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姚总经济师的报告非常精彩,在哪里都得到满唐掌声,下面有请王国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副所长,他也是鼎鼎大名的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副所长 王国刚
王国刚:刚才听了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报告,这个报告做得很全面很细致,我没有时间系统的评价他,同时也不需要大家评价,做宏观经济分析,我们也在做。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所以和他们讨论的是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去思考。因为在座的大部分是学生,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可供你们进一步在研究中在学习中做更深入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当我们在讨论很多宏观经济问题的时候,发现比较多的是当下式的讨论,讲GDP增长,不能叫较快、偏快、过热、较热,我们是用一个数字表示,现在是11.5%了,过去是11.4%等。当我们系统的把这个东西和起来看,发现一头疼的事,无解。从GDP支出法来讲,各个构成要素,你发现增长率都比GDP高多了。比如说,零售商城乡居民销售,总的10月份是18%了,总之比11.5%高多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几,也比11%高多了,进出口也是20%几,财政收入30%几。这些数加在一起发现一个问题,11.5%哪里来的?不知道。我们没有收入法,但是也可以大致估算,一到九月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0%点几,11%是怎么来的?现在比较多的询问这个事,最后给一个解释是,那是生产法,究竟怎么来的,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解释,这个比较困难。
第二随便举例,大家都在谈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央行流动货币增多,导致上涨。你们如果把中间过程抽掉。流动性过剩说明金融系统资金很多,我是资金需求者我过多了,凭什么提高利率?这不是违背最一般的资金的供求关系的援引吗?这边要一个一个的提高,提高的结果正好刺激了一系列的上涨,信贷增加、投资增加等,为什么不把它联起来呢?在分析这个事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比较系统的把各种相关联的经济因素联系起来,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的。
第二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中,我们觉得概念准确很重要。现在很多概念可以讲很乱,各用各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叫物价上涨,但是不少人一定叫通货膨胀。实际上可以这么说,导致至少在中国80年代改革以来,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有5种,而通货膨胀你们教科书上只有一种,货币发行过多导致物价上涨,但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物价上涨呢?如果随便就提高利率。利率提高了猪就长肉了?你们觉得呢?
我和你们讲,利率提高了,猪不仅不涨肉而且掉肉,因为养猪户的成本增加了,更没有积极性养猪了。能够把这样一种物价上涨简单的叫做通货膨胀吗?然后就要用货币政策吗?非通货膨胀的货币增长用货币政策有什么用?不仅没有正效应,负效应一大堆。概念要弄清楚,别混在一起谈。再比如说,我们大家说投资增长过快,觉得这是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担心今天增长过快,比如说增长20%到30%,未来几年可能导致产能过剩。这是基本的大家在担忧的问题。但是话问一句,难道我们的投资都是生产性投资吗?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投资,非生产性投资,那些非生产性投资增长的快一点,缓解城镇化的需要,缓解城镇人民生活的需要,有什么不好?不形成未来生产能力。别拢在一起谈,根本说不清什么事,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时候就麻烦
第三做宏观经济分析,我们觉得现在有一个倾向需要特别重视,短期化倾向。由于现在电子化的运用,使得我们现在的数据信息来得比较快,紧接着发生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开始进行短期分析,过去进行0分析现在进行八0分析,现在进行季度分析和月分析,还有更短的。如果分析仅仅是讲点事就算了。但是要出政策,你面对这样一种经济数据,果真出了政策,政策传递是有实质性的。3、6、8个月不同政策都有的,今天政策下去了,一个月之后看没变,再一个政策,由此导致整个宏观调控短期化。为了避免这样一点,有些分析我们建议不要做得太短,稍微做长一点,这样能够看出里面的脉络和走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