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洪泽
众所周知,“金财工程”规划建设期为2003年至2008年,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分两期建设。2003年至2006年为第一期,2007年至2008年为第二期,需完成“金财工程”全部建设内容。昆明市财政局一直在按照国家规划,紧锣密鼓地建设着财政管理信息化。尤其,2004年,他们与新中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后,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这一合作案例中,由业界领先的财政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典型用户的联手,有力地实践了财政信息化的建设,探索出了适合区域财政管理的可行之道。事实上,该项目已申报了昆明市科技奖,并通过了评审。
高度集中凸显应用效率
按照“金财工程”系统工程规划设计,“金财工程”建设共分为业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即以应用为中心,以网络为支撑,以安全为保障。一是建立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包括预算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总账管理系统等12个业务应用系统;二是建立纵横向三级网络系统,包括本级局域网、纵向连接各级财政部门的广域网和横向连接同级各预算单位、国库、银行、税收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城域网;三是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即建立以认证中心、数据加密为核心的统一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金财工程”应用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昆明市财政局的建设规划严格依照该规划。值得指出的是,在本项目中,虽然昆明市财政局与新中大合作建设的是“昆明市财政局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但实际在系统部署实施时,已经包含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总预算会计管理和决算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同样是按照预算管理的全业务过程要求建设的。
昆明市财政局还依据自身的历年信息化的积累,特别强调了数据集中、一体化业务的要求。早前,他们也曾有应用过零散的信息化方案,比如1999年,办公信息共享系统投入运行;2001年,建立了市本级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系统;2003年,预算外资金管理系统正式启用。一方面,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为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另一方面,这些从具体业务出发而分散建设的系统存在财政信息不能共享和及时沟通等问题。
首先,由于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到诸多对象,而这些单位又分布在昆明市各地,财政局与各单位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实际业务的办理速度,信息是否能够共享也将最终关系工作效率。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这一特点,昆明市财政局提出了建立财政数据中心的大集中管理模式,将所有单位的数据进行集中存放,以保证数据的充分共享以及业务的协同。
其次,一体化管理方面,该系统不仅仅涉及财政局内部的业务部门,同时将各延伸机构、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也全部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并通过昆明市电子政务网与各预算单位连接,与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的联网。可以实现昆明市财政局内部互动管理,以及与其它政府机关的政务协同管理,与银行等外部单位的数据交互,实现了大财政管理。另外,本系统实现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决算的全过程管理,重点实现对国库集中支付过程的支出管理。
显然,合作双方紧紧抓住数据集中和以预算管理应用为导向的两个关键点,让本系统兼具了开放平台的优秀升级和高效的处理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针对本次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昆明市财政局专门成立了以一把手挂帅的信息化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处室人员群策群力,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管理思想,种种举措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功能规范有的放矢
相比别的管理信息化项目,“金财工程”的个性化要求较低,所以其难点不在于客户化的开发上,而在于系统平台和业务应用功能上是否足够规范、足够开放和足够稳定。从昆明市财政局的项目中,我们可以窥知,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Gsoft)完全能胜任这类应用。
第一,新中大的平台高度集中又开放,顺畅地满足了该系统多方面的数据集纳需求;第二、业务功能全面而灵活;第三、自动化处理杰出,比如自动生成规范的各种报表;第四、智能化程度高,对于领导决策支持丰富。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新中大Gsoft对各功能模块的处理。
本系统包括了预算编审系统、预算指标管理系统、收入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拨款管理系统、政府采购资金管理系统、账务报表处理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WEB财政管理平台等功能模块,并与昆明市财政局原有的工资统发系统进行接口实现数据共享。
以其中基础的“预算指标管理”和“预算执行管理”为例,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新中大Gsoft在数据自动化处理上的杰出表现。以往昆明市财政总结了一套“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流程,非常严格有效地监控了预算编制的管理。但手续多了,文件报表审核自然也就繁琐,办公人员的案头经常是文件堆积如山。而现在,不仅正常的预算编制处理起来快捷,而且即使在预算编制完成后,所有预算指标的下达、追加追减的变动全部在预算指标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并且做到了集中到预算处管理、自动通知相关业务处室、自动依照权限呈现给相关人员和领导。这一切都体现了新中大Gsoft真正做到了以业务为主线的先进管理理念。
在“预算执行管理”中,新中大Gsoft按照昆明市的需求,能够灵活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和传统的拨款两种方式,并在两种方式中实现了昆明市财政局业务数据的共享,让两者能够真正并存地纳入到科学管理中。同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为了充分保障预算单位申请用款的方便性和用款的及时性,专门建立了预算单位用款申报平台。
最后,新中大Gsoft为昆明市财政局建设的“领导辅助决策查询”,提供了分析模型定义,分析报告的查询、打印、图形化的分析显示等多种方式的查询功能,切实满足了领导实时查询整个预算执行情况的需求。
搭建阳光财政
信息化的第一大好处自然是提升效率。从2005年1月1日系统运行以来,受理1632笔拨款申请和744份用款计划,拨付资金40多亿元,自动生成拨款凭证1632张,支付凭证16441张,清算凭证16390张。但对于昆明市财政局这一项目来说,提升效率之外的把钱用好、用得让老百姓心服,即“阳光财政”更是他们要追求的效果。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
首先,每一分钱都用得明明白白。过去,领导意识之下,难免出现“打酱油”的钱被用了去“买醋”。但现在,昆明市财政局建立的“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既实现了集中化管理,又实现了部门预算与部门工作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结合、资金拨付与用款计划相结合,从机制上彻底扭转了挪用乱支财政资金的现象,比如没有指标的预算单位不能报出用款计划,没有用款计划的单位不能向系统提出用款申请,对无预算的项目,系统拒绝支付,对超预算进度的支出,系统及早预警。
其次,纳税人的钱不能随意用了。通过该系统,财政部门可以实时监控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系统能完整记录和反映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动向,清楚界定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的操作职责,明确各环节管理权限,固化财政业务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业务流程更为规范,资金管理更趋透明;凭借软件系统,能对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财政资金支出流程进行实时追踪,将所有银行账户置于全面监管之下,强化了财政资金流向监控力度,延长了对预算资金的管理链条,实现了动态式、过程式系统监督,收支情况一目了然,资金监管更为全面,增强了预算执行透明度,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三,它统筹了政府财力。通过系统推进了部门综合预算,对财政资源实行集中化管理,统管各类财政资金,减少了资金沉淀,增加政府可调控资金规模,为大事、特事、急事提供了资金保证, 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转。
新中大Gsoft的助力
上文中我们已经阐述了,“金财工程”的重点是总预算管理,而难点则是业务应用系统本身的平台特性和技术先进性。对于后一个问题,刚开始的招标选型无疑是一个关键。所以,不得不提该系统所应用的新中大Gsoft软件。
新中大Gsoft是依据现代公共财政管理先进思想,以“金财工程”的建设标准为要求,以财政改革的方向为指导,遵循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结合实际用户需求、实施经验而开发的先进管理软件。系统设计立足于大财政管理,为财政部门提供从日常办公到业务管理的全面管理解决方案。
自1999年率先在国内推出后,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已先后成功应用于全国数千家各级财政用户,在市场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高达53.6%。
新中大Gsoft的突出特点有三,一个是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全面接轨“金财工程”,完全符合工程建设规划;二是功能全面,并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新中大Gsoft已经涵盖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的整个过程,完全支持对财政资金管理中的所有单位实体的集中管理。管理过程中,能做到事前预算、事中预警、事后分析的一体化实时财政监管;三是技术上的平台化、开放化和安全化。
新中大Gsoft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全面集成的应用平台,作为一个全面集成的、穿透式的、协同的、顺滑升级的平台化方案,它支持系统的统一安装和升级维护,能够实现统一的用户登录和权限管理,能够实现统一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交互,能够支持系统应用的集成和业务流程的完整性。
总之,新中大Gsoft所追求的,就是将所有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对比分析,使各项财政业务处理完全协同,并对业务过程进行实时跟踪监控,最终真正实现大财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