉国内外的领先技术,在3G、数字医疗、工业IT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在行业具有国家级水平的研发团队,为改造提升重庆市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世界上首部TD-SCDMA(LCR)手机功能样机、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 3G手机核心芯片和中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平台——SCDMA无线接入技术在重庆问世;一大批工业IT技术在改造传统工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这5年是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形成集聚的过程,软件产业、通信产品、数字化仪器设备、信息家电,新型元器件等领域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为龙头,以港城工业园、茶园新区等特色园区为载体的基地和园区格局。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是西部首个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微电子专业园区。

  重庆市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宽带高速城域网和数字电视基础平台,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2G,建立国内第一个基于IPv6协议的城域试验网;全市100%的乡镇、100%的行政村通电话;数字电视全面启动;电话普及率由2002年的27.3%提升到目前的65%;初步建成了覆盖市主城区及涪陵、万州、黔江城区等部分重点地区的无线电监测网络,主城区和重点地区的有效覆盖率达到70%。电子政务覆盖各个政务部门,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等领域信息化全面推进,面向市民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