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应变力退化直接危及国家信息化战略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电信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说,电信网络是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各个地方信息化运用的基础。没有电信网络,信息化的深化就没有意义。那么,以当前电信业发展情况将如何演绎信息化建设?针对该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范鹏飞教授、郭文博。二人均表示,中国的信息化不能完全依靠一家或几家以语音业务为主的运营商,组建实力相当、竞争力强的全业务运营商才是推进我国信息化的基础。

  记者:我们怎么理解国信办副主任杨学山说的一番讲话?

  范鹏飞、郭文博:电信网络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信业在国家信息化发展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际上电信网络是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各个地方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所以,无是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还是其他领域,离开了电信网络,信息化都将无法进行。

  这两年电信运营商在农村信息化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无论从东部到西部,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电信业为农村信息化做出的努力,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电信业无论在技术方案提供方面还是基础服务平台提供方面,正积极努力为我们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技术和平台的障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电信业与信息化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在信息应用尚处于单点应用、单项应用、局部应用的时期,庞大的电信网络主要在信息化推进中发挥辅助平台作用;而当信息应用进入广域分布、全面整合的新时期,电信网络广域覆盖、连通世界、深入千家万户的优势就充分凸显。电信业正在与信息化应用、与信息社会建设发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网络平台“由内而外”、信息资源走向整合,还是应用范围走向广域,都呼唤电信部门进一步发挥整合应用、综合服务的支撑作用。

  记者:请问目前电信运营商分业经营的局面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的建设,我们该如何看待电信业现状对信息化战略的影响?

  范鹏飞、郭文博: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技术、市场以及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电信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新课题,无论是技术、网络、业务还是整个行业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信息化、信息业的社会背景和产业背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市场结构失衡,全业务运营需求非常迫切,移动替代效应加剧,话务量转移趋势显著,市场结构失衡,竞争格局待优化。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尽快实施全业务经营,让各大运营商都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从而获得业务持续创新的源泉,如此,将有利于运营商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最终加快运营商乃至电信全行业的健康转型,促进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另外,在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电信业的融合问题也更高地浮现出来。融合与转型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转型的方向。无论是为了降低网络成本、管理成本,还是为了新的业务、新的商务模式,实现融通与合作都是转型的方向。而要实现多业务、全业务及融合业务,信息通信业内部的融通合作以及与其他行业的融通与合作都必不可少。

  因此,中国的信息化不能完全依靠一家或几家以语音业务为主的运营商,组建实力相当、竞争力强的全业务运营商才是推进我国信息化的基础。全业务就是各运营商,包括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能够同时开展移动业务和固网业务。这对推进信息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者:什么样的电信环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要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将信息化提升到“五化”中的新任务,是否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信息科技生产力?

  范鹏飞、郭文博:未来15年,我们面临着重要的转变:首先是技术的转变,由于技术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业务模式一定会发生变化。例如,互联网对传统电信业、互联网对信息网络带来巨大冲击,这个冲击就是技术和需求的结合,它使得互联网对电信业务产生了革命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战略创新,尤其是业务创新。电信企业核心的问题是如何适应需求和技术转变的必然发展趋势,更新我们业务模式,使我们的业务模式能够适应业务需求和技术转变。这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一定要适应业务模式的发展,促进信息化向更快和更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在当前重组显得尤为重要。(陈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