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热火朝天
来源:计算机用户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丁常彦 


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农村而言,信息化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器。

“今天北京的鸭蛋价格又涨了啊!走,现在就发货!”正在信息大篷车上利用网络查询信息的杨自民兴奋地说。

自从信息大篷车在漯河市下乡进村对农民进行免费培训后,像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小师村鸭蛋经营大户杨自民一样从大篷车上获得最新农业供销信息的农民群众是越来越多了。

发生在漯河农村的新气象仅仅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信息服务以点带面

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农村而言,信息化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器。为了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信息产业部统筹规划了面向全国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

全国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综合利用信息化手段,依靠信息服务站点和专职兼职结合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和网络提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解决适农信息进村入户的问题。第二,开展农村农业信息化培训和推广普及,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建立和健全面向“三农”的信息化培训基地。第三,利用各类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大篷车等多种方式,面向广大农民培训、普及信息化应用。

由赛迪时代负责具体实施的信息大篷车是信息产业部实施农村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普及而精心打造的集科技兴农、信息惠农、应用培训于一身的农村计算机知识培训专用车。

比如,在成都地区开展信息大篷车培训试点工作,使农村弱势人群得以更及时和方便地学习计算机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黎邦华对此深有感触:“农民学会了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就能使用和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现代化生活,更能方便快捷地查询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指导,同时又能通过网络获得养殖技术、市场供求信息等众多资源,可谓是为助农民朋友脱贫致富而打造的又一利器。”

信息大篷车的培训仅仅是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一种,在山东省,政府部门通过建立农村信息体验点及农村信息化示范村,以点带面,真正做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文化,解决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山东信息产业厅孙志强处长介绍,目前信息服务的进村入户采取了在农村设立信息服务站,采用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接入平台,农民也可以通过固定或移动电话以语音方式接入平台呼叫中心。另外,他们也发展和鼓励农村手机用户采取短信或wap方式接入平台。


夯实“最后一公里”的基础

牡丹江市东宁县三岔口镇幸福村以圆葱种植闻名,全村圆葱种植达4000亩,圆葱协会会长王会仁家里种着400多亩圆葱。2004年圆葱喜获丰收,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可是那一年不仅牡丹江的圆葱大丰收,吉林省榆树市也收获了大面积圆葱。由于缺乏市场商务信息,幸福村每斤圆葱由市场价7角钱直降到6分钱,王会仁亏损了30多万元。2005年幸福村的圆葱又获得了大丰收,由于有了网上信息渠道,秋收的时候,协会124户农户的圆葱都以平均每斤5角钱的价格售出,王会仁的圆葱就卖出了100多万元。

王会仁得益于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打通,可是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居住相对较分散,农民可支配收入较少,无法承担高成本的通信消费等原因,使得农村网络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农民不上网,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渴求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入户方式。但是面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点,解决农民上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确不容易。

信息产业部通过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已经大幅提升了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截止2006年12月底,全国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8.9%,有24个省区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预计,2010年将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规划目标。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最后一公里”的网络基础。

在黑龙江牡丹江市,为了多渠道给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政府先后开通了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网,形成了信息采集、发布网络体系;建立了有线电话网络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设立了总机号码为11688110的电话服务热线,开通了农技、水利、气象、畜牧、农机、供销、种子、水产、林业、经管、市场信息、农村政策等十二条专业服务热线,由专家轮流坐班在线解答农民咨询的问题;海林市还建立了 “农易通”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除有专家坐席答询外,还可以进入语音咨询系统,为农户提供24小时全天服务。


IT厂商纷纷试水

由赛迪时代负责具体实施的“信息大篷车”活动意在通过整合多方社会资源,面向农民开展电脑与网络使用技能培训、应用软件使用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居民提高电脑应用水平,进而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广大农民发家致富并丰富文化生活。

在这一活动中,不乏众多IT厂商的身影。据微软大中华区公共事业部总裁张瑞昌介绍,目前微软通过信息大篷车作为流动的培训教室,信息服务中心作为村一级集上网、培训和政府服务为一体的活动室等共享设施,帮助农民朋友掌握电脑使用技巧,以便查询农业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等。

除此之外,微软提出了家庭电脑、工作电脑和社区电脑的概念,使电脑更好地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

作为国产PC品牌,海尔电脑不仅为在农村普及电脑知识提供了巡展大篷车使用的电脑及培训用电脑,还义务开展电脑与网络使用技能培训,着力于将致富“工具”交给农民的同时,帮助农民学会、并且更好地使用这些工具。

由于农村地区电脑普及率较低,使得广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受到制约,因此普及与提高电脑使用率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海尔集团还和英特尔联合推出了农村专用电脑。

英特尔副总裁、中国地区总经理杨叙称,“调查显示,农民并不是消费不起电脑,很多电脑的价格并不比电视贵,但是农村电脑普及率很低,原因是第一农民不知道电脑能帮助他们干什么,第二农民不知道怎么用。”

因此,英特尔还对信息产业部开展的一项“为农民提供电脑操作能力培训”的项目提供支持,由英特尔捐赠的32辆“农村信息大篷车”,目前已经走入全国十六个省的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