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北京”到“和谐北京”
来源:大地杂志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七大报告第三部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十七大报告,“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信息化”,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自1998年以来,党和政府就不断提升信息化的重要地位,这次更是达到与“新四化”并列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七大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信息化从信息技术走向工业,再从支持生产力转移到支持生产方式上来,中国必将开创出更卓越的生产方式。

  中国的信息化实践,必将催生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新兴生产方式,这个方式将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供最有力的支持。网络文化成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与其他文化形态融合,共同构成新时代的社会文化,甚至会产生网络文明。企业信息化依然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企业在信息化工作中获得自主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面临着技术思维的障碍。

  对于具有50多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7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来说,“数字”从来是这座城市古老、厚重和尊贵的象征。如今,“数字”对于北京来说,又有了新的含义:从“数字奥运”到“数字北京”,“数字”正在赋予古老城市“现代、轻灵和时尚”的品格。“数字北京”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新北京”、“和谐北京”的形象。

  “一卡通”改变了什么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在公交线路上试运行被列为2003年北京市为市民所做60件实事之一。2006年5月10日,北京市所有公共电汽车以及地铁运营线路上正式“一卡通”,乘车刷卡付费方式成为北京市民迈向数字化生活的一种新时尚。

  家住海淀区北土城西路塔院小区的谢先生,在阜成门华联商厦工作已有10多年了,天天上班乘坐21路公交车。去年5月,他成为比较早的一批拥有一卡通的乘客。谈及一卡通的便利,谢先生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使用一卡通,每个月节省几十块钱的交通费用是小事。对我来说,最大的便利是不用准备零钱,不用紧紧地攥住小车票。经常看到车上发生这样的事,下车了售票员要大家出示车月票,而有的乘客明明买了车票,下车时找不着了,弄得挺尴尬的。”21路公交车司机刘师傅则说:“我对一卡通的使用感受最明显的是乘车秩序好多了。乘客使用一卡通刷卡上车,必须按顺序来;时间长了,乘客就自觉养成排队上车的良好习惯,以前的拥挤现象少多了。秩序好了,社会也就和谐了嘛!”记者也是乘公交上班一族,从车前门排队上车刷卡然后向后门走去以待下车已经成为一个很自觉的习惯。

  记者登录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网站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卡发行已突破1300万张。公交平日刷卡量已达1000万笔,地铁也近百万笔,刷卡交易量全国第一。从今年9月份起,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功能再次扩容。市民持一卡通即可去部分便利店、超市、餐厅、电影院等刷卡消费。一卡通为市民提供了一种真正方便快捷的付费方式。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人们再也不用怕迷路了,想去哪里也不用揣张地图了。广泛分布在11个城区的“数字北京信息亭”,在装点了北京街景的同时,更成为市民出行的好帮手,行人只要轻触屏幕就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服务。2002年年初,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刘淇强调,北京信息化建设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让老百姓感到实惠和便捷。功能强大、贴近百姓的“数字北京信息亭工程”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全市共开通“数字北京信息亭”617台。据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介绍说,“数字北京信息亭”已在小范围内实现通过银行卡缴费的功能,广大市民可以方便缴纳固定电话费、电卡充值、手机费等。

  你的信息能力有多高

  今年54岁的赵德巨,是顺义区马坡镇白各庄村村民。前不久村委会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近70平方米的计算机教室,购置了电脑、投影仪、桌椅板凳等教学设备。为了给村民普及电脑网络知识,村里开设了计算机培训班,聘请顺义农广学校专业教师授课。赵大爷报名参加了第一期培训班学习,他高兴地说:“老听小孙子说电脑啦、上网啦,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啥东西。这不,村里开班学电脑,我第一批报名参加。真是做梦都没敢想我们这岁数儿的老农民也能进课堂学电脑。”

  为农村居民普及信息知识,是北京市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北京市正式启动落实《北京市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纲要》。计划用3年时间,提高8类人群的信息能力,包括领导干部、公务员、机关信息化工作者、在校学生、科技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并将信息能力纳入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录用、任职、晋升、考核的参考指标。提高市民信息能力,使普通市民能从信息化的成果中享受到愈来愈多的方便和实惠,从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这是颁布行动纲要的目的。

  《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北京市第一部信息化地方性法规,是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驶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标志,对于国家信息化法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今年11月份北京市召开宣传贯彻《条例》大会上,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朱炎介绍说,该《条例》对信息化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包括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安全保障、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条例》在某些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如,规定利用互联网开店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取得营业执照,这是国内地方立法中首次直接涉及互联网电子交易。

  升级城市管理

  几年前,为补办一个身份证,至少要跑两三趟派出所。今天,随着北京电子政务平台上网运行,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负责人说,现在办身份证,市民在网上申报、登记,公安局进行网上数据核对;办完之后,可以用速递把身份证寄给市民。

  “在‘数字北京’建设的内容中,电子政务系统与城市的管理水平关系最密切,是‘数字北京’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化城市产业效益最直接的应用,同时也为企业、家庭进入数字化领域做出了引导和示范。”北京市政府信息办公室主任朱炎强调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全市65个市级部门共建成业务应用系统301个,43%的政府业务已实现信息化支撑。以“首都之窗”网站群为门户的网上政务公开实现政务公开目录、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下载表格、办事指南等5个100%完全公开。全市各委办局共有800余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实现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办理。

  来自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每百户拥有计算机达55.5台,每百户拥有电视机达到148.4台。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80.5万户,网民人数已达到450万,WWW站点7.51万个,占全国20.2%。

  信息产业成为北京市第一支柱产业。建立了以中关村软件园为核心的专业化基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越来越突出的软件产业专业化特色。企业信息化取得巨大进展,电子商务增长势头强劲。几年来,在北京城乡社区部署了122家“数字家园”,主要向中老年人和妇女、弱势群体家庭的儿童等提供免费的电脑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电脑基本操作、上网浏览和查询的能力。从而使市民真正享受到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数字北京大厦诠释数字奥运

  今年11月3日,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西侧的数字北京大厦正式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这座大厦由四排深灰色建筑相连而成,外墙上分布着条条“沟壑”。放眼望去,在深蓝色天空衬托下,大厦就好似一个巨大的电脑主板植入奥林匹克中心区。整个建筑的形状与色调契合了大厦本身的功能含义,正如大厦总设计师林琳说:“数字北京大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印刷线路’和‘芯片’,希望能够从视觉、触觉上醒示数字时代,唤起人们对新技术的热情。”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洪说,作为“数字奥运”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北京大厦交付使用对带动整个北京市的信息化将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脑”,数字北京大厦将处理北京奥运会所有的数据,为奥运会提供通信、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保障。奥运会后,将作为市政府信息资源、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和信息服务的信息化中心,继续服务于“数字北京”建设。

  奥运会的举办需要极其庞大、复杂的信息技术和服务支持。北京市信息办副主任李洪介绍说,在赢得奥运会主办权两个月后的2001年9月,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其中信息领域的建设统称为“数字奥运”,包括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完善的基础语言、数据通信服务,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通信服务以及强大的城市信息服务网。从此,以“数字北京”、“数字奥运”为目标的城市信息化工程全面铺开。

  北京市信息办负责人说,“数字奥运”专项的实施,不仅将保障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出色举办,而且还将加速“数字北京”建设的进程,奠定北京市信息化工程的坚实基础,为北京早日达到现代国际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作出贡献。

  随着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相信:古老北京,曾经因为“数字”而辉煌;现代北京,仍将因为“数字”而精彩!(郭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