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 我国信息化发展路径和战略
来源:时事报告 更新时间:2012-04-14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

    全球任何一家沃尔玛分店,卖掉一听可口可乐,通过收款机刷一下条码,90秒后这个数据不仅传到了沃尔玛总部,还传到了可口可乐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全集团每天的收入约10亿美元,每天下午5点钟,整个集团的10亿美金收入,准时统一汇集到总账户。

    如此高效的管理,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的日新月异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

    在我国,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把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

    信息化的能量有多大?1950年出现计算机,60年代开始出现互联网,现在信息量不断递增,过去两年产生的信息量比过去一万年都要多,也就是说2005年和2006年产生的信息量大大超过2004年及以前所有的信息量。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人类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

    2001年,联合国在全世界做了一个测试,结果发现,在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如果初步实现信息化,那么在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城市的总产值将增长2.5~3.1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传统经济的结合会产生倍增效益,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信息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的综合网络遍布社会各个角落,信息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电子商务繁荣发展。2006年,全国网民在网上购买了266.5亿元的商品,其中成立仅三年的淘宝网年交易总额突破169亿元,这一数字超过大型超市易初莲花(100亿元)、沃尔玛(99.3亿元)各自在华的全年营业额。所有淘宝网商相当于创造了2.6个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的销售额。目前,网上购物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0.85%。

    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2004年,欧盟统计,通过电子政务,汽车上户、出生登记、医疗保健、所得税申报和公司注册都省了一个小时左右。英国电信统计员工居家工作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每人每年节约开支6000英镑,平均每人年生病天数由12天减为3天。

    信息化促进就业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就业岗位被淘汰,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门集中,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结构正在形成。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其信息业从业人员已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美国新增的科技与工程的岗位中,60%是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方面。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被催生,如弹性工作制、家庭办公、网上求职、灵活就业等。

    信息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的信息产品成为人们生活自动化和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彩电、冰箱、洗衣机到手机和视听音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通过互联网读新闻、看电影、查资料、买东西;在网上社区论坛与人交流;通过网络预定旅行酒店机票;查阅分析股票、基金行情,帮助进行投资决策,等等。信息化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信息化推动全球化。以空中客车340为例,空中客车是欧盟联合制造的,生产分布在很多国家。机头黄色的部分在法国生产,蓝色的部分在德国生产,机翼红色的部分在英国生产,绿色部分是西班牙生产的,还有比利时生产的,五万多员工分布在16个工作城市。

    我国信息化建设成就和路径

    我国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2006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7.5%。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和宽带接入用户均位居世界第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30%。手机、彩电、个人电脑、显示器生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

    从企业的情况来看,大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非常快。如中石化,2006年网上采购已经超过1000亿。像宝钢、中石油、海尔、海信等,大部分的采购都是在网上进行。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是以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如以阿里巴巴平台为主进行商务活动的,大概有3000万的企业和个人,这个规模也是相当大。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993年,我国信息化正式起步,启动了以“金卡”、“金税”、“金关”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2004年以来,人们对“政务公开、信息共享、一站式办公”这些词已经耳熟能详,全国各地加快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增强了政务透明度,方便了群众办事。

    1998年后,国家信息产业部组建,专门负责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工作。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2001年 ,“十五”计划纲要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1年8月,国家重新组建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先后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未来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

    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信息化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所作出的全局性战略部署。

    “四化”变“五化”的重大意义

    2007年10月,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信息化被加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新四化”之中,并位列“工业化”之后,“四化”扩展为“五化”,其意义深远。

    首先,这是顺应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作出的决策。信息技术革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环境,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以来,经过60多年,世界各国已逐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性,正演变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其次,信息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应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问题,信息化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社会正义和社会稳定,还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信息化的作用也很明显。

    最后,信息化位列“工业化”之后,因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紧密相联的,信息化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整体来看,我国是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只能是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

    总的来说,我国信息化战略的定位是追赶型战略,客观地说,还不是赶超型战略。当前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位置。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新加坡已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中国排第41位。

    我国的网络用户规模世界第一,但是普及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率,中国比亚洲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一点,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城市和乡村,中部和西部,数字鸿沟还有拉大的趋势。社会信息化意识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需要改革。总的来说我们的信息产业还是大而不强。

    针对现存问题,我国在2006年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确定了我国信息化发展九大战略重点: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先进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信息化、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信息化将迈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新阶段。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并行发展,这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链接:

    部分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地位

  新加坡,从1980年至今,已制定了5次信息化发展战略。

    美国:相继发布《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网络与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和《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优先研究领域,国土安全排第一位,网络和信息技术排第二位。产业研发支出,医药研发700亿美元,汽车500亿美元,而IT占据近900亿美元。

    欧盟:把生命科学排第一位,信息社会技术排第二位。实施《欧盟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信息技术被明确列为七个研究优先领域之一。

    日本:制定《focus21计划》,通过国家预算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下一代半导体芯片、高可靠软件系统、下一代平面显示技术、下一代全球定位系统等进行重点投入。

    韩国:制定《IT839战略》,确定了9项具有增长动力的信息技术作为近期及中长期的投资重点,目标是到2015成为世界竞争力前10名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