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初期:一个仍需关注的战略话题
来源:中国国防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战争初期的理论和实践,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军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对它的基本认知是:从战争爆发到完成第一步战略任务的一段时间,是国家由平时转入战时的一个转折时期,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要影响(见1997年版的《军语》)。而上世纪末特别是步入新世纪后,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特别是规模的缩小和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战争初期问题的研究开始降温,甚至有人认为,未来战争首战即决战,已无战争初期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值得商榷。

  并未消失的战争初期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较,战场侦察、识别、跟踪、指挥、打击和毁伤评估的时间明显缩短,作战节奏大大加快,这就不可避免地加速了战争进程。然而,这种加快并不能证明未来战争就不存在战争初期阶段。在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失败方之所以迅速溃败,固然有实力悬殊的原因,但政策失当、战略指导失误等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现在看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尽管美军迅速取得了主要军事行动的胜利,但战争并未彻底结束,美军目前遭遇了比主要军事行动期间还要激烈和有效的抵抗,人员死伤不断,可以说是深陷战争的泥潭。这表明,如果当初相关国家的政府能够深得民心,战略指导得当,战术灵活多变,是可以坚持较长一段时间的。这也说明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即使是时空和规模远较过去为小的局部战争,也完全可能出现战争初期阶段。

  更加复杂的战争初期

  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竞赛。战争初期的出现,应当是多种力量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机械化战争时代,各国实力固然有强弱之分,然而由于武器装备技术水平的限制,作战的胜利主要体现在夺取、控制和占领对方的土地上。因此,只要交战一方的政府深得民心,战略战术灵活,人民坚决抵抗等,就会给另一方以重大打击,战争初期出现的可能性就很大。这也是战争初期问题为什么会引起当时各国及军队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

  信息时代,随着战争目的有限性和宽泛性的增加,交战双方特别是发起战争一方往往不再追求攻城掠地、占领对方领土、全歼对方军队、使之彻底屈服等“终极目标”,多是利用其武器装备上的“代差”优势,采取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非对称作战等新的战法,攻击对方的要害目标,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政治条件,这样就使被进攻一方难以调动和发挥自身的战争潜力,给自己以持续和有效的抗击。在此情况下,战争初期的问题无疑会变得更加复杂且多变。比如,与以往相比,战争初期的地位作用会进一步增大,延续时间会相对缩短,实施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等。这些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必须正视的严峻挑战。

  仍要重视的战争初期

  历史上,我军对战争初期问题的研究和准备曾给予了充分重视,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时至今日,在战争初期仍可能存在且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在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且没有高技术战争的直接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搞好战争初期问题的研究和准备,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现实的战略课题。因此,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我们只能继续而不能放弃,只能正视而不能忽视,只能深化而不能弱化。唯此,才可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应对有方。